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线式桅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1585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内置线式桅杆,涉及升降灯架的技术领域,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设的内管、中管、外管,内管与中管以及中管与外管均为滑移连接,内管内穿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布置的电线,外管设置有用于驱动内管和中管运动的升降组件。本申请解决了电线容易发生损坏的问题,具有安全便捷的效果,防止了电线因外界环境或人为因素发生损坏,降低了电线发生损坏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升降灯架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置线式桅杆


技术介绍

1、可升降灯架一般采用升降桅杆,其中升降桅杆的高度能够进行调节,便于照明灯的检修且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使得灯架具有便捷实用的优点,常用于对户外进行照明。

2、在使用时,将升降桅杆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照明灯。由于需要给照明灯进行供电,电源与照明灯之间一般连接有电线。现有的电线一般是外置的,外置的电线会遭受各种恶劣的天气,因此电线容易受损而影响照明灯的使用,而且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外置的电线容易被剪去即人为地对电线进行损坏,从而影响可升降灯架的使用,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线式桅杆,为了解决电线易受损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内置线式桅杆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内置线式桅杆,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设的内管、中管、外管,所述内管与所述中管以及所述中管与所述外管均为滑移连接,所述内管内穿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布置的电线,所述外管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内管和所述中管运动的升降组件。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照明灯安装在内管的一端,电线一端与电源连接后,电线从外管的一端进入、并从内管的一端穿出且与内管上的照明灯连接,从而实现照明灯的供电以及电线的内置。位于管内的电线整体呈螺旋状布置,当通过升降组件调节桅杆的高度即调节各个中管和内管伸出的长度,电线一端固定连接在内管上的照明灯上,从而对电线产生拉力或压力,使电线发生拉伸或压缩,从而在不影响电线对照明灯进行供电的同时实现灯架上照明灯的升降。

5、将电线放置在管内,在实现电源通过电线对照明灯供电的同时,防止了电线因外界环境或人为因素发生损坏,降低了电线发生损坏的概率。

6、同时电线呈螺旋状布置使得用于实现升降的电线能够内置于管内,降低了电线发生损坏的风险,同时电线能够实现拉伸和回弹,使得电线能在拉伸过程中一直保持螺旋状,防止电线发生缠绕影响桅杆的升降,提高了桅杆的稳定性。

7、可选的,所述内管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外管背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放置板,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放置板均开设有穿设孔和若干个固定孔,所述穿设孔用于供所述电线穿过。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线从安装板和放置板上的穿设孔进入和进出管内,保证了电源对于照明灯的正常供电。安装板和放置板的设置提高了桅杆内的密封性,降低了发生因外界环境而损坏电线的风险,减小了电线发生损坏的概率。

9、同时安装板和放置板上开设的固定孔更加便于照明灯和桅杆的安装,当将照明灯安装在内管上或将桅杆安装在指定位置时均可通过固定孔进行固定,提高了桅杆使用的便捷性。

10、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外管上的滚轮、设置于所述外管与所述中管之间的联动组件,所述外管内穿设有调节绳,所述调节绳的一端从所述外管远离所述放置板的一端穿出且缠绕于所述滚轮上、另一端与所述中管靠近所述放置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节桅杆的高度时,转动滚轮对调节绳进行卷取,调节绳对中管产生拉力,从而使中管上升,同时通过联动组件使在中管上升的同时实现内管的上升,从而实现桅杆的升降。

12、当调节桅杆高度时,只需调节和固定调节绳并通过联动组件带动内管,而无需逐级对中管或内管进行调节和固定,使得桅杆高度的调节操作变得简单方便,提高了桅杆使用的便捷性。

13、可选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外管上的固定板、穿设于所述中管上的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从所述中管远离所述放置板的一端穿出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上、另一端与所述内管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滚轮时,滚轮带着调节绳转动即对调节绳进行卷取,从而使得滚轮和中管之间的调节绳的长度变短,即对中管提供拉力,使得中管上升。在中管上升时,牵引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管的周向外壁上、一端固定连接在内管的周向外壁上,当中管上升时处于外管外的牵引绳的长度伸长,牵引绳的长度固定即位于中管内的牵引绳的长度缩短,使内管上升,使得能够通过调节调节绳使各中管和内管上升或下降,从而实现桅杆高度的调节。

15、当调节桅杆高度时,只需调节和固定调节绳而无需逐级对中管或内管进行调节和固定,使得桅杆高度的调节操作变得简单方便,提高了桅杆使用的便捷性。

16、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外管和对应的所述中管上的若干个滑轮,所述滑轮与对应的所述牵引绳或者所述调节绳配合。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牵引绳或调节绳时牵引绳或者调节绳将通过对应的滑轮在改变连接的施力方向,防止中管的边缘对于牵引绳的磨损,降低了牵引绳和调节绳损坏或断裂的风险,提高了桅杆的稳定性。

18、同时滑轮的设置降低了牵引绳和调节绳收缩或伸出所受的阻力,缩短了调节桅杆高度的时间,提高了升降组件的效率。

19、可选的,所述滑轮的周向侧壁均开设有与所述牵引绳或者所述调节绳配合的限位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限制了牵引绳的滑动,防止了升降过程中牵引绳发生脱落,提高了桅杆使用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的周向侧壁均开设有连接孔。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线能够通过连接孔从内管和外管的周向侧壁上穿出,使得桅杆能够满足不一样的安装要求,提高了桅杆的实用性。

23、可选的,所述外管或所述中管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限位块。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与对应的中管或内管的外壁贴合,从而限制对应的中管或内管的转动或偏移,从而保证中管和内管的垂直升降,提高了桅杆升降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25、可选的,所述滚轮穿设有安装轴,所述外管的周向外壁设置有两个转动板,所述安装轴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转动板上,所述滚轮固定连接有第一齿盘,对应的所述转动板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轴向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齿盘啮合的第二齿盘,所述转动轴设置有用于限制自身转动的自锁组件。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滚轮转动来实现对于桅杆的升降时,转动转动轴,转动轴带着第二齿盘一起转动,第一齿盘与第二齿盘啮合,使得第二齿盘转动,而第二齿盘固定连接在滚轮上,从而使得滚轮转动,从而实现桅杆的升降。当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通过自锁组件限制转动轴的转动,从而固定桅杆的高度,实现桅杆的使用。

27、而齿盘之间传动效率较高,减少了传动过程中动力的损失和消耗,提高了桅杆升降的效率。

28、可选的,所述自锁组件包括轴向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轴上的棘轮、设置于对应的所述转动板上的棘爪,所述棘轮与所述棘爪啮合,对应的所述转动板轴向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棘爪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轴上。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转动轴增长桅杆的高度时,转动手柄,手柄带着转动轴转动,在转动时棘轮齿牙的背面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线式桅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设的内管(1)、中管(2)、外管(3),所述内管(1)与所述中管(2)以及所述中管(2)与所述外管(3)均为滑移连接,所述内管(1)内穿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布置的电线(4),所述外管(3)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内管(1)和所述中管(2)运动的升降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线式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11),所述外管(3)背离所述安装板(11)的一端设置有放置板(31),所述安装板(11)和所述放置板(31)均开设有穿设孔(111)和若干个固定孔(112),所述穿设孔(111)用于供所述电线(4)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线式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5)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外管(3)上的滚轮(51)、设置于所述外管(3)与所述中管(2)之间的联动组件(52),所述外管(3)内穿设有调节绳(6),所述调节绳(6)的一端从所述外管(3)远离所述放置板(31)的一端穿出且缠绕于所述滚轮(51)上、另一端与所述中管(2)靠近所述放置板(31)的一端固定连接。p>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线式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52)包括设置于所述外管(3)上的固定板(521)、穿设于所述中管(2)上的牵引绳(522),所述牵引绳(522)的一端从所述中管(2)远离所述放置板(31)的一端穿出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521)上、另一端与所述内管(1)远离所述安装板(11)的一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线式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5)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外管(3)和对应的所述中管(2)上的若干个滑轮(53),所述滑轮(53)与对应的所述牵引绳(522)或者所述调节绳(6)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线式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53)的周向侧壁均开设有与所述牵引绳(522)或者所述调节绳(6)配合的限位槽(5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线式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和所述外管(3)的周向侧壁均开设有连接孔(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线式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3)或所述中管(2)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限位块(351)。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线式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51)穿设有安装轴(511),所述外管(3)的周向外壁设置有两个转动板(34),所述安装轴(511)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转动板(34)上,所述滚轮(51)固定连接有第一齿盘(512),对应的所述转动板(34)转动连接有转动轴(341),所述转动轴(341)轴向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齿盘(512)啮合的第二齿盘(3411),所述转动轴(341)设置有用于限制自身转动的自锁组件(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置线式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组件(7)包括轴向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轴(341)上的棘轮(71)、设置于对应的所述转动板(34)上的棘爪(72),所述棘轮(71)与所述棘爪(72)啮合,对应的所述转动板(34)轴向固定连接有固定轴(342),所述棘爪(72)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轴(342)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线式桅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设的内管(1)、中管(2)、外管(3),所述内管(1)与所述中管(2)以及所述中管(2)与所述外管(3)均为滑移连接,所述内管(1)内穿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布置的电线(4),所述外管(3)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内管(1)和所述中管(2)运动的升降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线式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11),所述外管(3)背离所述安装板(11)的一端设置有放置板(31),所述安装板(11)和所述放置板(31)均开设有穿设孔(111)和若干个固定孔(112),所述穿设孔(111)用于供所述电线(4)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线式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5)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外管(3)上的滚轮(51)、设置于所述外管(3)与所述中管(2)之间的联动组件(52),所述外管(3)内穿设有调节绳(6),所述调节绳(6)的一端从所述外管(3)远离所述放置板(31)的一端穿出且缠绕于所述滚轮(51)上、另一端与所述中管(2)靠近所述放置板(31)的一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线式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52)包括设置于所述外管(3)上的固定板(521)、穿设于所述中管(2)上的牵引绳(522),所述牵引绳(522)的一端从所述中管(2)远离所述放置板(31)的一端穿出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521)上、另一端与所述内管(1)远离所述安装板(11)的一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线式桅杆,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索恩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