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可动式扰流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可动式扰流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4863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动式扰流板装置,能够防止异物入侵并提升空气力学性能。可动式扰流板装置包括:固定部,固定在车辆的车体上;可动部,设置成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存放位置、以及从所述固定部往所述车辆的后方突出的展开位置之间可移动;致动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并驱动所述可动部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移动;以及盖部件,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且连接所述可动部,以与所述可动部连动,其中所述可动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具有因所述可动部的移动而产生的间隙,在所述可动部从所述存放位置往所述展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盖部件受到所述可动部的带动而移动,以覆盖所述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动式扰流板装置


技术介绍

1、近年来,由于对全球暖化的关心,为了可确保对于更多的人负担得起、可靠、可持续且先进的能源的存取,正在进行对能源的效率化作贡献的关于燃料效率提高的研究开发。可是,在关于燃料效率提高的本技术中,车辆的空气力学性能是课题。

2、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可在车辆的车体后端(例如后保险杠)设置扰流板装置,来提升车辆的空气力学性能。常见的扰流板装置可为具有特定形状的固定式扰流板(spoiler)。目前亦存在由固定部与可动部组成的可动式扰流板装置,可动部能够相对于固定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移动而改变位置,由此调整空气力学性能。然而,在可动部经由连杆机构的驱动而相对于固定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可动部与固定部之间具有因可动部的移动而产生的间隙,导致有异物入侵或者空气力学性能降低的疑虑。因此,有需要对所述可动式扰流板装置的上述结构进行改良。

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以达成可动式扰流板装置能够防止异物入侵并提升空气力学性能为目的。而且,进而经由操作空气力学装置而有助于能源的效率化。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公开第2015/0166130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动式扰流板装置,能够防止异物入侵并提升空气力学性能。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动式扰流板装置,包括:固定部,固定在车辆的车体上;可动部,设置成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存放位置、以及从所述固定部往所述车辆的后方突出的展开位置之间可移动;致动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并驱动所述可动部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移动;以及盖部件,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且连接所述可动部,以与所述可动部连动,其中所述可动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具有因所述可动部的移动而产生的间隙,在所述可动部从所述存放位置往所述展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盖部件受到所述可动部的带动而移动,以覆盖所述间隙。

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盖部件包括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以在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二部件以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部件,且以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三轴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可动部的下表面。

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可动部位在所述存放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存放于所述固定部的内侧,在所述可动部位在所述展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部件覆盖所述间隙。

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展开位置覆盖所述间隙的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可动部共平面。

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以在所述第一轴可旋转的方式连接所述固定部,且所述第二端部以在所述第二轴可旋转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部件。

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三端部、以及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以在所述第二轴可旋转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二端部,且所述第四端部以在所述第三轴可旋转的方式连接所述可动部的所述下表面。

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可动部位在所述展开位置、且受到由所述车辆的后方往前方施加的负载的情况下,所述可动部按压所述第二部件,以带动所述第一部件往所述车辆的前方旋转。

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件沿着所述第一轴旋转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部件沿着所述第二轴旋转的旋转方向相同。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设有朝向所述盖部件的引导面,在所述第一部件沿着所述第一轴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部件沿着所述引导面移动。

11、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可动式扰流板装置中,盖部件设置于固定部,且连接可动部,以与可动部连动。其中,可动部与固定部之间具有因可动部的移动而产生的间隙,在可动部从存放位置往展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盖部件受到可动部的带动而移动,以覆盖间隙。如此,在可动部经由致动器的驱动而相对于固定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即使因可动部的移动而产生间隙,也能够在可动部的移动过程中顺应性地以盖部件覆盖间隙,从而间隙不会在可动部的移动过程中外露。据此,本专利技术的可动式扰流板装置能够防止异物入侵并提升空气力学性能。

12、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动式扰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式扰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动式扰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动式扰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动式扰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动式扰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动式扰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动式扰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动式扰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动式扰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式扰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动式扰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动式扰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动式扰流板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籾井基之安保慧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