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菌型胶原蛋白纤维混纺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0601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36
本技术提供一种抑菌型胶原蛋白纤维混纺面料,它包括有内层、抗菌层、中间层、混纺层、表层,其中,内层采用蛋白纤维材料制成,内层表面设有抗菌层,抗菌层表面设有中间层,中间层表面设有混纺层,混纺层由涤纶纤维、锦纶纤维交叉编织成型,混纺层表面设有表层,表层采用腈纶纤维、保暖绒纤维平织形成。采用上述天然纤维制成的面料手感好、保暖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面料,尤其是指一种抑菌型胶原蛋白纤维混纺面料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上升,对舒适性要求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面料的亲肤性、保暖性、抗菌性、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一些轻薄保暖又抗菌的面料成为人们居家生活的不二选择。然而传统亲肤保暖面料大多靠通过后整理助剂增加亲肤性,通过增加厚度提高保暖性,助剂耐久性差,面料厚度增加必将影响面料的柔软性和穿着的舒适性。另外传统面料的抗菌功能大多通过添加助剂实现,多次水洗后抗菌效果减弱,难以持久抗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天然纤维制成的抑菌型胶原蛋白纤维混纺面料。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抑菌型胶原蛋白纤维混纺面料,它包括有内层、抗菌层、中间层、混纺层、表层,其中,内层采用蛋白纤维材料制成,内层表面设有抗菌层,抗菌层表面设有中间层,中间层表面设有混纺层,混纺层由涤纶纤维、锦纶纤维交叉编织成型,混纺层表面设有表层,表层采用腈纶纤维、保暖绒纤维平织形成。

3、所述的内层、抗菌层、中间层、混纺层之间通过罗布麻纤维连接,连接后形成矩阵方格或网状方格。

4、所述的混纺层由涤纶纤维、锦纶纤维、金属纤维混纺形成。

5、所述的中间层采用鸭绒或鹅绒制成。

6、所述的抗菌层采用罗布麻纤维和大麻纤维混纺形成。

7、本技术在采用上述方案后,采用柔丝蛋白纤维编织成型的内层具有柔软性好,同时与内部衣物更加贴合,采用罗布麻纤维和大麻纤维等纯天然纤维混纺形成的抗菌层具有抗菌、抑菌的效果,中间层采用鸭绒或鹅绒制成,其保暖性好,采用涤纶纤维、锦纶纤维、金属纤维混纺形成的混纺层具有防紫外线的效果,采用腈纶纤维、保暖绒纤维平织形成的表层柔软,手感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抑菌型胶原蛋白纤维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内层(1)、抗菌层(2)、中间层(3)、混纺层(4)、表层(5),其中,内层(1)采用蛋白纤维材料制成,内层(1)表面设有抗菌层(2),抗菌层(2)表面设有中间层(3),中间层(3)表面设有混纺层(4),混纺层(4)由涤纶纤维、锦纶纤维交叉编织成型,混纺层(4)表面设有表层(5),表层(5)采用腈纶纤维、保暖绒纤维平织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型胶原蛋白纤维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内层(1)、抗菌层(2)、中间层(3)、混纺层(4)之间通过罗布麻纤维(6)连接,连接后形成矩阵方格或网状方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型胶原蛋白纤维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混纺层(4)由涤纶纤维、锦纶纤维、金属纤维混纺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型胶原蛋白纤维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中间层(3)采用鸭绒或鹅绒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型胶原蛋白纤维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抗菌层(2)采用罗布麻纤维和大麻纤维混纺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菌型胶原蛋白纤维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内层(1)、抗菌层(2)、中间层(3)、混纺层(4)、表层(5),其中,内层(1)采用蛋白纤维材料制成,内层(1)表面设有抗菌层(2),抗菌层(2)表面设有中间层(3),中间层(3)表面设有混纺层(4),混纺层(4)由涤纶纤维、锦纶纤维交叉编织成型,混纺层(4)表面设有表层(5),表层(5)采用腈纶纤维、保暖绒纤维平织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型胶原蛋白纤维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内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丽芳罗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全美服装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