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滤器组合式下腔静脉支架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滤器组合式下腔静脉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2859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滤器组合式下腔静脉支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滤器组合式下腔静脉支架包括自扩式支架和滤器,其中,所述自扩式支架包括自扩式支架细径段和自扩式支架粗径段,所述自扩式支架细径段和自扩式支架粗径段均为金属丝编织而成的网筒状结构,所述滤器为网状结构,其两端均为锥形,中间为筒状,所述滤器可拆卸连接于自扩式支架粗径段的网筒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滤器组合式下腔静脉支架采用记忆合金的支架和滤器可以同时恢复形状,在置入血管后,可以减少血管内置入次数;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支架近心端细径段内径较小,可以防止滤器随血流方向移动;由于滤器不与内膜直接接触,接触部位隔着一层支架,可以显著延长置入时间,从而对血栓有更好的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滤器组合式下腔静脉支架,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1、下腔静脉滤器是为预防下腔静脉系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栓子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而设计的一种装置。下腔静脉系统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动脉栓塞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美国平均每年有54.8万例静脉血栓栓塞症住院患者,欧洲人群静脉血栓栓塞症年发病率估计在104~183/10万。亚洲国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与欧美相近。近年来,我国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例数迅速增加,较20年前有10~30倍的增长,住院患者中肺动脉栓塞的比例从1997年的0.26‰上升到2008年的1.45‰。

2、75%~90%的肺动脉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丛内的血栓。既往为了预防或减少肺动脉栓塞的发生,曾用结扎下腔静脉或用缝线在下腔静脉内编织滤过网的方法,以阻挡下腔静脉系统脱落的血栓。最初用于临床的滤器须经静脉切开置入。1973年问世的greenfield滤器,设计简单,血栓拦截率高,经过不断改进后可经皮穿刺静脉置入。greenfield滤器作为经典的永久性滤器的代表,开启了临床大规模使用下腔静脉滤器的时代。1984年出现了首款可取出性的下腔静脉滤器。1989年,首款临时性的下腔静脉滤器上市。1995年,翟仁友和戴定可在国内首次报道了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此后,多款滤器陆续在国内推广应用。进入21世纪,国产滤器的研发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3、目前在国内常用的下腔静脉滤器可分为临时性滤器、永久性滤器、可转换滤器、可取出滤器。可取出滤器根据其外形、与下腔静脉壁的接触方式,又可分为伞形滤器(支撑脚点接触)和梭形滤器(支撑杆条接触)。伞形滤器取出时间窗口期较长,梭形滤器则较短。

4、也有专利提出过类似滤器与下腔静脉支架结合式滤器,例如:zl200620030819.3公开了一种可回收滤器式血管内支架,其包括采用医用金属丝编织而成的网筒状支架和设置在网筒状支架端部的锥形滤器,以及设置在滤器锥顶处的取出钩;所述网筒状支架的网孔为菱形结构;锥形滤器是由从锥顶呈放射状向周边斜向延伸的若干根医用金属丝构成,金属丝的末端分别与网筒状支架的端部相固接。

5、这种血管内支架较为简陋,悬挂式的支架也容易脱离,支架对于血管扩张程度也不是非常良好。

6、专利cn201220450968.0公开了一种可回收血管内支架式滤器,其包括支架主体、连接环、回收装置,支架主体采用一根或多根金属丝相互编织,网孔呈菱形或方形,为开环结构,支架主体呈等直径的圆筒状或上细下粗的锥形,支架主体的近端用闭合的金属丝作为连接环串联,在连接环上等距离焊接等长度的金属回收线,所述金属回收线的另一端焊接在一起作为回收装置。

7、此专利公开的支架式滤器的主要作用并不在于扩张血管,支架最后可以取出,支架的目的主要是能够更大程度的承载深静脉血栓,能够对深静脉血栓碎吸,减少血栓治疗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滤器组合式下腔静脉支架,该下腔静脉支架能够减少置入次数,延长置入时间。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滤器组合式下腔静脉支架,包括自扩式支架和滤器,其中,所述自扩式支架包括自扩式支架细径段和自扩式支架粗径段,所述自扩式支架细径段和自扩式支架粗径段均为金属丝编织而成的网筒状结构,所述滤器为网状结构,其两端均为锥形,中部为筒状,所述滤器可拆卸连接于自扩式支架粗径段的网筒内部。

3、优选地,所述滤器筒状中部的外径与自扩式支架粗径段的内径相当,所述自扩式支架细径段所采用的金属丝较自扩式支架粗径段粗,使得所述自扩式支架细径段的内径小于自扩式支架粗径段,以防止滤器随血流方向移动。

4、优选地,所述滤器的下部通过两段位置相对应的第一衔接金属丝、第二衔接金属丝连接于自扩式支架细径段与自扩式支架粗径段之间的衔接部。

5、优选地,所述第一衔接金属丝和第二衔接金属丝均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u型金属丝,所述u型金属丝的开口端与滤器固定连接、封闭端的侧边设有断开点,所述衔接部包括衔接部金属丝,所述u型金属丝的封闭端穿设于衔接部金属丝上。

6、优选地,所述衔接部金属丝上设有分别用于连接第一衔接金属丝、第二衔接金属丝的第一镂空突起和第二镂空突起。

7、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滤器组合式的下腔静脉支架,该下腔静脉支架能够减少置入次数,在放入自膨式支架的同时,滤器也可以在管腔内舒张,同时由于滤器与支架固定处的特殊构造,回收滤器方便,通过下腔静脉支架的特殊构造(设计支架近心端细径段内径较小)还能防止滤器在管腔内游走,又由于滤器不与内膜直接接触,接触部位与内膜隔着一层支架,受到内膜包裹的时间较短,可以显著延长置入时间,对于下腔静脉栓子的状态有着更长时间的保护。同时根据《中华医学杂志》2020年7月21日第100卷第27期《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取出术规范的专家共识(第2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禁忌证绝对禁忌症中包含慢性下腔静脉血栓,下腔静脉重度狭窄者。在支架扩张下腔静脉的情况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联合支架放入在部分具有医疗价值的情况下可以使得下腔静脉重度狭窄者不再是禁忌症。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9、(1)本专利技术的滤器组合式下腔静脉支架采用记忆合金的支架和滤器可以同时恢复形状,在放入血管后,从而可以减少血管内置入次数;由于本专利技术支架近心端细径段采用较粗的金属丝,其内径较小,可以防止滤器随血流方向移动;由于滤器不与内膜直接接触,接触部位隔着一层支架,可以显著延长置入时间,从而对血栓有更好的防护;

10、(2)本专利技术的滤器组合式下腔静脉支架结构简单,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操作难度较低,便于低年资医生直接上手,使用ti-zr-hf-ni-co-cu高熵形状记忆合金,磁相容性好,解决了部分不适用的禁忌症,便于病人做磁共振相关检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器组合式下腔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扩式支架和滤器,其中,所述自扩式支架包括自扩式支架细径段和自扩式支架粗径段,所述自扩式支架细径段和自扩式支架粗径段均为金属丝编织而成的网筒状结构,所述滤器为网状结构,其两端均为锥形,中部为筒状,所述滤器可拆卸连接于自扩式支架粗径段的网筒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器组合式下腔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器筒状中部的外径与自扩式支架粗径段的内径相当,所述自扩式支架细径段所采用的金属丝较自扩式支架粗径段粗,使得所述自扩式支架细径段的内径小于自扩式支架粗径段,以防止滤器随血流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器组合式下腔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器的下部通过两段位置相对应的第一衔接金属丝、第二衔接金属丝连接于自扩式支架细径段与自扩式支架粗径段之间的衔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器组合式下腔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衔接金属丝和第二衔接金属丝均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U型金属丝,所述U型金属丝的开口端与滤器固定连接、封闭端的侧边设有断开点,所述衔接部包括衔接部金属丝,所述U型金属丝的封闭端穿设于衔接部金属丝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器组合式下腔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部金属丝上设有第一镂空突起和第二镂空突起分别用于连接第一衔接金属丝、第二衔接金属丝。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器组合式下腔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扩式支架和滤器,其中,所述自扩式支架包括自扩式支架细径段和自扩式支架粗径段,所述自扩式支架细径段和自扩式支架粗径段均为金属丝编织而成的网筒状结构,所述滤器为网状结构,其两端均为锥形,中部为筒状,所述滤器可拆卸连接于自扩式支架粗径段的网筒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器组合式下腔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器筒状中部的外径与自扩式支架粗径段的内径相当,所述自扩式支架细径段所采用的金属丝较自扩式支架粗径段粗,使得所述自扩式支架细径段的内径小于自扩式支架粗径段,以防止滤器随血流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旭东万俊呈颜志平李长煜张雯杜楠杨国威张巍范卓阳杨敏捷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