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除胶碳氢清洗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除胶碳氢清洗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5495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胶碳氢清洗剂及其应用。除胶碳氢清洗剂包括以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份:烷烃类化合物40~85份;醇醚类化合物5~20份;有机碱5~20份和混合型表面活性剂10~40份。混合型表面活性剂包含烷基酰胺类化合物、柠檬烯和渗透剂。包含烷基酰胺类化合物、柠檬烯和渗透剂的混合型表面活性剂因其极强的渗透作用,进入到胶黏剂和金属工件的表面,结合有机碱可破坏胶黏剂和工件表面的分子作用力,从而使两者之间的吸附作用减弱,降低了粘接强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界面破坏。此外,该混合型表面活性剂也能使胶黏剂间的分子作用力减弱,即胶黏剂的内聚力被破坏,胶黏剂发生软化,软化后的胶黏剂在有机碱的作用下发生溶胀故可进行清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洗剂,尤其涉及一种除胶碳氢清洗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胶粘剂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例如,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家庭等。而随之残胶也会产生,例如工厂、设备、家庭、店铺、家具、装修、汽车、公共场所中都会有残胶需要去除。制造行业中金属工件的残胶清除则是一个常见的工序,通过金属工件上残胶的清除,可提高金属工件的表面清洁度,以改进金属工件的外观,从而为金属工件的进一步加工而提供方便。

2、通常,金属工件上的胶和金属基材的表面存在较强的作用力,胶中-cooh等活性官能团与金属基材表面的金属氧化物等可能发生交联或者是表面反应,尤其是未固化的丙烯酸类胶或丙烯酸酯类胶,胶和金属基材的表面的作用力更强,其单靠溶解结合擦拭的方式,除胶较慢。另外,目前溶解所采用的除胶清洗剂大部分是喷雾或者水基清洗剂。采用喷雾除胶剂挥发较快,清洗黏性强,体积大,对于非平面的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水基清洗剂大部分除胶能力较弱,对黏性强的未固化的丙烯酸类胶或丙烯酸酯类胶去除能力有限。而对于其他清洗剂,如二氯代烃类、含dmf(n,n-二甲基甲酰胺)、nmp(n-甲基吡咯烷酮)类清洗剂,虽然除胶能力强,但不环保,对人体和环境有较大的危害。

3、因而,如何采用环保的方式,可有效的清除金属工件上的胶,尤其是未固化的丙烯酸类胶与丙烯酸酯类胶是业内急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除胶碳氢清洗剂及其应用,此除胶碳氢清洗剂环保,且具有较强的清洗能力,尤其适用于金属工件上未固化的丙烯酸类胶与丙烯酸酯类胶的清除。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除胶碳氢清洗剂,包括以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份:

3、烷烃类化合物40~85份;

4、醇醚类化合物5~20份;

5、有机碱5~20份;

6、混合型表面活性剂10~40份,混合型表面活性剂包含烷基酰胺类化合物、柠檬烯和渗透剂。

7、其中,烷烃类化合物是指含有烷基的烃类化合物,醇醚类化合物是指分子中既含有羟基又含有醚基的化合物。

8、进一步的,烷烃类化合物的含量可为40份、45份、50份、55份、60份、65份、70份、75份、80份、85份,优选的,烷烃类化合物的含量为60~70份。醇醚类化合物的含量可为5份、7份、9份、10份、11份、13份、15份、17份、18份、20份,优选的,醇醚类化合物的含量为5~10份。有机碱的含量可为5份、7份、9份、10份、11份、13份、15份、17份、18份、20份,优选的,有机碱的含量为10~15份。混合型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可为10份、15份、20份、25份、30份、35份、40份,优选的,混合型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20~30份。

9、进一步的,烷烃类化合物包括正癸烷、异癸烷、正十一烷、异十一烷、正十二烷、异十二烷、正十三烷、异十三烷、正十四烷和异十四烷中的至少一种。

10、进一步的,醇醚类化合物选自丙二醇醚类化合物、乙二醇醚类化合物和3-甲氧基-3-甲基-1-丁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丙二醇醚类化合物可增溶大多数溶剂,且能极好的溶解和偶联油质,更进一步的,丙二醇醚类化合物选自丙二醇丁醚、二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正丙醚和二丙二醇正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多种丙二醇醚共用可使与其他组份的共溶性更好,且对油质的溶解和偶联能力也越强。乙二醇醚类化合物选自乙二醇丁醚或乙二醇叔丁醚。3-甲氧基-3-甲基-1-丁醇的分子中同时拥有羟基和甲氧基,使其在分子内和分子间形成很强的氢键,因而既溶于水中又溶于油中,同时3-甲氧基-3-甲基-1-丁醇的闪点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而其为一种高安全性、高性能的清洗剂组份。

11、进一步的,有机碱包括十二胺、十四胺、十六胺、十八胺和椰油胺中的至少一种。

12、进一步的,所述烷基酰胺类化合物、所述柠檬烯和所述渗透剂的质量比为1:1:2~4,可以但不限于为1:1:2、1:1:3、1:1:4。

13、进一步的,烷基酰胺类化合物包括n,n-二甲基癸酰胺和/或n,n-二甲基辛酰胺。

14、进一步的,所述渗透剂包括渗透剂jfc-4、渗透剂jfc-f、渗透剂fm-400、渗透剂jfc-6和渗透剂jfc-g中的至少一种。

15、本专利技术的除胶碳氢清洗剂的制备方法为:称取配方量的烷烃类化合物、醇醚类化合物、有机碱和混合型表面活性剂;将有机碱和混合型表面活性剂混合后再依次加入醇醚类化合物、烷烃类化合物混匀即可。

16、本专利技术的除胶碳氢清洗剂中烷烃类化合物主要用于去除金属工件上的油性成分。醇醚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增溶性,和极性、非极性化合物均有良好的增溶效果,可将非极性的烷烃类化合物和极性较大的混合型表面活性剂增溶成较稳定均一的清洗剂。另外,醇醚类化合物也能将金属工件表面除了胶粘剂外的极性脏污溶解或剥离,和烷烃类化合物共同作用,给其他成分清除障碍,以便更好更快的进行除胶。包含烷基酰胺类化合物、柠檬烯和渗透剂的混合型表面活性剂因其极强的渗透作用,进入到胶黏剂和金属工件的表面,结合有机碱可破坏胶黏剂和工件表面的分子作用力,从而使两者之间的吸附作用减弱,降低了粘接强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界面破坏。此外,该混合型表面活性剂也能使胶黏剂间的分子作用力减弱,即胶黏剂的内聚力被破坏,胶黏剂发生软化,软化后的胶黏剂在有机碱的作用下发生溶胀。故,在混合型表面活性剂和有机碱的作用下,胶黏剂的大部分可从金属工件表面剥离、脱落。少数被软化溶胀后的胶黏剂仍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虽吸附在金属工件的表面,但借助外力轻轻擦拭也可进行清除。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除胶碳氢清洗剂采用的各原料环保,对人体和环境危害少。

17、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前述的除胶碳氢清洗剂于未固化的丙烯酸类胶或丙烯酸酯类胶中的应用。将负载有未固化的丙烯酸类胶或丙烯酸酯类胶的金属工件浸泡于前述的除胶碳氢清洗剂中,于40~80℃下浸泡5~20min,大部分的丙烯酸类胶或丙烯酸酯类胶可轻松擦除,对于少量较难擦除的残胶可用清洗剂沾湿棉签或无尘布后擦拭。除胶碳氢清洗剂中的残胶可过滤除去,过滤后的除胶碳氢清洗剂仍可继续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胶碳氢清洗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胶碳氢清洗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胶碳氢清洗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烷烃类化合物包括正癸烷、异癸烷、正十一烷、异十一烷、正十二烷、异十二烷、正十三烷、异十三烷、正十四烷和异十四烷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胶碳氢清洗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醇醚类化合物包括丙二醇醚类化合物、乙二醇醚类化合物和3-甲氧基-3-甲基-1-丁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胶碳氢清洗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二醇醚类化合物选自丙二醇丁醚、二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正丙醚和二丙二醇正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乙二醇醚类化合物选自乙二醇丁醚或乙二醇叔丁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胶碳氢清洗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碱包括十二胺、十四胺、十六胺、十八胺和椰油胺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胶碳氢清洗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酰胺类化合物、所述柠檬烯和所述渗透剂的质量比为1:1:2~4。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胶碳氢清洗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酰胺类化合物包括N,N-二甲基癸酰胺和/或N,N-二甲基辛酰胺。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胶碳氢清洗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剂包括渗透剂JFC-4、渗透剂JFC-F、渗透剂FM-400、渗透剂JFC-6和渗透剂JFC-G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除胶碳氢清洗剂于未固化的丙烯酸类胶或丙烯酸酯类胶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胶碳氢清洗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胶碳氢清洗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胶碳氢清洗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烷烃类化合物包括正癸烷、异癸烷、正十一烷、异十一烷、正十二烷、异十二烷、正十三烷、异十三烷、正十四烷和异十四烷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胶碳氢清洗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醇醚类化合物包括丙二醇醚类化合物、乙二醇醚类化合物和3-甲氧基-3-甲基-1-丁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胶碳氢清洗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二醇醚类化合物选自丙二醇丁醚、二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正丙醚和二丙二醇正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乙二醇醚类化合物选自乙二醇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连庄赖晓丹叶志良黄润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球清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