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华玉专利>正文

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1281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属于热力学与热泵技术领域。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subgt;2</subgt;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subgt;2</subgt;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subgt;2</subgt;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subgt;2</subgt;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subgt;2</subgt;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subgt;1</subgt;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9,m<subgt;1</subgt;千克工质放热过程96,(m<subgt;1</subgt;+m<subgt;2</subgt;)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subgt;1</subgt;+m<subgt;2</subgt;)千克工质吸热过程78,m<subgt;2</subgt;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过程96的放热满足过程81的吸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力学与热泵。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对于第一类制热循环(双向循环)来说,当低温热源为定温热源(比如乏汽或环境空气)或温度区间较窄时,会导致低温热负荷获取环节中较大的温差不可逆损失;当高温驱动热负荷温度过高时,为降低高温热负荷获取环节的温差不可逆损失,压缩过程需要高的升压比——这给协调装置的负荷、性能指数和升压比之间的关系带来难度。

2、本着简单、主动、安全、高效地利用热能实现制冷/制热的原则,本专利技术给出了流程简单,温差损失小,性能指数合理化,回热幅度可调节,有效降低压缩比,实现热能充分利用的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分项阐述如下:

2、1.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9,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96,(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78,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过程96的放热满足过程81的吸热。

3、2.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9,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96,(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组成的非闭合过程;其中,过程96的放热满足过程81的吸热。

4、3.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9,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96,(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78,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组成的非闭合过程;其中,过程96的放热满足过程81的吸热。

5、4.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9a,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a6,(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79,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78,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过程a6的放热满足过程81的吸热。

6、5.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9a,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a6,(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79,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78,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组成的非闭合过程;其中,过程a6的放热满足过程81的吸热。

7、6.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56,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9b,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b7,(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78,(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9,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9a,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a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过程b7的放热满足过程9a的吸热,过程56的放热满足过程a1的吸热。

8、7.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56,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9b,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b7,(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78,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9a,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a1——组成的非闭合过程;其中,过程b7的放热满足过程9a的吸热,过程56的放热满足过程a1的吸热。

9、8.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56,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9b,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b7,(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78,(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9,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9a,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a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组成的非闭合过程;其中,过程b7的放热满足过程9a的吸热,过程56的放热满足过程a1的吸热。

10、9.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56,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c,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c7,(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78,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a,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9,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9b,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b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过程c7的放热满足过程9b的吸热,过程56的放热满足过程b1的吸热。

11、10.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循环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45,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56,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78,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b,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b8,(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89,(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9a,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a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过程b8的放热满足过程a1的吸热,过程56的放热满足过程23的吸热。

12、11.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循环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a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45,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56,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78,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b,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b8,(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89——组成的非闭合过程;其中,过程b8的放热满足过程a1的吸热,过程56的放热满足过程23的吸热。

13、12.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9,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96,(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78,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过程96的放热满足过程81的吸热。

2.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9,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96,(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组成的非闭合过程;其中,过程96的放热满足过程81的吸热。

3.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9,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96,(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78,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组成的非闭合过程;其中,过程96的放热满足过程81的吸热。

4.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9a,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a6,(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79,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78,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过程a6的放热满足过程81的吸热。

5.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9a,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a6,(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79,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78,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组成的非闭合过程;其中,过程a6的放热满足过程81的吸热。

6.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56,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9b,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b7,(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78,(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9,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9a,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a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过程b7的放热满足过程9a的吸热,过程56的放热满足过程a1的吸热。

7.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56,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9b,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b7,(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78,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9a,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a1——组成的非闭合过程;其中,过程b7的放热满足过程9a的吸热,过程56的放热满足过程a1的吸热。

8.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56,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9b,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b7,(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78,(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9,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9a,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a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组成的非闭合过程;其中,过程b7的放热满足过程9a的吸热,过程56的放热满足过程a1的吸热。

9.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56,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c,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c7,(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78,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a,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9,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9b,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b...

【技术特征摘要】

1.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9,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96,(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78,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过程96的放热满足过程81的吸热。

2.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9,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96,(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组成的非闭合过程;其中,过程96的放热满足过程81的吸热。

3.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9,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96,(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78,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组成的非闭合过程;其中,过程96的放热满足过程81的吸热。

4.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9a,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a6,(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79,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78,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过程a6的放热满足过程81的吸热。

5.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9a,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a6,(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79,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78,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1,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组成的非闭合过程;其中,过程a6的放热满足过程81的吸热。

6.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56,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9b,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b7,(m1+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78,(m1+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89,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9a,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a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过程b7的放热满足过程9a的吸热,过程56的放热满足过程a1的吸热。

7.分流回热第一类制热联合循环,是指由一定质量的工质依序进行的一系列过程——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3,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鸿瑞李华玉
申请(专利权)人:李华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