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制冷设备技术方案_技高网

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制冷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3949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7
本申请涉及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制冷设备,该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具有气悬浮轴承的压缩机、用于冷凝压缩机压缩后的冷媒的冷凝器、用于蒸发在冷凝器中冷凝后的冷媒的蒸发器和用于向气悬浮轴承输送气态冷媒的供气系统,供气系统包括气态冷媒主流路、供气罐、第一单向阀、供气泵、第一电磁阀、气态冷媒支流路、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分别信号连接,以在供气泵故障停机后打开第二电磁阀,并关闭第三电磁阀,可实现对静压气悬浮压缩机在正常停机、故障停机、异常断电或供气泵故障停机时,轴承始终得到供气,保证机组可靠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制冷,尤其涉及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1、离心式冷水机组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居住等建筑群,其可靠性得到市场广泛认可。通常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压缩机采用油润滑轴承、磁悬浮轴承以及气悬浮轴承,在制冷行业中刚刚兴起的气悬浮轴承分为动压气悬浮轴承与静压气悬浮轴承,前者相比后者较为成熟且已大量投入市场,因此静压气悬浮轴承在行业内也成为竞争焦点。

2、而现有的冷媒泵、电加热供气方案,在冷媒泵故障导致机组停机时,冷凝器存在快速泄压,仅靠储气罐剩余气体进行停机时的轴承供气,可能存在供气不足的风险;且冷凝器未设置防泄压装置,无法继续提供高压气态冷媒,可能存在轴承严重磨损的风险,导致轴承的可靠性和精度受到影响,影响机组的工作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制冷设备,以解决在冷媒泵故障导致机组停机时,冷凝器快速泄压而导致供气不足,影响机组的工作可靠性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具有气悬浮轴承的压缩机、用于冷凝压缩机压缩后的冷媒的冷凝器、用于蒸发在冷凝器中冷凝后的冷媒的蒸发器和用于向气悬浮轴承输送气态冷媒的供气系统,供气系统包括:气态冷媒主流路,包括与冷凝器连通以引入气态冷媒的进口端和用于输出气态冷媒的出口端;供气罐,包括与气态冷媒主流路的出口端连通的进气口和用于向气悬浮轴承提供气态冷媒的出气口;第一单向阀,设在气态冷媒主流路中,第一单向阀的进口端与冷凝器连通,第一单向阀的出口端与供气罐连通;供气泵,设在气态冷媒主流路中,以将冷凝器中的气态冷媒向供气罐输送;第一电磁阀,设在气态冷媒主流路中,第一电磁阀具有与气态冷媒主流路的进气口连通的进口端和与供气泵连通的出口端;气态冷媒支流路,包括与第一电磁阀的进口端连通的进口端和与第一单向阀的出口端连通的出口端;第二电磁阀,设在气态冷媒支流路中;第三电磁阀,设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管路中以控制冷凝器和蒸发器的通断;以及控制器,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分别信号连接,以在供气泵故障停机后打开第二电磁阀,并关闭第三电磁阀。

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供气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检测部件,设在供气罐上,用于检测供气罐内的气态冷媒的压力;第二压力检测部件,设在压缩机上,用于检测压缩机内的气态冷媒的压力;控制器与供气罐压力检测部件和压缩机压力检测部件分别信号连接,以在供气罐内的冷媒的压力和压缩机内的冷媒的压力的差值大于等于预设压力阈值后开启压缩机。

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供气系统还包括设在冷凝器上的第三压力检测部件,用于检测冷凝器内的冷媒的压力;控制器和冷凝器压力检测部件信号连接,在压缩机正常运行后,根据冷凝器内的冷媒的压力与压缩机内的气态冷媒的压力的差值切换供气模式。

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供气系统还包括:液态冷媒主流路,包括用于引入经冷凝器冷凝后的液态冷媒的进口端和用于输出液态冷媒的出口端;第四电磁阀,设在液态冷媒主流路上,以控制液态冷媒主流路的通断;冷却板换,冷却板换的进气口与气态冷媒主流路的出口端和气态冷媒支流路的出口端均连通,冷却板换的出气口与供气罐的进气口连通;冷却板换的进液口与液态冷媒主流路的出口端连通,冷却板换的出液口与蒸发器连通。

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供气系统还包括设置于供气罐内的第一温度检测部件,用于检测供气温度;控制器与第一温度检测部件和第四电磁阀分别信号连接,以在供气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第四电磁阀开启。

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供气系统还包括设在液态冷媒主流路中的冷却电子膨胀阀,控制器和冷却电子膨胀阀信号连接,以在供气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调整冷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第二温度阈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供气系统还包括:液态冷媒支流路,包括分别和冷却电子膨胀阀的进出口连通的进口端和出口端;节流元件,设在液态冷媒支流路上;第五电磁阀,设在液态冷媒支流路上;控制器与第五电磁阀信号连接,以在冷却电子膨胀阀开启到最大开度且供气温度仍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第五电磁阀开启。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在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中的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进口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第二单向阀的出口端与冷凝器连通。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设在气态冷媒支流路中的第一过滤器、设在气态冷媒主流路中的第二过滤器以及设在供气罐和压缩机的气悬浮轴承之间的流路中的第三过滤器。

11、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如前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冷媒循环系统的停机信号;如果停机信号为供气泵故障停机,打开第二电磁阀,并关闭第三电磁阀,以继续向气悬浮轴承提供气态冷媒;如果停机信号为系统正常停机或其他故障停机,关闭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控制供气泵和第一电磁阀经过预定时间后关闭,以在压缩机完全停止转动前向气悬浮轴承提供气态冷媒。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供气系统还包括液态冷媒主流路、设在液态冷媒主流路中的第四电磁阀、冷却板换以及设在供气罐内的第一温度检测部件,冷却板换的进气口与气态冷媒主流路的出口端和气态冷媒支流路的出口端均连通,冷却板换的出气口与供气罐的进气口连通;冷却板换的进液口与液态冷媒主流路的出口端连通,冷却板换的出液口与蒸发器连通,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供气温度;如果供气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开启第四电磁阀。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供气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液态冷媒主流路上的冷却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还包括:如果供气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开启第四电磁阀,并逐渐增加冷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直至最大;如果供气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逐渐减小冷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第二温度阈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如果供气温度在第二温度阈值和第一温度阈值之间,冷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保持不变。

14、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前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

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制冷设备,系统因供气泵故障停机时,打开第二电磁阀,并关闭第三电磁阀,以使冷凝器高压气态冷媒最大程度保持停机前状态,防止或减缓冷凝器泄压,冷凝器高压气态冷媒的唯一流向为供气罐的进气口,供气罐剩余气态冷媒持续供气,同时冷凝器高压气态冷媒经气态冷媒支流路参与供气,有利于在压缩机停机后和完全停止运动前向气悬浮轴承提供高压气态冷媒,避免气悬浮轴承因供气不足而严重磨损,从而保证气悬浮轴承的可靠性和精度,进而保证机组可靠稳定运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气悬浮轴承的压缩机(1)、用于冷凝所述压缩机(1)压缩后的冷媒的冷凝器(2)、用于蒸发在所述冷凝器(2)中冷凝后的冷媒的蒸发器(3)和用于向所述气悬浮轴承输送气态冷媒的供气系统,所述供气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系统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系统还包括设在所述冷凝器(2)上的第三压力检测部件(14),用于检测所述冷凝器(2)内的冷媒的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系统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供气罐(5)内的第一温度检测部件(18),用于检测供气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系统还包括设在所述液态冷媒主流路(15)中的冷却电子膨胀阀(19),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冷却电子膨胀阀(19)信号连接,以在所述供气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调整所述冷却电子膨胀阀(19)的开度,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系统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压缩机(1)和所述冷凝器(2)之间的管路中的第二单向阀(23),所述第二单向阀(23)的进口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23)的出口端与所述冷凝器(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设在气态冷媒支流路(9)中的第一过滤器(24)、设在气态冷媒主流路(4)中的第二过滤器(25)以及设在供气罐(5)和压缩机(1)的气悬浮轴承之间的流路中的第三过滤器(26)。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供气系统还包括液态冷媒主流路(15)、设在所述液态冷媒主流路(15)中的第四电磁阀(16)、冷却板换(17)以及设在供气罐(5)内的第一温度检测部件(18),所述冷却板换(17)的进气口与所述气态冷媒主流路(4)的出口端和气态冷媒支流路(9)的出口端均连通,所述冷却板换(17)的出气口与所述供气罐(5)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冷却板换(17)的进液口与所述液态冷媒主流路(15)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冷却板换(17)的出液口与蒸发器(3)连通,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液态冷媒主流路(15)上的冷却电子膨胀阀(19),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13.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气悬浮轴承的压缩机(1)、用于冷凝所述压缩机(1)压缩后的冷媒的冷凝器(2)、用于蒸发在所述冷凝器(2)中冷凝后的冷媒的蒸发器(3)和用于向所述气悬浮轴承输送气态冷媒的供气系统,所述供气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系统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系统还包括设在所述冷凝器(2)上的第三压力检测部件(14),用于检测所述冷凝器(2)内的冷媒的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系统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供气罐(5)内的第一温度检测部件(18),用于检测供气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系统还包括设在所述液态冷媒主流路(15)中的冷却电子膨胀阀(19),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冷却电子膨胀阀(19)信号连接,以在所述供气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调整所述冷却电子膨胀阀(19)的开度,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系统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压缩机(1)和所述冷凝器(2)之间的管路中的第二单向阀(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湖梁海英周宇黄成武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