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非对称滤波网络的无反射滤波功分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非对称滤波网络的无反射滤波功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3652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非对称滤波网络的无反射滤波功分器,主要包括:功分部分、第一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及第二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所述第一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与第二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旋转对称;所述非对称滤波网络具有等幅反相的S<subgt;11</subgt;和S<subgt;22</subgt;(即S<subgt;11</subgt;=‑S<subgt;22</subgt;)、等幅同相的S<subgt;12</subgt;和S<subgt;21</subgt;(即S<subgt;12</subgt;=S<subgt;21</subgt;)等特点,可以将反射信号耗散在功分器的隔离电阻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无反射滤波功分器结构简单,不需要额外增加吸收电路,并同时具有宽带的无反射带宽和优异的频率选择及功率分配特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波通信,特别是一种基于非对称滤波网络的无反射滤波功分器


技术介绍

1、随着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可靠和高性能通信系统的需求导致了无反射/吸收型无源器件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在无线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滤波电路,相比于传统的反射型滤波器,无反射滤波器在过滤不需要的信号同时还能够吸收不需要的带外射频信号回波,从而防止系统中前端有源级的干扰。而且功分器在无线系统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无源器件,可用作与天线阵的馈电网络等。因此,无反射滤波功分器在单一器件中同时集成了端口无反射、频率选择及功率分配的功能,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减小了器件的级联损耗,对无线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无反射滤波功分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目前有关无反射滤波功分器主要是基于在输入端加入吸收支路实现的,如在文献1(gomez-garcia r,munoz-ferreras j m,psychogiou d.rf reflectionless filteringpower dividers[j].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expressbriefs,2019,66(6):933-937.)和文献2(fan m,song k,yang l,gómez-garcíar.frequency reconfigurable input-reflectionless bandpass filter and filteringpower divider with constant absolute bandwidth[j].transactions on circuitsand systems ii-express briefs,2021,68(7):2424-2428.)中基于互补双工型原理通过在输入端口及输出端口加载端接电阻的带阻电路,以实现无反射特性;以及文献3(zhuy-h,j cai,y.cao,j-x chen.compact wideband absorptive filtering power divider witha reused composite t-shape network[j].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systems ii-express briefs,2023,70(3):899-903.)中采用在输入端口添加的吸收枝节和复合t型网络实现输入无反射响应。在文献4(zhangy,wuy,yan j,wang w.widebandhigh-selectivity filtering all-frequency absorptive power divider with deepout-of-band suppress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2021,49(7):2099-2106.)中利用三个额外的吸收枝节实现输入端口的无反射性能。同样在文献5中(liq,tang h,tang d,deng z,luo x.compact sidgs filtering power divider withthree-port 10-ghz reflectionless range[j].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systems ii-express briefs,2022,69(7):3129-3133.)中采用端接共栅拓扑结构设计的吸收网络实现无反射性能,但需要额外供电。以上已见报道的方法所使用增加的吸收支路或者枝节以实现端口无反射特性的方法,一方面所加载的网络会影响滤波公分器的传输响应;另一方面会增加额外的电路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非对称滤波网络的无反射滤波功分器,具有损耗低,设计方法简易且结构简单等特点,能够满足目前高性能无线通信系统的需求。

2、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非对称滤波网络的无反射滤波功分器,该功分器包括输入端口馈电部分、第一输出端口馈电部分、第二输出端口馈电部分、功分部分、第一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第二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介质基板及金属地;

3、所述输入端口馈电部分、第一输出端口馈电部分、第二输出端口馈电部分、功分部分、第一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及第二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放置于介质基板上表面;所述金属地放置于介质基板下表面;

4、所述输入端口馈电部分设置在所述功分部分前端,所述第一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的前端与所述功分部分的后端一侧相连,所述第一输出端口馈电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的后端;所述第二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的前端与所述功分部分的后端另一侧相连,所述第二输出端口馈电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的后端。

5、进一步地,所述功分部分包括第一传输线、第二传输线、第三传输线、第四传输线、第一隔离电阻及第二隔离电阻;

6、所述第一传输线和第三传输线的前端均与输入端口馈电部分相连;所述第一传输线的后端和第二传输线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二传输线的后端与第四传输线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一隔离电阻跨接于第一传输线和第三传输线的后端之间;所述第二隔离电阻跨接于第二传输线和第四传输线的后端之间。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输线与第三传输线阻抗特性相同;所述第二传输线与第四传输线特性阻抗相同;所述第一传输线、第二传输线、第三传输线与第四传输线的电长度均相同为90°。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包括第一终端短路耦合馈线、第一终端开路耦合馈线、第一开口环谐振器、第二开口环谐振器与第三开口环谐振器;所述第一终端短路耦合馈线包括第一耦合馈线和第一短路接地通孔;所述第一耦合馈线的一端与第二传输线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一耦合馈线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一短路接地通孔;所述第一终端开路耦合馈线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端口馈电部分相连;

9、所述第一开口环谐振器、第二开口环谐振器开口相对且对称放置于第一终端短路耦合馈线与第一终端开路耦合馈线之间;所述第三开口环谐振器位于第一开口环谐振器、第二开口环谐振器的一侧,其开口与第一开口环谐振器、第二开口环谐振器的对称轴同轴,且开口方向远离第一开口环谐振器、第二开口环谐振器。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包括第二终端短路耦合馈线、第二终端开路耦合馈线、第四开口环谐振器、第五开口环谐振器与第六开口环谐振器;所述第二终端短路耦合馈线包括第二耦合馈线和第二短路接地通孔;所述第二耦合馈线的一端与第二输出端口馈电部分连接,所述第二耦合馈线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二短路接地通孔;所述第二终端开路耦合馈线的一端与第四传输线的后端连接;

11、所述第四开口环谐振器、第五开口环谐振器开口相对且对称放置于第二终端短路耦合馈线与第二终端开路耦合馈线之间;所述第六开口环谐振器位于第四开口环谐振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非对称滤波网络的无反射滤波功分器,其特征在于,该功分器包括输入端口馈电部分(1)、第一输出端口馈电部分(2)、第二输出端口馈电部分(3)、功分部分、第一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第二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介质基板(7)及金属地(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对称滤波网络的无反射滤波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分部分包括第一传输线(411)、第二传输线(412)、第三传输线(421)、第四传输线(422)、第一隔离电阻(43)及第二隔离电阻(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非对称滤波网络的无反射滤波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线(411)与第三传输线(421)阻抗特性相同;所述第二传输线(412)与第四传输线(422)特性阻抗相同;所述第一传输线(411)、第二传输线(412)、第三传输线(421)与第四传输线(422)的电长度均相同为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非对称滤波网络的无反射滤波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包括第一终端短路耦合馈线(51)、第一终端开路耦合馈线(52)、第一开口环谐振器(531)、第二开口环谐振器(532)与第三开口环谐振器(533);所述第一终端短路耦合馈线(51)包括第一耦合馈线(511)和第一短路接地通孔(512);所述第一耦合馈线(511)的一端与第二传输线(412)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一耦合馈线(511)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一短路接地通孔(512);所述第一终端开路耦合馈线(52)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端口馈电部分(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非对称滤波网络的无反射滤波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包括第二终端短路耦合馈线(61)、第二终端开路耦合馈线(62)、第四开口环谐振器(631)、第五开口环谐振器(632)与第六开口环谐振器(633);所述第二终端短路耦合馈线(61)包括第二耦合馈线(611)和第二短路接地通孔(612);所述第二耦合馈线(611)的一端与第二输出端口馈电部分(3)连接,所述第二耦合馈线(611)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二短路接地通孔(612);所述第二终端开路耦合馈线(62)的一端与第四传输线(422)的后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非对称滤波网络的无反射滤波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三开口环谐振器(531-533)和第四至第六开口环谐振器(631-633)阻抗特性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非对称滤波网络的无反射滤波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三开口环谐振器(531-533)和第四至第六开口环谐振器(631-633)为弯折的半波长谐振器,且电长度均相同为18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对称滤波网络的无反射滤波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及第二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尺寸相同,且空间位置旋转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对称滤波网络的无反射滤波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分部分为二阶威尔金森功分器,且与第一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及第二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中心工作频率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对称滤波网络的无反射滤波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地(8)及介质基板(7)均为矩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非对称滤波网络的无反射滤波功分器,其特征在于,该功分器包括输入端口馈电部分(1)、第一输出端口馈电部分(2)、第二输出端口馈电部分(3)、功分部分、第一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第二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介质基板(7)及金属地(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对称滤波网络的无反射滤波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分部分包括第一传输线(411)、第二传输线(412)、第三传输线(421)、第四传输线(422)、第一隔离电阻(43)及第二隔离电阻(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非对称滤波网络的无反射滤波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线(411)与第三传输线(421)阻抗特性相同;所述第二传输线(412)与第四传输线(422)特性阻抗相同;所述第一传输线(411)、第二传输线(412)、第三传输线(421)与第四传输线(422)的电长度均相同为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非对称滤波网络的无反射滤波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对称滤波网络部分包括第一终端短路耦合馈线(51)、第一终端开路耦合馈线(52)、第一开口环谐振器(531)、第二开口环谐振器(532)与第三开口环谐振器(533);所述第一终端短路耦合馈线(51)包括第一耦合馈线(511)和第一短路接地通孔(512);所述第一耦合馈线(511)的一端与第二传输线(412)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一耦合馈线(511)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一短路接地通孔(512);所述第一终端开路耦合馈线(52)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端口馈电部分(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非对称滤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闾泫淇黄懿杰卢羿行陆清源王建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