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林绿化植物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5800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5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造林绿化植物固定结构,涉及造林绿化技术领域,包括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包括装配单元、集水供水单元和缓冲单元。所述装配单元包括安装固定架、第一装载横架、第二装载横架和种植盒,所述集水供水单元包括过滤网、集水斗、洒水盘、洒水输送管、集水输送管、水箱、定时抽水组件和蓄电池,所述缓冲单元包括缓冲架和缓冲弹簧。本技术通过利用第一装载横架、集水斗、集水输送管、水箱、定时抽水组件、洒水输送管和第二装载横架的配合使用,使得种植盒中种植的植物能够被定时地进行灌溉浇水,无需人工手动进行,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保证了植物的用水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造林绿化,具体涉及一种造林绿化植物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1、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林业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2、现有的林业绿化植物固定结构大多为固定式的,有较大的局限性,特别是针对矿山绿化使用,难以根据需求进行位置调整,实用性较低,于是,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林业绿化植物固定结构。

3、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公开号为cn216722237u的中国专利,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林业绿化植物固定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立板,所述立板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剪力承载支架,所述剪力承载支架的上表面和底板上表面的一侧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种植箱。该林业绿化植物固定结构,通过立板、剪力承载支架、种植箱和调节支杆的设置,使用时,底板底部安装有移动轮,方便支架进行移动,实用性较高,同时种植箱与剪力承载支架之间卡接,方便进行拆卸,移动至合适位置后,通过调整调节支杆的角度与长度,使其一端的固定板与边坡相固定,使得立板可立在边坡边缘,避免滑动,操作简单便捷,且种植箱内的绿植可对矿山空气进行很好的净化,实用性更高。

4、该现有技术虽然能够通过调整调节支杆的角度与长度,使其一端的固定板与边坡相固定,使得立板可立在边坡边缘,避免滑动,操作简单便捷,但是需要工作人员定时浇灌,额外地增加了工作量,而且浇水不及时,容易造成植物缺水,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林绿化植物固定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造林绿化植物固定结构,包括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包括装配单元、集水供水单元和缓冲单元。

4、所述装配单元包括安装固定架、第一装载横架、第二装载横架和种植盒,所述集水供水单元包括过滤网、集水斗、洒水盘、洒水输送管、集水输送管、水箱、定时抽水组件和蓄电池,所述缓冲单元包括缓冲架和缓冲弹簧。

5、所述第一装载横架位于所述第二装载横架的上方,所述缓冲架位于所述第一装载横架的内部,所述集水斗位于所述第一装载横架的底面,所述洒水盘位于所述集水斗的底面。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利用第一装载横架、集水斗、集水输送管、水箱、定时抽水组件、洒水输送管和第二装载横架的配合使用,使得种植盒中种植的植物能够被定时地进行灌溉浇水,无需人工手动进行,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保证了植物的用水需求。

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定时抽水组件包括抽取泵和定时控制器,所述抽取泵的输送端与所述洒水输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洒水输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洒水盘的接收端固定连接。

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固定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架,所述太阳能板架的输送端与所述蓄电池接收端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位于所述安装固定架的背面。

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装载横架的内壁与所述过滤网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的上表面与所述缓冲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的顶端与所述缓冲架的底面固定连接。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利用缓冲架和缓冲弹簧的配合使用,使得种植盒在装载植物后能够保证种植盒的稳定性,避免安装固定架在免安装固定架在坎坷路面移动过程中,种植盒中植物土壤受振动冲击过大导致土壤脱离种植盒,同时避免植物之间的磕碰损伤。

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架的内壁与所述种植盒的底端外壁卡接,所述缓冲架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装载横架的内壁活动连接。

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水箱位于所述安装固定架的背面,所述第二装载横架的背面通过管道与所述水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集水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装载横架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集水斗的一侧底面与所述集水输送管的顶端固定连接。

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5、本技术提供一种造林绿化植物固定结构,利用第一装载横架、集水斗、集水输送管、水箱、定时抽水组件、洒水输送管和第二装载横架的配合使用,使得种植盒中种植的植物能够被定时地进行灌溉浇水,无需人工手动进行,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保证了植物的用水需求。

16、本技术提供一种造林绿化植物固定结构,利用缓冲架和缓冲弹簧的配合使用,使得种植盒在装载植物后能够保证种植盒的稳定性,避免安装固定架在免安装固定架在坎坷路面移动过程中,种植盒中植物土壤受振动冲击过大导致土壤脱离种植盒,同时避免植物之间的磕碰损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造林绿化植物固定结构,包括主体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装置(1)包括装配单元、集水供水单元和缓冲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林绿化植物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抽水组件(9)包括抽取泵和定时控制器,所述抽取泵的输送端与所述洒水输送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洒水输送管(6)的另一端与所述洒水盘(16)的接收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林绿化植物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固定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架(5),所述太阳能板架(5)的输送端与所述蓄电池(10)接收端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10)位于所述安装固定架(2)的背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林绿化植物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载横架(3)的内壁与所述过滤网(13)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13)的上表面与所述缓冲弹簧(1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14)的顶端与所述缓冲架(12)的底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林绿化植物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架(12)的内壁与所述种植盒(11)的底端外壁卡接,所述缓冲架(12)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装载横架(3)的内壁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林绿化植物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8)位于所述安装固定架(2)的背面,所述第二装载横架(4)的背面通过管道与所述水箱(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林绿化植物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斗(15)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装载横架(3)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集水斗(15)的一侧底面与所述集水输送管(7)的顶端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林绿化植物固定结构,包括主体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装置(1)包括装配单元、集水供水单元和缓冲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林绿化植物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抽水组件(9)包括抽取泵和定时控制器,所述抽取泵的输送端与所述洒水输送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洒水输送管(6)的另一端与所述洒水盘(16)的接收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林绿化植物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固定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架(5),所述太阳能板架(5)的输送端与所述蓄电池(10)接收端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10)位于所述安装固定架(2)的背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林绿化植物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载横架(3)的内壁与所述过滤网(13)的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明王传亮李雪聂善芳罗华刘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市市中区市政园林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