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墙体阻尼器安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墙式阻尼器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高层建筑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个城市之中,由于建筑楼层较高,风力、地震等自然环境或人类活动中的振动都会造成建筑的震动,因此需要在高层建筑中安装阻尼器,常见的阻尼器有两种,一种是摩擦阻尼器,另一种是液体阻尼器,在强烈的地震或风灾中,阻尼器可以显著降低结构的振动幅度,使建筑物更加稳定和牢固。
2、现有的墙式阻尼器在进行安装时,多是先进行预埋件与混凝土的预埋,然后再对阻尼器进行提升安装,在安装时候需要较长时间等待混凝土的多次凝固,工期较长,从而导致人工成本的增加,且在施工时操作较为复杂。
3、因此,提供一种墙式阻尼器安装结构,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增加结构的抗震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能够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工期。
2、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墙式阻尼器安装结构,包括预埋于上墩台内部的上钢筋架、预埋于下墩台内部的下钢筋架、位于上墩台和下墩台之间的阻尼器;
4、所述上钢筋架与所述下钢筋架相互对应,且所述上墩台和所述下墩台内预埋有与所述上钢筋架固定的上埋板和与所述下钢筋架固定的下埋板,所述上埋板和所述下埋板分别与所述阻尼器顶端和底端连接固定;
5、所述上钢筋架包括多根钢筋撑,多根所述钢筋撑外侧设有数量不少于两个的加强筋环连接支
6、可选地,所述上墩台和所述下墩台通过内部钢筋锚固于主体结构中,与主体结构形成可靠连接。
7、可选地,所述加强筋环由钢筋折弯加工而成的封闭状结构,所述钢筋撑与所述加强筋环垂直设置,所述加强筋环靠近所述钢筋撑的外端。
8、可选地,所述上钢筋架、所述上钢筋架与所述上埋板、所述下钢筋架、所述下钢筋架与所述下埋板、所述阻尼器在混凝土埋设施工后,突出于混凝土部分进行防腐处理。
9、可选地,相邻两组所述加强筋环之间的距离相同。
10、可选地,所述钢筋撑内端固定有内端钢筋。
11、可选地,所述上墩台和所述下墩台内部结构相同,所述上墩台两侧均设有上暗柱。
12、可选地,所述上埋板和所述下埋板均呈板状结构,所述上埋板上表面设有与所述阻尼器高端相对应的上槽体,所述下埋板表面设有与所述阻尼器底面对应的下槽体。
13、积极有益效果:
14、本技术在安装阻尼器时通过拼装的方式进行施工,以便于能够提前生产,从而在施工时能够大大缩短工期、减少人工费、节约人工成本;
15、此技术可以增加结构整体的柔性,利用阻尼器自身的吸能原理,减少应力集中和刚性突变,增加建筑抗震稳定性;
16、在建筑受震时,建筑柱体结构能够将受力传至上墩台和下墩台,再由上钢筋架与上埋板、下钢筋架与下埋板的配合能够将作用力传至阻尼器,通过阻尼器吸收晃动产生的能量、减少对建筑本体的破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达到完成抗震加固的目标;
17、在上埋板和下埋板的连接中,能够通过上钢筋架和下钢筋架进行预埋安装,配合钢筋撑、加强筋环的纵向和横向连接,使固定更加牢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墙式阻尼器安装结构,包括预埋于上墩台(1)内部的上钢筋架(2)、预埋于下墩台(5)内部的下钢筋架(4)、位于上墩台(1)和下墩台(5)之间的阻尼器(3),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式阻尼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墩台(1)和所述下墩台(5)通过内部钢筋锚固于主体结构中,与主体结构形成可靠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墙式阻尼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环(203)由钢筋折弯加工而成的封闭状结构,所述钢筋撑(201)与所述加强筋环(203)垂直设置,所述加强筋环(203)靠近所述钢筋撑(201)的外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墙式阻尼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筋架(2)、所述上钢筋架(2)与所述上埋板(6)、所述下钢筋架(4)、所述下钢筋架(4)与所述下埋板(7)、所述阻尼器(3)在混凝土埋设施工后,突出于混凝土部分进行防腐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墙式阻尼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所述加强筋环(203)之间的距离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墙式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墙式阻尼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墩台(1)和所述下墩台(5)内部结构相同,所述上墩台(1)两侧均设有上暗柱(101)。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墙式阻尼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埋板(6)和所述下埋板(7)均呈板状结构,所述上埋板(6)上表面设有与所述阻尼器(3)高端相对应的上槽体,所述下埋板(7)表面设有与所述阻尼器(3)底面对应的下槽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式阻尼器安装结构,包括预埋于上墩台(1)内部的上钢筋架(2)、预埋于下墩台(5)内部的下钢筋架(4)、位于上墩台(1)和下墩台(5)之间的阻尼器(3),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式阻尼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墩台(1)和所述下墩台(5)通过内部钢筋锚固于主体结构中,与主体结构形成可靠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墙式阻尼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环(203)由钢筋折弯加工而成的封闭状结构,所述钢筋撑(201)与所述加强筋环(203)垂直设置,所述加强筋环(203)靠近所述钢筋撑(201)的外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墙式阻尼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筋架(2)、所述上钢筋架(2)与所述上埋板(6)、所述下钢筋架(4)、所述下钢筋架(4)与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海,窦国举,蒋俊秋,许谭,张博博,苏江,冯寿武,邢康,周俊松,吴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