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坡道,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升降坡道和行船。
技术介绍
1、现有的无障碍坡道设施可大致被分为固定的和可移动的两种。固定式的无障碍坡道的长度、坡度均为固定状态,不可调节,可供一般场景使用,但不适用于需要状态变化的使用场景。如当固定式的无障碍坡道其应用于船舶时,则会出现阻碍船舶水密门正常工作的问题。
2、当前可移动或可装卸的无障碍坡道大多需要人工操作,虽已满足可随时移动、随时使用的多样性需求,但当残疾人独立使用该类设施时,依旧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因此当该类设施被应用于服务场所时,通常需配备工作人员进行辅助,人工成本高,费时费力。其中还有一部分伸缩式(隐藏式)的无障碍坡道,虽然也可通过开关实现使用状态的转换,但通常需要一定的空间完成对于坡道的收纳(例如收缩进楼梯中),这也对使用场景有一定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坡道和行船,能够实现隐藏式安装。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坡道,设置成与安装载体配合使用,所述安装载体设有支撑基面以及凹设于所述支撑基面的容纳槽;
3、所述升降坡道包括:坡道和可伸缩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坡道的底面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端设置成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壁可转动连接;
4、所述升降坡道具有能够与所述支撑基面配合形成斜坡的第一状态和能够与所述支撑基面保持齐平的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支撑装置伸长以使所述坡道局部升起;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支撑
5、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设置成台阶槽,所述台阶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凹设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
6、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端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可转动连接,且所述支撑装置设置成在所述第二状态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
7、所述坡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设置成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可转动连接,所述自由端设置成能够在所述支撑装置的驱动下升降;
8、所述坡道设置成在所述第二状态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
9、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坡道包括上升段和平台段;所述上升段和所述平台段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上升段的底面可转动连接;
10、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上升段能够与所述支撑基面形成斜坡,所述平台段能够与所述支撑基面平行;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上升段和平台段均能够与所述支撑基面齐平。
11、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坡道还包括设于所述上升段和平台段的连接处的支撑件;
12、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壁面和第二支撑壁面,所述第一支撑壁面与所述上升段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壁面与所述第一支撑壁面形成钝角;
13、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支撑壁面支撑所述平台段的底面;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二支撑壁面与所述平台段的底面分开。
14、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沿所述坡道的宽度方向通长设置,或者所述支撑件包括沿所述坡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
15、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的升降坡道还包括带动所述支撑装置伸缩的动力机构、控制所述动力机构动作的控制装置、以及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操作开关。
16、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和/或
17、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支撑装置伸长并抬升至自身呈倾斜姿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支撑装置缩短并下降至自身呈平躺姿态;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船,包括:
19、船体,设有水闭门,所述水闭门的门槛两侧均设有所述支撑基面和所述容纳槽;
20、两个如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升降坡道,分别设于所述水闭门的门槛两侧。
21、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的第一凹槽的槽壁设有连接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一端的第一支撑座,所述容纳槽的第二凹槽的槽壁设有连接所述坡道的固定端的第二支撑座。
22、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坡道的开关包括至少两个,并分别设于所述水闭门的门槛两侧;
23、所述开关设于所述门槛两侧的墙壁的无障碍操作高度范围内,所述无障碍操作高度范围在900mm至1200mm范围内。
24、本技术实施例升降坡道设置成与安装载体配合使用,升降坡道具有能够与安装载体的支撑基面配合形成斜坡的第一状态和能够与安装载体的支撑基面保持齐平的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支撑装置伸长以使坡道局部升起;在第二状态,所述支撑装置缩短并收容于容纳槽,实现隐藏。
25、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坡道,其特征在于,设置成与安装载体配合使用,所述安装载体设有支撑基面以及凹设于所述支撑基面的容纳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设置成台阶槽,所述台阶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凹设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包括上升段和平台段;所述上升段和所述平台段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上升段的底面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还包括设于所述上升段和平台段的连接处的支撑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沿所述坡道的宽度方向通长设置,或者所述支撑件包括沿所述坡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降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动所述支撑装置伸缩的动力机构、控制所述动力机构动作的控制装置、以及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操作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降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和/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坡道,其特征在于,设置成与安装载体配合使用,所述安装载体设有支撑基面以及凹设于所述支撑基面的容纳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设置成台阶槽,所述台阶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凹设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包括上升段和平台段;所述上升段和所述平台段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上升段的底面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还包括设于所述上升段和平台段的连接处的支撑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沿所述坡道的宽度方向通长设置,或者所述支撑件包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