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型河道水质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1689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3
本技术涉一种生态型河道水质净化系统,主要包括丁坝、清渣清藻装置和水质净化单元,其特征是所述丁坝位于河道一侧,从河岸边斜伸向河道中,丁坝坝头旁设有清渣清藻装置,丁坝与清渣清藻装置之间设有进水管道,所述水质净化单元位于丁坝旁的河岸上,水质净化单元按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砂滤池、生化池、膜过滤装置、清水池及营养盐投加系统,所述河道水体通过进水管道与砂滤池相连,砂滤池通过管道a与生化池相连,生化池通过管道b与膜过滤装置相连,膜过滤装置的出水一端通过管道c与清水池相连,另一端通过排水管道b连入河道。本技术可拦截面源污染,削减河道污染物浓度,提高河道净化能力;还可获得生态渔获,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态型河道水质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水环境的恶化和淡水资源短缺,利用生态处理系统净化河道内水环境的生态工程技术因具有设施简单、不产生二次污染、耗能低、管理方便等优点,成为水环境污染治理的研究热点。如专利号cn201910222339.9河道水质净化系统和方法,通过在河道的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类型的生态网箱,来达到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效果;但该系统存在水处理效率低、水质净化效果不显著,且后期维护投入费用较高等问题,难以大范围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生态型河道水质净化系统,可拦截面源污染,削减河道污染物浓度,提高河道净化能力,还可获得生态渔获,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良好。

2、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生态型河道水质净化系统,主要包括丁坝、清渣清藻装置和水质净化单元,其特征是所述丁坝位于河道一侧,从河岸边斜向伸向河道中,所述丁坝坝头旁设有清渣清藻装置,可用于清除上游河道汇入的漂浮物(如水葫芦、美人蕉等水生植物的残体),也可用于清除水华爆发期水体表面的聚集藻类,所述丁坝与清渣清藻装置之间设有进水管道,所述水质净化单元位于丁坝旁的河岸上,水质净化单元按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砂滤池、生化池、膜过滤装置、清水池以及营养盐投加系统,所述河道水体通过抽水泵及进水管道与砂滤池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砂滤池的出水端通过水泵a及管道a与生化池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生化池的出水端通过水泵b及管道b与膜过滤装置的进水端相连,所述膜过滤装置的净水出水端一端通过水泵c及管道c与清水池的进水端相连,另一端通过排水管道b连入河道,膜过滤装置的废水出水端通过回流泵及管道e与生化池的进水端相连。

4、进一步的,所述清水池出水端一支通过水泵d和管道g定期向砂滤池输送洁净水体,另一支通过水泵d和管道d向膜过滤装置输送洁净水体,用于砂滤池与膜过滤装置的反冲洗,以保证水质净化单元的长效性;所述生化池通过水泵e及排水管道a向上游河道排放含有微生物的泥水,通过与入河污染物形成菌胶团结构,促进上游河道面源污染的拦截作用,减少入河污染物浓度。

5、进一步的,所述生化池投放有鱼类、藻类、螺类、贝类等水生生物,内部还设有曝气装置,所述鱼类为鲢、鳙、青鱼、鲫鱼的一种以上,所述贝类为贻贝、扇贝、河蚌、蛤的中一种以上,所述螺类为原位本土螺,通过引入不同生态位物种,提高生化池内的生物多样性,以构建完善的食物链体系,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进而提升水质净化能力。

6、进一步的,所述营养盐投加系统通过管道f定时向生化池投加营养盐,保障生化池52内微生物及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来源,管道f内部设有水泵f。

7、进一步的,所述曝气装置为微纳米溶氧装置或超微溶氧装置,可最大限度的增加人工湿地的溶解氧含量,为生化池中的水生生物(如微生物、藻类、鱼类、贝类、螺类等)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8、进一步的,所述抽水泵、水泵e、水质净化单元和清渣清藻装置均采用太阳能供电装置,可有效节约能耗,减少碳排放。

9、进一步的,所述丁坝轴线与水流方向夹角为30°~75°,长度为稳定河宽的10%~30%,可使水流经丁坝时受到阻碍而呈现旋涡状,使面源污染汇集在漩涡处;还能防止丁坝因水流速度过快被冲击损坏,延长丁坝使用寿命。

10、进一步的,所述砂滤池的内置滤料按照砂粒粒径由上层到下层逐层降低,滤料为石英砂、锰砂、无烟煤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粒径为0.1-100mm。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技术通过定期向上游河道排放含有微生物的泥水,利用微生物菌体的絮凝作用,有效絮凝上游入河污染物,形成稳定的菌胶团结构,再联合丁坝水利设施,改变水体流态,使面源污染汇集在漩涡处,得到拦截与净化,进而提高河道净化能力。

13、2、本技术通过投放鱼类、贝类、藻类、螺类及微生物等不同生态位的物种,可形成完善的食物链结构,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促进水体污染物的削减,提升水质;同时还能定期获得生态渔获,可作为本系统持续性运行的资金保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型河道水质净化系统,主要包括丁坝(9)、清渣清藻装置(10)和水质净化单元(5),其特征是所述丁坝(9)位于河道(1)一侧,从河岸边斜向伸向河道(1)中,所述丁坝(9)坝头旁设有清渣清藻装置(10),丁坝(9)与清渣清藻装置(10)之间设有进水管道(3),所述水质净化单元(5)位于丁坝(9)旁的河岸上,所述水质净化单元(5)按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砂滤池(51)、生化池(52)、膜过滤装置(53)、清水池(54)以及营养盐投加系统(55),所述河道(1)水体通过抽水泵(2)及进水管道(3)与砂滤池(51)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砂滤池(51)的出水端通过水泵a(511)及管道a(512)与生化池(52)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生化池(52)内部设有曝气装置(523),所述生化池(52)的出水端通过水泵b(521)及管道b(522)与膜过滤装置(53)的进水端相连,所述膜过滤装置(53)的净水出水端一端通过水泵c(531)及管道c(532)与清水池的进水端相连,另一端通过排水管道b(4)连入河道(1),膜过滤装置(53)的废水出水端通过回流泵(534)及管道e(533)与生化池(52)的进水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态型河道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清水池(54)出水端一端通过水泵d(542)和管道g(543)定期向砂滤池(51)输送洁净水体,另一端通过水泵d(542)和管道d(541)定期向膜过滤装置(53)输送洁净水体,所述生化池(52)通过水泵e(7)及排水管道a(8)向上游河道(1)排放含有微生物的泥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态型河道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生化池(52)投放有鱼类、藻类、螺类、贝类水生生物,所述鱼类包括但不限于鲢鱼、鳙鱼、青鱼、鲫鱼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贝类为贻贝、扇贝、河蚌、蛤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螺类包括但不限于原位本土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态型河道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营养盐投加系统(55)通过管道f(552)定时向生化池(52)投加营养盐,管道f(552)内部设有水泵f(5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态型河道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曝气装置(523)为微纳米溶氧装置或超微溶氧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态型河道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抽水泵(2)、水泵e(7)、水质净化单元(5)以及清渣清藻装置(10)均采用太阳能供电装置(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态型河道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丁坝(9)轴线与水流方向夹角为30°~75°,且该丁坝的长度占据稳定河宽的10%至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态型河道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砂滤池(51)的内置滤料按照砂粒粒径由上层到下层逐层降低,滤料为石英砂、锰砂、无烟煤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粒径为0.1-100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型河道水质净化系统,主要包括丁坝(9)、清渣清藻装置(10)和水质净化单元(5),其特征是所述丁坝(9)位于河道(1)一侧,从河岸边斜向伸向河道(1)中,所述丁坝(9)坝头旁设有清渣清藻装置(10),丁坝(9)与清渣清藻装置(10)之间设有进水管道(3),所述水质净化单元(5)位于丁坝(9)旁的河岸上,所述水质净化单元(5)按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砂滤池(51)、生化池(52)、膜过滤装置(53)、清水池(54)以及营养盐投加系统(55),所述河道(1)水体通过抽水泵(2)及进水管道(3)与砂滤池(51)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砂滤池(51)的出水端通过水泵a(511)及管道a(512)与生化池(52)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生化池(52)内部设有曝气装置(523),所述生化池(52)的出水端通过水泵b(521)及管道b(522)与膜过滤装置(53)的进水端相连,所述膜过滤装置(53)的净水出水端一端通过水泵c(531)及管道c(532)与清水池的进水端相连,另一端通过排水管道b(4)连入河道(1),膜过滤装置(53)的废水出水端通过回流泵(534)及管道e(533)与生化池(52)的进水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态型河道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清水池(54)出水端一端通过水泵d(542)和管道g(543)定期向砂滤池(51)输送洁净水体,另一端通过水泵d(542)和管道d(541)定期向膜过滤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映津
申请(专利权)人:华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