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高效制备高磁导率、低铁损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高效制备高磁导率、低铁损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2620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制备高磁导率、低铁损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方法,超薄高磁感无取向硅钢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S i:2.42‑3.82%,Al:0.65‑0.95%,Mn:0.05‑0.35%,C:0.0015‑0.0025%,N:0.0005‑0.002%,S:0.0005‑0.002%;开始热轧温度为1000‑1200℃,完成轧制温度约为800‑900℃;以热轧卷为原料制备出厚度≤0.20mm的超薄高磁感无取向硅钢;所述超薄高磁感无取向硅钢通过一次冷轧、中间退火、二次冷轧、退火制备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经过最终退火后得到的超薄无取向电工钢具有强的优势织构,实现超薄无取向电工钢高磁导率、低铁损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生产,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制备高磁导率、低铁损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快速发展,用于制造电机的无取向电工钢不仅需要更高的磁感应强度来增强转矩,而且需要低铁芯损耗来提高电机效率。减小无取向电工钢的厚度是降低高频铁芯损耗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制备超薄厚度无取向硅钢时,由于轧制难度大幅提高,导致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极大的抑制了电机行业的高效发展。通过合理设计轧制工艺以及相应的退火工艺制备性能优异的超薄无取向电工钢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2、东北大学公开了一种低铁损高磁感无取向硅钢极薄带的制备方法(cn108330397b),该方法中利用了双辊薄带连铸结合三次冷轧的工艺方案,制成厚度0.05~0.20mm的低铁损高磁感无取向硅钢极薄带。通过该工艺方案获得的超薄无取向硅钢虽然性能相对较好,但整个生产流程较为复杂,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较高。

3、马钢公开了一种超薄无取向电工钢及其制造方法(cn115522127b),该方法采用提出的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制造方法包括热轧、常化酸洗、一次冷轧、中间退火、二次冷轧以及连续退火等工艺,得到了超薄无取向硅钢。通过该生产方式制备的超薄无取向硅钢不需要较高s i含量的同时拥有较好的磁性能,但是需要保证较薄的热轧终轧厚度,对热轧设备要求较高,与此同时,生产过程保留了热轧后的常化工艺,增加了超薄无取向硅钢的生产工艺流程,降低了生产效率。

4、北京科技大学公开了一种超低铁损高强度无取向电工钢薄带的制备方法(cn116377310a),该方法通过在冷轧过程中省略了常化工艺得到的超薄无取向电工钢具有强的η织构,具有优异的磁性能和较高的强度,但是,一次冷轧成品厚度较大,增加了二次冷轧时轧机的轧制压力。同时,在冷轧过程中均使用可逆轧制,生产效率低,影响最终超薄无取向电工钢产品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制备高磁导率、低铁损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方法,提高超薄无取向硅钢生产效率,降低无取向电工钢生产成本。保证在经过最终退火后得到的超薄无取向电工钢具有强的优势织构,实现超薄无取向电工钢高磁导率、低铁损的目的。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制备高磁导率、低铁损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方法,以厚度为1.8-2.3mm的热轧卷板为原料,所制取的超薄高磁感无取向硅钢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s i:2.42-3.82%,al:0.65-0.95%,mn:0.05-0.35%,c:0.0015-0.0025%,n:0.0005-0.002%,s:0.0005-0.002%,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夹杂;开始热轧温度为1000-1200℃,完成轧制温度约为800-900℃;以热轧卷为原料制备出厚度≤0.20mm的超薄高磁感无取向硅钢;所述超薄高磁感无取向硅钢通过一次冷轧、中间退火、二次冷轧、退火制备而成,其中:

4、将热轧板酸洗后进行一次冷轧,一次冷轧为连轧过程,在五机架六辊轧机上进行,通过五道次连轧轧制到≤0.40mm的目标厚度,一次冷轧的总压下率范围为60%-85%;

5、在750℃-1000℃氩气环境下对首冷轧薄板进行5-30min的中间退火,进一步地,优先选择退火温度为900℃-1000℃,保温时间5-15min;

6、对中间退火后的一次冷轧带钢进行二次冷轧,二次冷轧在二十辊可逆轧机进行,二次冷轧的总压下率范围为≥50%,冷轧至≤0.20mm;最后,对冷轧薄板进行900-1100℃氩气再结晶退火7-28min。

7、进一步的,所述超薄高磁感无取向硅钢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s i:2.99%,al:0.91%,mn:0.29%,c:0.0015-0.0025%,n:0.0005-0.002%,s:0.0005-0.002%,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夹杂。

8、进一步的,所述超薄高磁感无取向硅钢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s i:3.10%,al:0.87%,mn:0.28%,c:0.0015-0.0025%,n:0.0005-0.002%,s:0.0005-0.002%,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夹杂。

9、进一步的,所述超薄高磁感无取向硅钢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s i:3.15%,al:0.87%,mn:0.29%,c:0.0015-0.0025%,n:0.0005-0.002%,s:0.0005-0.002%,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夹杂。

10、还提供了根据高效制备高磁导率、低铁损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方法所制备的高磁导率、低铁损超薄无取向电工钢。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12、本专利技术免除了超薄无取向硅钢生产过程中热轧后的常化工艺,同时采用连轧的冷轧工艺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生产成本并能保证良好的成品磁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制备高磁导率、低铁损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厚度为1.8-2.3mm的热轧卷板为原料,所制取的超薄高磁感无取向硅钢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Si:2.42-3.82%,Al:0.65-0.95%,Mn:0.05-0.35%,C:0.0015-0.0025%,N:0.0005-0.002%,S:0.0005-0.002%,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夹杂;开始热轧温度为1000-1200℃,完成轧制温度约为800-900℃;以热轧卷为原料制备出厚度≤0.20mm的超薄高磁感无取向硅钢;所述超薄高磁感无取向硅钢通过一次冷轧、中间退火、二次冷轧、退火制备而成,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制备高磁导率、低铁损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高磁感无取向硅钢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Si:2.99%,Al:0.91%,Mn:0.29%,C:0.0015-0.0025%,N:0.0005-0.002%,S:0.0005-0.002%,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夹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制备高磁导率、低铁损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高磁感无取向硅钢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Si:3.10%,Al:0.87%,Mn:0.28%,C:0.0015-0.0025%,N:0.0005-0.002%,S:0.0005-0.002%,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夹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制备高磁导率、低铁损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高磁感无取向硅钢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Si:3.15%,Al:0.87%,Mn:0.29%,C:0.0015-0.0025%,N:0.0005-0.002%,S:0.0005-0.002%,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夹杂。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效制备高磁导率、低铁损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方法所制备的高磁导率、低铁损超薄无取向电工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制备高磁导率、低铁损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厚度为1.8-2.3mm的热轧卷板为原料,所制取的超薄高磁感无取向硅钢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si:2.42-3.82%,al:0.65-0.95%,mn:0.05-0.35%,c:0.0015-0.0025%,n:0.0005-0.002%,s:0.0005-0.002%,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夹杂;开始热轧温度为1000-1200℃,完成轧制温度约为800-900℃;以热轧卷为原料制备出厚度≤0.20mm的超薄高磁感无取向硅钢;所述超薄高磁感无取向硅钢通过一次冷轧、中间退火、二次冷轧、退火制备而成,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制备高磁导率、低铁损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高磁感无取向硅钢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si:2.99%,al:0.91%,mn:0.29%,c:0.0015-0.0025%,n:0.0005-0.0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宇轩刘朋成冯海涛卢晓禹郝娟娟王俊刚徐涛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