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锥面的阶梯管液压胀形轴向补料工艺及模具,特别涉及一种液压胀形驱动桥壳胀形补料工艺及模具。
技术介绍
1、桥壳是后驱车上的主要承载件之一,一般有铸造、冲压-焊接及液压胀形几种主要成形方式。液压胀形桥壳因无焊缝,强度、刚度及疲劳寿命高等优点逐步被桥壳市场认可并批量化生产;因桥壳轴向尺寸长(l=1.3m~1.7m),中部桥包部分高度h与端头圆管部分直径d1比值大(h/d1=2.9~3.6)(见图1),管坯胀形前需对直管两端进行多次缩径或旋压以减径至桥壳端头圆管尺寸,再对成形后带锥面的阶梯管中部进行一至两次液压胀形(见图2),最后压制成形为桥壳产品。
2、申请号为:200710019709.6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一种异形截面管状零件的内高压成形方法,采用固定成形模具,上、下固定模合模后,管内注入高压液体,两压头推动管坯端头向内挤压补料,在液体压力和轴向推力共同作用下,金属管材发生塑性变形并最终与模具型腔内壁贴合。此种仅靠管坯端头轴向补料的工艺及模具,较适合轴向尺寸短、中部胀形率(胀形后和胀形前直径比值)不大的制件。其最大不足在于:管坯端头金属向中部胀形区流动时,受到固定模具与管壁间摩擦力的阻碍(此摩擦力与管壁与模具间摩擦系数、管坯内部压力及管壁与模具接触面的长度成正比),摩擦力越大金属流动性越差。对于轴向尺寸长、中部胀形率大(1.5~1.9)的桥壳,仅管坯端头补料,胀形区壁厚减薄量大易胀裂。
3、申请号为:201010146622.7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一种汽车桥壳类件的半滑动式液压胀形工
4、申请号为:202310361177.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一种重型卡车桥壳制造方法,选用阶梯形管坯,首先轴向环向补料预胀形,得到上侧扁平、下侧及前后侧外凸的预胀形管坯,退火后进行终胀形得到桥壳管件。其在预胀形中除左、右滑动模轴向补料外,基于将预胀形上固定模型腔设计成扁平形状来实现环向补料,可实现较大的管件扩径率。但其不足在于:预胀形中,管坯上侧胀形系数远小于下侧,满足下侧壁厚减薄量需要的相同轴向补料量,会造成上侧金属堆积,且成形过程中上部先贴模,受摩擦力影响,上侧金属向下流动受阻不能完全流向下侧,多余金属会造成管件上侧褶皱,上控制模直径与下控制模直径相差越大,褶皱概率越大,直接影响后续压制工序、加强圈口的切割及加强圈的焊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基于使用固定模具仅靠管坯端头轴向补料,受管件端头距中部胀形区轴向尺寸长及摩擦力双重影响补料效果差,桥壳易胀裂,使用半滑动式模具仅靠滑动模块轴向补料,仍不能实现更大的胀形率、更小的壁厚减薄量以及轴向补料不灵活造成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高,使用上侧扁平模具达到环向补料效果,又易造成管件上侧褶皱影响后续加强圈焊接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驱动桥壳液压胀形轴向双补料工艺及模具,以实现管坯端头和滑动模轴向双补料,并视实际情况,实现两种轴向补料的灵活组合,以实现①管坯端头先补料滑动模后补料②管坯端头和滑动模共同补料③管坯端头先补料后端头和滑动模共同补料④管坯端头先补料然后端头和滑动模共同补料最后仅滑动模补料⑤仅滑动模补料等几种主要轴向补料方式。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驱动桥壳液压胀形轴向双补料模具,包括模具组件和密封组件;上、下固定模,左上、下滑动模分块ⅰ和左上、下滑动模分块ⅱ组成的左滑动模组件,右上、下滑动模分块ⅰ和右上、下滑动模分块ⅱ组成的右滑动模组件,及上、下模导座组成模具组件;左密封压头、左密封压块和左密封镶块组成的左密封组件,右密封压头、右密封压块和右密封镶块组成的右密封组件,共同组成密封组件。
3、所述驱动桥壳液压胀形轴向双补料模具,其模具组件的特征是:上、下模导座分别固定于三向液压机垂直滑块和工作台上,上、下固定模分别固定于上、下模导座中部,位于上、下固定模左侧的左上、下滑动模分块ⅰ通过螺栓分别与左上、下滑动模分块ⅱ的右端面连接,左上、下滑动模分块ⅱ的左端面通过螺栓固定于三向液压机左侧水平外缸端面上,位于上、下固定模右侧的右上、下滑动模分块ⅰ通过螺栓分别与右上、下滑动模分块ⅱ的左端面连接,右上、下滑动模分块ⅱ的右端面通过螺栓固定于三向液压机右侧水平外缸端面上,左、右滑动模组件可随左、右侧水平外缸的移动在上、下模导座内滑动。
4、所述驱动桥壳液压胀形轴向双补料模具,其密封组件的特征是:左、右密封压头通过法兰上的连接孔分别与三向液压机左、右侧水平内缸端面连接,左、右密封压头内圆柱面分别与左、右密封镶块的外圆柱面配合,并通过ω型密封圈对高压油密封,左、右密封镶块内侧圆柱面分别与左、右密封压块的内孔配合,左、右密封压块通过螺栓分别将左、右密封镶块压紧并固定于左、右密封压头上,左、右密封组件在左、右侧水平内缸的带动下,可随管坯端头分别在左上、下滑动模分块ⅱ和右上、下滑动模分块ⅱ组成的型腔内轴向滑动。
5、所述驱动桥壳液压胀形轴向双补料模具,其滑动模分块ⅱ的特征是:左上、下滑动模分块ⅱ和右上、下滑动模分块ⅱ,其内腔内、外端直径φd2模、φd1模应分别大于阶梯管对应段外径φd2、φd1,即φd2模>φd2、φd1模>φd1,直径差约2~4mm,其长度应保证液压胀形初始(工进前),其外端面超过阶梯管端头或与管坯端头平齐,即保证左上、下滑动模分块ⅱ和右上、下滑动模分块ⅱ对管坯端头的全包裹。
6、所述驱动桥壳液压胀形轴向双补料模具,其密封镶块的特征是:左、右密封镶块内侧外圆柱面直径φd与管坯端头外径φd1相等,即φd=φd1,保证其可随管坯端头分别在左上、下滑动模分块ⅱ和右上、下滑动模分块ⅱ组成的型腔内轴向滑动。
7、所述驱动桥壳液压胀形轴向双补料模具,其工作过程如下:
8、①将阶梯管放入下固定模之上,三向液压机垂直滑块带动上模导座向下运动至合模位置。
9、②三向液压机左、右侧水平内缸分别带动左、右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桥壳液压胀形轴向双补料工艺及模具,针对带锥面阶梯管的液压胀形,可实现管坯端头和滑动模轴向双补料,并灵活组合实现以下几种主要轴向补料方式:①管坯端头先补料滑动模后补料;②管坯端头和滑动模共同补料;③管坯端头先补料后端头和滑动模共同补料;④管坯端头先补料然后端头和滑动模共同补料最后仅滑动模补料;⑤仅滑动模补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桥壳液压胀形轴向双补料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工艺如下:
3.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的驱动桥壳液压胀形轴向双补料模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模具组件和密封组件;上、下固定模(14、14′),左上、下滑动模分块Ⅰ(10、10′)和左上、下滑动模分块Ⅱ(9、9′)组成的左滑动模组件,右上、下滑动模分块Ⅰ(16、16′)和右上、下滑动模分块Ⅱ(17、17′)组成的右滑动模组件,及上、下模导座(13、13′)组成模具组件;左密封压头1、左密封压块5和左密封镶块4组成的左密封组件,右密封压头1′、右密封压块5′和右密封镶块4′组成的右密封组件,共同组成密封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桥壳液压胀形轴向双补料工艺及模具,针对带锥面阶梯管的液压胀形,可实现管坯端头和滑动模轴向双补料,并灵活组合实现以下几种主要轴向补料方式:①管坯端头先补料滑动模后补料;②管坯端头和滑动模共同补料;③管坯端头先补料后端头和滑动模共同补料;④管坯端头先补料然后端头和滑动模共同补料最后仅滑动模补料;⑤仅滑动模补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桥壳液压胀形轴向双补料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工艺如下:
3.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的驱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