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菌混合培养装置,由发酵器体、密封盖及搅拌杆构成,密封盖同轴密封盖装发酵器体,搅拌杆安装在密封盖中轴部位,其下端安装有搅拌叶片,在密封盖上还安装有进料口,在发酵器体的下底部安装有出料口,在发酵器体的柱面上部分别安装有进气管及出气管,所述发酵器体为带有夹层的双层中空圆柱体结构,在进气管下方的发酵器体的柱面上安装有一夹层进水管及夹层出水管,在发酵器体夹层内中下部位置缠绕有螺旋水管,该螺旋水管分别连通安装在发酵器体柱面上的螺旋进水管及螺旋出水管。本装置实现了复合菌在水产养殖上的开发利用,节省设备、方便快捷、效果较好,在30-37℃恒温培养24-26小时,各菌种检测浓度达到108-1010个/mL,促进了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弥补了国内厌氧菌、需氧菌有机配合培养装置的空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发酵领域,涉及一种复合菌混合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 识也逐渐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出路。当前在水产养殖业,随 着人工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环境日趋恶化,疾病的暴发日渐频繁,极大地抑制了水产 养殖产量的增长和水产贸易的发展。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已用多年,在抑制病原微生物 的繁殖、减少代谢毒素对动物的毒害作用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抗生素的长期 使用及滥用,其种种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如导致动物胃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对动物机体免疫 力产生不良影响、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副作用,由此给养殖业和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 潜在危害,严重影响了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以及水环境的安全。因药物残留引起的食品安 全案例屡见不鲜,导致我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减弱,因此开发安全、优质、 营养的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微生态制剂通过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调节机体内微生态平衡、拮抗致病微生物、 降解养殖过程中有机废物等来达到提高免疫力、抗病、促生长和净化水质等作用,是一类大 有发展潜力的绿色水产养殖用产品。目前需氧和厌氧微生态复合菌制备,多是分别培养后 再混合,这样,耗费较多的设备和时间,而且不利于各种菌之间建立一种共生共存的微生态 系统。复合菌的混合培养一般对于菌种和培养条件有一定的要求,难以其它配合培养条件 控制氧气的通入时间和数量,不适合大规模养殖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容 易操作、产菌效率高的复合菌混合培养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复合菌混合培养装置,由发酵器体、密封盖及搅拌杆构成,密封盖同轴密封盖 装发酵器体,搅拌杆安装在密封盖中轴部位,其下端安装有搅拌叶片,在密封盖上还安装有 进料口,在发酵器体的下底部安装有出料口,在发酵器体的柱面上部分别安装有进气管及 出气管,所述发酵器体为带有夹层的双层中空圆柱体结构,在进气管下方的发酵器体的柱 面上安装有一夹层进水管及夹层出水管,在发酵器体夹层内中下部位置缠绕有螺旋水管, 该螺旋水管分别连通安装在发酵器体柱面上的螺旋进水管及螺旋出水管。而且,所述在发酵器体的柱面上还安装有一其前端深入发酵器体内的温度计。而且,所述发酵器体底部制有支脚。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装置中,微生态复合菌制剂包含好氧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兼性厌氧的乳酸菌及 酵母菌,三种益生菌在本装置内能够建立很好的共存体系,通过装置本身的搅拌器、通气孔、通水孔、进出料孔的有机控制可进行高效培养,形成了平衡的微生态系统,有利于菌类 的共生共存。2、本装置实现了复合菌在水产养殖上的开发利用,节省设备、方便快捷、效果较 好,经过计算,在30-37°C恒温培养24-26小时,各菌种检测浓度达到IO8-IOiq个/mL,促进 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弥补了国内厌氧菌、需氧菌有机配合培养装置的空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 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复合菌混合培养装置,由发酵器体7、密封盖1及搅拌杆3构成,发酵器体为带 有夹层的双层中空圆柱体结构,密封盖同轴密封盖装发酵器体,搅拌杆安装在密封盖中轴 部位,其下端安装有搅拌叶片13,搅拌杆可采用电机驱动转动,在密封盖上还安装有进料口 2,在发酵器体的下底部安装有出料口 11在发酵器体底部制有支脚10。在发酵器体的柱面上部分别安装有进气管4及出气管15,进气管连接清洁、适度 适宜的空气传动装置,装置启动,以一定速度输送空气,进行好氧菌的培养;在进气管下方 的发酵器体的柱面上还安装有一夹层进水管5及夹层出水管12,用于向发酵器体的夹层内 进水及放水;在发酵器体夹层内中下部位置缠绕有螺旋水管8,该螺旋水管分别连通安装 在发酵器体柱面上的螺旋进水管9及螺旋出水管6,螺旋水管通过螺旋进水管连接可调恒 温循环水加热设备,使螺旋水管内的水不断循环流动,通过夹层内的夹层水使发酵器体内 保持恒温。在发酵器体的柱面上还安装有一其前端深入发酵器体内的温度计14。本装置的使用实施例如下发酵器体的容积可以根据生产量的大小而设计,一般在1L-100L之间,反应体系 占容积的1/3-1/2 ;在加入菌种之前培养发酵器体要通过螺旋水管进行预恒温,然后再加 入菌种培养;通气量控制在100-200L/min ;搅拌速度控制在5-20r/min ;先进性好氧培养 10-llh,然后停止通气继续搅拌培养14-16h ;培养温度保持在30-37°C,最后所得复合菌产 品中各菌的含量都在108-1010个/mL。培养体系配方量的氯化钠、氮源、琼脂、碳源的质量 比为氯化钠氮源琼脂碳源=3-6 1-4 300 2-4。使用实施例1 在灭菌后的容积为3L的培养装置中,加入纯净水850mL、琼脂30g、葡萄糖(碳 原)0. 3g、氯化钠0. 5g,酵母浸出粉(氮原)0. 3g,盖上密封盖,然后开动搅拌杆,以20r/min 开始搅拌,随后开动螺旋水管进行恒温循环,在33°C恒温30min,将浓度为枯草芽孢杆菌 1 X IO3个/mL、乳酸菌1 X IO4个/mL、酵母菌1 X IO3个/mL各50mL,从加料口加入并封闭加 料口 ;通气,150L/min,10h后,停止通气,转速调整为6r/min,培养15h,停止搅拌和循环水 系统,打开菌种加入口,从出料口放出产品。使用实施例2: 在灭菌后的容积为3L的培养装置中,加入纯净水850mL、琼脂30g、葡萄糖(碳 原)0. 3g、氯化钠0. 5g,酵母浸出粉(氮原)0. 3g,盖上密封盖,然后开动搅拌系统,以13r/ min开始搅拌,随后开动螺旋水管进行恒温循环,在37°C恒温30min,将浓度为枯草芽孢杆 菌1 X IO3个/mL、乳酸菌1 X IO4个/mL、酵母菌1 X IO3个/mL各50mL,从加料口加入并封闭 加料口 ;通气,140L/min,llh后,停止通气,转速调整为5r/min,培养13h,停止搅拌和循环 水系统,打开菌种加入口,从出料口放出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复合菌混合培养装置,由发酵器体、密封盖及搅拌杆构成,密封盖同轴密封盖装发酵器体,搅拌杆安装在密封盖中轴部位,其下端安装有搅拌叶片,在密封盖上还安装有进料口,在发酵器体的下底部安装有出料口,在发酵器体的柱面上部分别安装有进气管及出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器体为带有夹层的双层中空圆柱体结构,在进气管下方的发酵器体的柱面上安装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方地,刘志辉,黄健,苏永鹏,王洪杰,
申请(专利权)人:格特生物制药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