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科用平衡感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4079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康复科用平衡感训练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端一侧安装有支撑腿,且所述支撑腿的另一端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内侧安装有辅助结构,所述辅助结构的底部连接有连接座,且所述连接座的底部一侧连接有拉绳;利用设置的拉绳、套筒、活塞杆、阻尼器和第二弹簧之间的结合使用,可以在患者使用该装置时对其起到一定的防护效果,防止患者在训练的过程中失去平衡而摔倒,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当套筒内侧的活塞杆受到纵向的拉力时会带动活塞在套筒的内侧进行滑动,而后活塞挤压第二弹簧,并使第二簧随之发生形变,结合第二弹簧形变所产生的反向作用力即可抵消弧形板纵向运动时所带来的作用力,进而可以对患者进行防护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康复科用平衡感训练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康复科用平衡感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1、众所周知,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而医学康复是指尽可能改善由疾病或外伤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灵的损伤,不论在躯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能最大限度地使患者提升个人的能力,使其功能逐渐恢复,以重返家庭、社会正常生活。为了能够使患者回归社会,康复不只是单纯医学方面的康复,而且还应包括心理的、社会的、经济的、职业的、教育的等多方面的康复;

2、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9185732u的技术所公开的一种康复科用平衡感训练装置,其设置移动装置和设置于移动装置上方的平衡支架与腋下支撑架,将患者进行直立支撑,代替传统康复需要人员搀扶,装置整体可移动便于患者行走训练,现有的康复科用平衡感训练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其自身大多数都不具有防护结构,进而就导致后续患者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有医护人员在一旁进行看护,以此来防止患者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摔倒等情况的出现,但是通过医护人员人工看护的方式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由于长时间的关注也可能会导致医护人员的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导致未能及时的发现患者在康复训练时存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康复科用平衡感训练装置,能解决现有的训练装置设置移动装置和设置于移动装置上方的平衡支架与腋下支撑架,将患者进行直立支撑,代替传统康复需要人员搀扶,装置整体可移动便于患者行走训练,现有的康复科用平衡感训练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其自身大多数都不具有防护结构,进而就导致后续患者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有医护人员在一旁进行看护,以此来防止患者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摔倒等情况的出现,但是通过医护人员人工看护的方式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由于长时间的关注也可能会导致医护人员的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导致未能及时的发现患者在康复训练时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康复科用平衡感训练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端一侧安装有支撑腿,且所述支撑腿的另一端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内侧安装有辅助结构,所述辅助结构的底部连接有连接座,且所述连接座的底部一侧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另一端连接有套筒,且所述套筒的内侧顶端安装有第一阻尼器,所述第一阻尼器的底部连接有活塞,且所述活塞的底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有左弧形板,所述活塞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

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辅助结构包括横杆、第一弹簧和滑套,所述横杆贯穿于所述顶板的底部内侧,且所述横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侧连接有滑套。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左弧形板一侧分布有右弧形板,且所述右弧形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t形杆,所述t形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三弹簧。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座的顶端中部安装有第二阻尼器,且所述第二阻尼器的另一端连接有平衡板。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平衡板的底部一侧连接有平衡杆,且所述平衡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内侧贯穿有导向杆,且所述导向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四弹簧。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平衡杆与所述平衡板之间构成转动连接,且所述平衡杆沿着所述平衡板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9、1、利用设置的拉绳、套筒、活塞杆、阻尼器和第二弹簧之间的结合使用,可以在患者使用该装置时对其起到一定的防护效果,防止患者在训练的过程中失去平衡而摔倒,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当套筒内侧的活塞杆受到纵向的拉力时会带动活塞在套筒的内侧进行滑动,而后活塞挤压第二弹簧,并使第二簧随之发生形变,结合第二弹簧形变所产生的反向作用力即可抵消弧形板纵向运动时所带来的作用力,进而可以对患者进行防护处理;

10、2、利用设置的滑套、第一弹簧和横杆之间的结合使用,可以辅助弧形板进行横向运动,方便后续根据实际的训练需求来调节两侧弧形板的位置,使其能够跟随患者的运动方向进行调节,同时也可以辅助防护结构对患者进行防护,当滑套横向运动时会沿着横杆挤压一侧连接的第一弹簧,并使第一弹簧随之发生形变,结合第一弹簧形变所产生的反向作用力即可起到一定的缓冲防护效果,同时可以方便后续辅助滑套进行复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康复科用平衡感训练装置,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端一侧安装有支撑腿(2),且所述支撑腿(2)的另一端连接有顶板(3),所述顶板(3)的底部内侧安装有辅助结构,所述辅助结构的底部连接有连接座(7),且所述连接座(7)的底部一侧连接有拉绳(8),所述拉绳(8)的另一端连接有套筒(9),且所述套筒(9)的内侧顶端安装有第一阻尼器(10),所述第一阻尼器(10)的底部连接有活塞(11),且所述活塞(11)的底部连接有活塞杆(12),所述活塞杆(12)的一端连接有左弧形板(13),所述活塞杆(12)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科用平衡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结构包括横杆(4)、第一弹簧(5)和滑套(6),所述横杆(4)贯穿于所述顶板(3)的底部内侧,且所述横杆(4)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5),所述第一弹簧(5)的一侧连接有滑套(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科用平衡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弧形板(13)一侧分布有右弧形板(15),且所述右弧形板(1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T形杆(16),所述T形杆(16)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三弹簧(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科用平衡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端中部安装有第二阻尼器(18),且所述第二阻尼器(18)的另一端连接有平衡板(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康复科用平衡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板(19)的底部一侧连接有平衡杆(20),且所述平衡杆(20)的另一端连接有导向块(21),所述导向块(21)的内侧贯穿有导向杆(22),且所述导向杆(22)的外表面套设有第四弹簧(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康复科用平衡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杆(20)与所述平衡板(19)之间构成转动连接,且所述平衡杆(20)沿着所述平衡板(19)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科用平衡感训练装置,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端一侧安装有支撑腿(2),且所述支撑腿(2)的另一端连接有顶板(3),所述顶板(3)的底部内侧安装有辅助结构,所述辅助结构的底部连接有连接座(7),且所述连接座(7)的底部一侧连接有拉绳(8),所述拉绳(8)的另一端连接有套筒(9),且所述套筒(9)的内侧顶端安装有第一阻尼器(10),所述第一阻尼器(10)的底部连接有活塞(11),且所述活塞(11)的底部连接有活塞杆(12),所述活塞杆(12)的一端连接有左弧形板(13),所述活塞杆(12)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科用平衡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结构包括横杆(4)、第一弹簧(5)和滑套(6),所述横杆(4)贯穿于所述顶板(3)的底部内侧,且所述横杆(4)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5),所述第一弹簧(5)的一侧连接有滑套(6)。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美琼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阿普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