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具体地,涉及一种立柱下护板、立柱下护板与仪表板的安装总成和车辆。
技术介绍
1、在汽车的生产设计中,汽车车身有三个立柱,从前往后依次为前柱(a柱)、中柱(b柱)和后柱(c柱)。a柱在发动机舱和驾驶舱之间的左右后视镜的上方。其中,a柱包括立柱和围设在立柱周围的护板,护板包括上护板和下护板两部分。
2、在相关技术中,下护板的安装较为简单,即通过几个卡扣将下护板固定在车身钣金上。但是上述安装方式导致下护板与周围零部件的配合效果欠佳,且导致下护板安装后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立柱下护板,该立柱下护板可以与周围零部件配合,有利于提高立柱下护板安装后的稳定性。
3、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立柱下护板与仪表板的安装总成。
4、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辆。
5、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立柱下护板包括:护板本体,所述护板本体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设于所述第二段的前端,所述第一段向上延伸布置,所述第二段向后延伸布置;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段上,所述第一连接件适于与仪表板和线束支架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所述第二连接件适于与车身相连。
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立柱下护板,在对立柱下护板进行安装时,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与仪表板和/或线束支架相连,通过第二连接件与车身相连,从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一段上,所述仪表板包括相连的端盖板和脚挡板,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端盖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脚挡板可拆卸地连接。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端盖板配合,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车身配合,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脚挡板配合。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与所述第二段相连,所述第二侧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且向前延伸布置,所述第一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所述第二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连接位置设有加强筋。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多个第三安装部,多个所述第三安装部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二段上且向前延伸布置,所述第三安装部插接在所述线束支架上。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与所述第二段相连,所述第二侧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且向前延伸布置,所述第三安装部至少为两个,一个所述第三安装部适于所述第一侧板上,另一个所述第三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二侧板上。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第二段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二段上。
14、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立柱下护板与仪表板的安装总成,包括:仪表板,所述仪表板包括端盖板和脚挡板,所述端盖板与所述脚挡板相连;立柱下护板,所述立柱下护板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立柱下护板,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端盖板和所述脚挡板可拆卸地连接。
1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立柱下护板与仪表板的安装总成,在对立柱下护板进行安装时,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与仪表板的端盖板和脚挡板相连,通过第二连接件与车身相连,从而可以将立柱下护板与周围零部件配合,有利于提高立柱下护板安装后的稳定性。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柱下护板与仪表板的安装总成还包括线束支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一段上,所述线束支架上设有配合孔,所述第三安装部插接在所述配合孔内。
17、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包括:立柱下护板与仪表板的安装总成,所述立柱下护板与仪表板的安装总成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立柱下护板与仪表板的安装总成;车身,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车身卡接。
18、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在对立柱下护板进行安装时,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与仪表板的端盖板和脚挡板相连,通过第二连接件与车身相连,从而可以将立柱下护板与周围零部件配合,有利于提高立柱下护板安装后的稳定性。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上设有配合槽,所述第二段的下边沿嵌入至所述配合槽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一段上,所述仪表板包括相连的端盖板和脚挡板,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端盖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脚挡板可拆卸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端盖板配合,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车身配合,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脚挡板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与所述第二段相连,所述第二侧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且向前延伸布置,所述第一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所述第二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连接位置设有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与所述第二段相连,所述第二侧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且向前延伸布置,所述第三安装部至少为两个,一个所述第三安装部适于所述第一侧板上,另一个所述第三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二侧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第二段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二段上。
9.一种立柱下护板与仪表板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柱下护板与仪表板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束支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一段上,所述线束支架上设有配合孔,所述第三安装部插接在所述配合孔内。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上设有配合槽,所述第二段的下边沿嵌入至所述配合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一段上,所述仪表板包括相连的端盖板和脚挡板,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端盖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脚挡板可拆卸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端盖板配合,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车身配合,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脚挡板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与所述第二段相连,所述第二侧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且向前延伸布置,所述第一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所述第二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连接位置设有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经水,
申请(专利权)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