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丙烯酸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丙烯酸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3568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丙烯酸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防水涂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包括:丙烯酸乳液、氨基硅油乳液、水、质子酸催化剂、消泡剂、分散剂和增稠剂;B组分包括:水泥、碳酸钙、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纤维素醚和缓凝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水涂料通过配方优化,使得制备的丙烯酸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具有良好的粘接强度和渗透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水涂料,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丙烯酸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经过内部溶剂挥发或分子链相互反应,树脂、乳液及高分子物质具备良好的成膜特性,形成的高致密的膜对液体和气体具备良好隔绝作用,阻止这些介质渗透穿过膜层,影响基材。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常将树脂、乳液及高分子材料作为防水涂料的有效成分。但防水涂料涂膜的粘结性、延伸性、渗透性等性能常决定了涂料的防水效果。

2、作为检验防水涂料防水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薄膜与基面的粘结力越强,涂膜越不易从基层脱落,防水涂层的保持性和效果也就越好。目前,市面上大多数防水涂料主要依靠物理吸附与基面粘结,这种作用力极易受基层疏松程度、外界水压、酸碱盐侵蚀、基面的热胀冷缩等作用影响,导致膜层脱落,防水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效,进而危害建筑材料。为此人们开始着眼于具备反应特性的防水涂料,该类涂料涂覆于基材表面后,其内部的活性官能团与基层上的活性位点发生交联、固化,形成高强度的化学键,增强了涂料与基层间的相互作用力,抑制了涂层脱落的风险。但混凝土基层上活性位点的分布和数量常常是固定的,这就导致反应性涂料与其的作用点受限,涂料粘接力的提升也存在一定限制。

3、此外,水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难免存在微小裂纹、结构缺陷和疏松的表面,这些缺陷容易引发防水层下的窜水、蓄水现象,长时间必然造成防水层的起泡、起鼓等缺陷,防水持久性减低。现有丙烯酸类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虽然能够在混凝土基层上形成防水薄膜,实现较好的防水目的。但其较高的粘度,导致其施工于混凝土表面时,仅能覆盖于大面基层上,无法有效渗透和结合到这些缺陷中,导致防水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丙烯酸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防水涂料通过配方优化,使得制备的丙烯酸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具有良好的粘接强度和渗透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丙烯酸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该防水涂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

3、所述a组分包括:丙烯酸乳液、氨基硅油乳液、水、质子酸催化剂、消泡剂、分散剂和增稠剂;

4、所述b组分包括:水泥、碳酸钙、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纤维素醚和缓凝剂。

5、本专利技术中,a组分中所含氨基硅油乳液,其所含端氨基的硅油作为桥梁,通过化学反应可有效连接丙烯酸涂膜和混凝土基层(通过与水化硅酸钙或铝酸钙结合形成化学键),提高涂层的粘结性能,使防水更有效,更可靠、更持久。

6、本专利技术b组分中的纳米级二氧化硅颗粒,溶于水后形成表面富含硅醇(si-oh)基的硅溶胶。其一方面与混凝土基层上的活性位点发生反应,附着在基层表面上,增加混凝土基层上的活性位点,使涂膜与基层间的相互作用位点增多,更多的活性分子链附着于混凝土上,粘接性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与a组分中硅氧烷链端的氨基和丙烯酸中酯基发生化学反应,提升粉体界面与乳液链段间的交联性,改善乳液包覆层与粉体界面结合不够紧密,涂膜耐水性能差的问题。

7、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以质量份数计,所述a组分包括:丙烯酸乳液75-80份、氨基硅油乳液5-8份、水9-11份、质子酸催化剂0.02-0.05份、消泡剂0.5-1份、分散剂0.02-0.05份和增稠剂0.02-0.05份;

8、以质量份数计,所述b组分包括:水泥28-30份、碳酸钙60-64份、纳米二氧化硅颗粒4-6份、纤维素醚0.04-0.06份和缓凝剂0.01-0.04份。

9、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为亲水型气相二氧化硅;

10、所述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粒径为100~500nm。

11、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氨基硅油乳液的粒径为10~100nm。

12、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氨基硅油乳液和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由于较小的粒径(<1μm),更便于渗透入混凝土基层中的微小裂纹,实现堵塞裂纹的目的,减低窜水、蓄水现象的发生,提升防水年限和效果。

13、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丙烯酸乳液为万华8316a;

14、所述丙烯酸乳液的粒径为0.25-0.35μm。

15、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质子酸催化剂为柠檬酸;所述消泡剂为聚醚型消泡剂;所述增稠剂为碱溶胀型增稠剂。

16、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水泥为p.o32.5白水泥;

17、所述缓凝剂为葡萄糖酸钠。

18、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比为1:(0.85-1.2)。

19、本专利技术中,所述a组分主要由丙烯酸乳液、氨基硅油乳液、水、柠檬酸、消泡剂、分散剂、增稠剂组成。其中丙烯酸乳液作为主要的成膜物质,涂覆于混凝土基层上时,随着涂料中水分的挥发,乳液颗粒逐渐聚集和交联,最终形成致密的防水膜;氨基硅油乳液作为桥连剂和渗透剂,其通过化学反应连接丙烯酸涂膜和混凝土基层,并提高了乳液链段与粉料界面的不兼容性,另其较小的粒径可渗透入基层细微裂缝中,实现堵塞裂纹的目的,减低窜水、蓄水现象的发生;柠檬酸作为催化剂,其可提供质子,有效保障硅油上端氨基与混凝土基层中水化的硅酸钙或铝酸钙、粉体中纳米级二氧化硅颗粒形成的硅溶胶发生交联反应;消泡剂作为辅助材料,主要是消除涂料中的空气气泡,以提升涂膜的致密性;分散剂的添加可有效提高涂料中各组分间兼容性,保证涂料的均一性和涂膜的平整性;增稠剂可有效保障涂料的流动程度、涂料施工厚度和涂膜的防水效率。

20、所述b组分主要由p.o32.5白水泥、碳酸钙、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纤维素醚、缓凝剂组成。其中p.o32.5白水泥作为成膜物质,其中熟料矿物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后,各组分开始溶解,形成水化物,产物逐渐沉积硬化,形成固相膜层;碳酸钙为主要的填充和支撑物质,被包敷于聚合物乳液形成的防水膜时,起到提升涂膜强度和稳定性的作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作为渗透剂和连接剂,溶于水后形成表面富含硅醇(si-oh)基的硅溶胶。一方面与混凝土基层上的活性位点发生反应,附着在基层表面上,增加混凝土基层上的活性位点,使附着于其表面的分子链增多,进一步增强涂膜与基层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与a组分中硅氧烷链端的氨基和丙烯酸中酯基发生化学反应,提升粉体界面与乳液链段间的交联性,改善乳液包覆层与粉体界面结合不够紧密,涂膜耐水性能差的问题。纤维素醚可有效保证涂料上墙后涂膜的平整性和防水效果;缓凝剂作为降低水泥水化速率的物质,可为两组分物质间的充分反应提供足够时间,保障混凝土基层与涂料各组分间的相互交联。

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组分具渗透性的反应型丙烯酸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中各组分相互交联反应如图1所示。

2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上述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

23、将所述丙烯酸乳液、氨基硅油乳液、水、质子酸催化剂、消泡剂、分散剂和增稠剂混合均匀,得到所述a组分;

24、将所述水泥、碳酸钙、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纤维素醚和缓凝剂混合均匀,得到所述b组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丙烯酸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其特征在于,该防水涂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涂料,其中,以质量份数计,所述A组分包括:丙烯酸乳液75-80份、氨基硅油乳液5-8份、水9-11份、质子酸催化剂0.02-0.05份、消泡剂0.5-1份、分散剂0.02-0.05份和增稠剂0.02-0.0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涂料,其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为亲水型气相二氧化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涂料,其中,所述氨基硅油乳液的粒径为10~1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涂料,其中,所述丙烯酸乳液为万华8316A;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涂料,其中,所述质子酸催化剂为柠檬酸;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涂料,其中,所述水泥为P.O32.5白水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涂料,其中,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比为1:(0.85-1.2)。

9.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烯酸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其特征在于,该防水涂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涂料,其中,以质量份数计,所述a组分包括:丙烯酸乳液75-80份、氨基硅油乳液5-8份、水9-11份、质子酸催化剂0.02-0.05份、消泡剂0.5-1份、分散剂0.02-0.05份和增稠剂0.02-0.0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涂料,其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为亲水型气相二氧化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涂料,其中,所述氨基硅油乳液的粒径为10~100n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吉来刘开帅李凯宁淑慧杨冬黄凯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