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史超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2530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加固装置,其结构包括连接杆、重心座、承接平台、支撑脚、螺母,连接杆在通过螺母连接在承接平台和支撑脚之间,承接平台上连接有重心座;在支撑脚上设有助力体,利用助力体与和套绳在套盖上相互配合,当支撑脚承接住连接杆的震感而晃动时,将会通过穿插孔穿插进套盖内,使得套盖配合助力体在套绳径向上升,并把套盖收缩束缚住,不仅能分解消耗该震感,还能提供全方位的扩散传输至地面的路径,保证该装置对建筑工程地基加固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特别的,是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1、房屋建造过程中需进行地基的打造来实现房屋建造后的牢固性,从而地基在打造过程能添加加固装置进行辅助,使地基受加固装置的加持后可提高自身的整体强度与承重性,为此加固装置则能够保证地基打造过后的稳定性能,因在加固装置上设有四个支撑脚于承接平台四角,当承接平台晃动时,将会分散传至四个支撑脚上,使得支撑脚出现不定向偏移晃动的情况,容易携带承接平台不平稳,甚至改变承接平台的重心位置,也有可能损坏装置,降低该装置对建筑工程地基加固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加固装置,其结构包括连接杆、重心座、承接平台、支撑脚、螺母,所述连接杆在通过螺母连接在承接平台和支撑脚之间,所述承接平台上连接有重心座;

2、所述支撑脚包括磨合圆环、套盖、套绳、助力体、穿插孔,所述磨合圆环内连接有套盖,所述套盖外通过套绳套设有助力体,且与穿插孔连接,所述穿插孔与连接杆连接。

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助力体包括卡板、扶手、对夹、弯弓、分向装置,所述卡板连接于套盖,且连接有弯弓,所述弯弓通过对夹设有分向装置,且设有扶手。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夹活动卡合在弯弓和套绳之间,可以借助分向装置往复开合在弯弓内,成为驱动套绳上升的主要部件。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扶手包括辅助条、倒钩、延伸片,所述辅助条和倒钩连接在弯弓上,且活动卡合有延伸片,所述延伸片间隙配合至套绳上。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助条和倒钩滑动配合在卡板上,对套绳进行限位勾取,并对弯弓有弹动性能。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向装置包括衔接环、抵触件、摆动杆、固定盘、护套,所述衔接环通过摆动杆一端与固定盘连接在套绳上,所述摆动杆另一端通过抵触件间隙配合在对夹内,所述抵触件安装在护套之间,所述护套连接于对夹上。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触件包括导向件、推把、软垫、加强架、附加板,所述导向件安装在附加板上,所述附加板与推把通过加强架活动卡合在对夹上,所述推把连接在软垫内,所述软垫与护套连接。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件包括底托、滑扣、撑片、展板,所述底托和撑片连接在附加板上,且通过摆动杆连接有展板,所述展板上连接有滑扣,所述滑扣滑动配合在附加板中。

10、有益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2、本专利技术在支撑脚上设有助力体,利用助力体与和套绳在套盖上相互配合,当支撑脚承接住连接杆的震感而晃动时,将会通过穿插孔穿插进套盖内,使得套盖配合助力体在套绳径向上升,并把套盖收缩束缚住,不仅能分解消耗该震感,还能提供全方位的扩散传输至地面的路径,保证该装置对建筑工程地基加固的能力。

13、本专利技术在助力体上设有扶手和分向装置,利用扶手和分向装置与弯弓相互配合,当套盖的锥台结构受连接杆按压变形时,将会顶撑外侧的套绳伸缩在扶手和弯弓下,使得弯弓借助对夹和分向装置,以卡板为支点在套盖上往复开合偏摆,能带动扶手三位一体的抓取和拨动着套绳径向上升,并收紧在套盖上,紧密的在套盖外分解该震感,避免底部的磨合圆环在地面上位移。

14、本专利技术由于辅助条和倒钩交替滑动在卡板上,能借势将延伸片甩出,由外至内收紧套绳,更好的调控套绳的伸缩大小,也能反向带动弯弓弹动复位。

15、本专利技术通过摆动杆以固定盘为支点,支撑按压抵触件,能受抵触件的引导,将抵触件层层叠压至对夹的倒v形结构内,与其一起蓄力,且带动套绳同向拉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连接杆(3)、重心座(1)、承接平台(2)、支撑脚(4)、螺母(5),所述连接杆(3)在通过螺母(5)连接在承接平台(2)和支撑脚(4)之间,所述承接平台(2)上连接有重心座(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体(r3)包括卡板(y34)、扶手(u33)、对夹(i32)、弯弓(o31)、分向装置(p35),所述卡板(y34)连接于套盖(w2),且连接有弯弓(o31),所述弯弓(o31)通过对夹(i32)设有分向装置(p35),且设有扶手(u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夹(i32)活动卡合在弯弓(o31)和套绳(e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u33)包括辅助条(3a3)、倒钩(3s2)、延伸片(3d1),所述辅助条(3a3)和倒钩(3s2)连接在弯弓(o31)上,且活动卡合有延伸片(3d1),所述延伸片(3d1)间隙配合至套绳(e1)上。

<p>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条(3a3)和倒钩(3s2)滑动配合在卡板(y34)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向装置(p35)包括衔接环(5c3)、抵触件(5v2)、摆动杆(5b1)、固定盘(5m5)、护套(5n4),所述衔接环(5c3)通过摆动杆(5b1)一端与固定盘(5m5)连接在套绳(e1)上,所述摆动杆(5b1)另一端通过抵触件(5v2)间隙配合在对夹(i32)内,所述抵触件(5v2)安装在护套(5n4)之间,所述护套(5n4)连接于对夹(i3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件(5v2)包括导向件(j21)、推把(k24)、软垫(l22)、加强架(z23)、附加板(x25),所述导向件(j21)安装在附加板(x25)上,所述附加板(x25)与推把(k24)通过加强架(z23)活动卡合在对夹(i32)上,所述推把(k24)连接在软垫(l22)内,所述软垫(l22)与护套(5n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j21)包括底托(w14)、滑扣(e13)、撑片(r12)、展板(t11),所述底托(w14)和撑片(r12)连接在附加板(x25)上,且通过摆动杆(5b1)连接有展板(t11),所述展板(t11)上连接有滑扣(e13),所述滑扣(e13)滑动配合在附加板(x25)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连接杆(3)、重心座(1)、承接平台(2)、支撑脚(4)、螺母(5),所述连接杆(3)在通过螺母(5)连接在承接平台(2)和支撑脚(4)之间,所述承接平台(2)上连接有重心座(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体(r3)包括卡板(y34)、扶手(u33)、对夹(i32)、弯弓(o31)、分向装置(p35),所述卡板(y34)连接于套盖(w2),且连接有弯弓(o31),所述弯弓(o31)通过对夹(i32)设有分向装置(p35),且设有扶手(u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夹(i32)活动卡合在弯弓(o31)和套绳(e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u33)包括辅助条(3a3)、倒钩(3s2)、延伸片(3d1),所述辅助条(3a3)和倒钩(3s2)连接在弯弓(o31)上,且活动卡合有延伸片(3d1),所述延伸片(3d1)间隙配合至套绳(e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地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条(3a3)和倒钩(3s2)滑动配合在卡板(y34)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超施志兴
申请(专利权)人:史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