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电池,具体涉及一种液冷板、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等用电设备重要的动力来源,尤其在新能源汽车中被广泛应用,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目前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主要有风冷、液冷等,其中液冷系统的冷却性能最好,应用较为广泛。然而,现有液冷系统的冷却效率不足,已逐渐无法满足动力电池的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板,旨在解决现有液冷系统的冷却效率不足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包;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电设备。
2、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液冷板,内部具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具有进液端和出液端,自所述进液端指向所述出液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
3、所述冷却流道包括:
4、主流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自所述进液端延伸至所述出液端,所述主流道具有相对应的分流口和回流口,所述分流口、所述回流口位于所述进液端和所述出液端之间,且所述分流口位于对应的所述回流口远离所述进液端的一侧;
5、分支流道,连通于所述分流口和所述回流口之间,所述分支流道用于导通自所述分流口流向所述回流口的流路。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流道具有多个所述分流口和多个所述回流口,多个所述分流口和多个所述回流口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列,且一所述分流口与相邻的一所述回流口相对应;
7、所述分支流道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分支流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所述主流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均具有所述分流口和所述回流口;
9、所述分支流道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分支流道分别位于所述主流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且所述分支流道对应连通于位于同侧的所述分流口和所述回流口之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
11、所述冷却流道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冷却流道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排列,且任一所述冷却流道的所述进液端与其他的所述冷却流道的所述进液端相互连通,任一所述冷却流道的所述出液端与其他的所述冷却流道的所述出液端相互连通。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还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位于所述冷却流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进液端,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出液端。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口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进液口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列;
14、所述出液口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出液口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列。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包括本体和导流部,所述冷却流道形成于所述本体内,所述导流部连接所述本体,且位于所述分支流道内,将所述分支流道分隔成具有自所述分流口至所述回流口依次排列且相互连通的分流流道、过渡流道和回流流道;
16、所述分流口和所述分流流道相互连通,且位于所述导流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回流口和所述回流流道相互连通,且位于所述导流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背离所述分流口和所述分流流道的一侧;
17、所述分流流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第一夹角α,所述回流流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第二夹角β,所述第一夹角α和所述第二夹角β均为锐角。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流道具有第一侧壁,所述过渡流道具有第二侧壁,所述回流流道具有第三侧壁,所述第二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之间;
19、所述第二侧壁包括:
20、第一弧形过渡段,连接所述第一侧壁;
21、第二弧形过渡段,连接所述第三侧壁;
22、中间过渡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过渡段和所述第二弧形过渡段之间。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流道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第四侧壁设置于所述导流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平行;
24、所述回流流道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五侧壁,所述第三侧壁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五侧壁设置于所述导流部,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五侧壁平行。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具有朝向所述主流道设置的第一端,所述导流部自所述第一端向着远离所述主流道且靠近所述进液端的一侧延伸。
26、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包括如上所述的液冷板。
27、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所属的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包。
28、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液冷板,内部具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具有进液端和出液端,自进液端指向出液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冷却流道包括:主流道,沿着第一方向自进液端延伸至出液端,主流道具有相对应的分流口和回流口,分流口、回流口位于进液端和出液端之间,且分流口位于对应的回流口远离进液端的一侧;分支流道,连通于分流口和回流口之间,分支流道用于导通自分流口流向回流口的流路。该液冷板的冷却流道包括主流道和分支流道,分支流道连通于主流道的分流口和回流口之间,且用于导通自分流口流向回流口的流路,从而,自进液端进入主流道内的冷却液在流向出液端的过程中,部分冷却液能够自分流口流至分支流道,并自回流口回流至主流道。并且,主流道的分流口位于回流口远离进液端的一侧,使得经分流口进入分支流道的部分冷却液形成环流回流至主流道。在该过程中,冷却液先在分流口处扩张,再在回流口处压缩,使得回流口处的压力相较于分流口处的压力更大,产生沿着进液端至出液端的压差的梯度变化,压差的变化能够产生推力,对主流道内的冷却液产生加速作用,提升整个冷却流道的冷却液流速,进而提升液冷板的冷却效率。再者,主流道为沿着第一方向直线延伸的流道,流阻相对较低,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冷却液流速,提升液冷板的冷却效率。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可以包括上述液冷板的所有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用电设备可以包括上述电池包的所有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内部具有冷却流道(110),所述冷却流道(110)具有进液端(111)和出液端(112),自所述进液端(111)指向所述出液端(112)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113)具有多个所述分流口(1131)和多个所述回流口(1132),多个所述分流口(1131)和多个所述回流口(1132)沿着所述第一方向(X)交替排列,且一所述分流口(1131)与相邻的一所述回流口(1132)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X)相交的第二方向(Y),所述主流道(113)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两侧均具有所述分流口(1131)和所述回流口(11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X)相交的第二方向(Y);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还具有进液口(13)和出液口(14),所述进液口(13)和所述出液口(14)分别位于所述冷却流道(110)沿所述第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13)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进液口(13)沿所述第二方向(Y)间隔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包括本体(10)和导流部(15),所述冷却流道(110)形成于所述本体(10)内,所述导流部(15)连接所述本体(10),且位于所述分支流道(114)内,将所述分支流道(114)分隔成具有自所述分流口(1131)至所述回流口(1132)依次排列且相互连通的分流流道(1141)、过渡流道(1142)和回流流道(114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流道(1141)具有第一侧壁(1144),所述过渡流道(1142)具有第二侧壁(1145),所述回流流道(1143)具有第三侧壁(1146),所述第二侧壁(1145)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1144)和所述第三侧壁(1146)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流道(1141)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44)和第四侧壁(1150),所述第一侧壁(1144)设置于所述本体(10),所述第四侧壁(1150)设置于所述导流部(15);所述第一侧壁(1144)和所述第四侧壁(1150)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15)具有朝向所述主流道(113)设置的第一端(150),所述导流部(15)自所述第一端(150)向着远离所述主流道(113)且靠近所述进液端(111)的一侧延伸。
1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
12.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内部具有冷却流道(110),所述冷却流道(110)具有进液端(111)和出液端(112),自所述进液端(111)指向所述出液端(112)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113)具有多个所述分流口(1131)和多个所述回流口(1132),多个所述分流口(1131)和多个所述回流口(1132)沿着所述第一方向(x)交替排列,且一所述分流口(1131)与相邻的一所述回流口(1132)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x)相交的第二方向(y),所述主流道(113)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两侧均具有所述分流口(1131)和所述回流口(11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x)相交的第二方向(y);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还具有进液口(13)和出液口(14),所述进液口(13)和所述出液口(14)分别位于所述冷却流道(110)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两侧,所述进液口(13)连通所述进液端(111),所述出液口(14)连通所述出液端(1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13)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进液口(13)沿所述第二方向(y)间隔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包括本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琪,刘建龙,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