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5676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5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路板及电池,属于电路板技术领域。该电路板包括:本体,本体具有连接面,连接面上设置有阻焊区域;第一焊盘,第一焊盘设置在连接面上;第二焊盘,第二焊盘设置在连接面上,且与第一焊盘间隔分布,第二焊盘为闭环结构且环绕第一焊盘,阻焊区域位于第一焊盘与第二焊盘之间;第三焊盘,第三焊盘设置在阻焊区域上,且第三焊盘分别与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间隔分布。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焊盘环绕第一焊盘,相当于增加了第二焊盘的面积,也使得第一焊盘的面积增大,从而在将待连接器件连接在电路板上的焊盘之后,有利于待连接器件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电路板,具体涉及一种电路板及电池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例如,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通讯工具。通常,电子设备中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焊盘,通过焊盘连接其他器件。

2、相关技术中,电路板上间隔设置两组第一类型焊盘,且间隔设置第二类型焊盘,可以将mos管的两组源极分别连接在间隔设置的两组第一类型焊盘上,将mos管的两个栅极分别连接在间隔设置的第二类型焊盘上。但将mos管这样连接之后,mos管在工作的过程中,mos管会产生热量,而第一类型焊盘的散热性能较差,不利于mos管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路板及电池,能够解决第一类型焊盘的散热性能较差,不利于mos管散热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

3、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阻焊区域;

4、第一焊盘,所述第一焊盘设置在所述连接面上;

5、第二焊盘,所述第二焊盘设置在所述连接面上,且与所述第一焊盘间隔分布,所述第二焊盘为闭环结构且环绕所述第一焊盘,所述阻焊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焊盘与所述第二焊盘之间;

6、第三焊盘,所述第三焊盘设置在所述阻焊区域上,且所述第三焊盘分别与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二焊盘间隔分布。

7、可选地,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层以及第二导电层;

8、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间隔分布,且所述第二导电层环绕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焊盘设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所述第二焊盘设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的区域为所述阻焊区域。

9、可选地,所述本体中设置有第三导电层,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部分的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部分的位于所述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三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一过孔连接。

10、可选地,所述本体中设置有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一焊盘以及所述本体均设置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焊盘上的第一过孔与所述本体上的第一过孔连通,所述本体上的第一过孔部分的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部分的位于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三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一过孔连接。

11、可选地,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部分的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部分的位于所述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三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二过孔连接;

12、可选地,所述第一焊盘以及所述本体均设置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一焊盘上的第二过孔与所述本体上的第二过孔连通,所述本体上的第二过孔部分的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部分的位于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三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二过孔连接。

13、可选地,所述第一焊盘的形状为方形,所述第二焊盘的焊盘为四方环形。

14、可选地,所述第三焊盘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焊盘间隔分布于所述阻焊区域。

15、可选地,所述电路板还包括mos管,所述mos管包括两组源极以及两组栅极,两组所述源极中一组连接于所述第一焊盘,两组所述源极中的另一组连接于所述第二焊盘,两组所述栅极连接于所述第三焊盘。

16、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电池本体以及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

17、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电池本体中。

18、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焊盘、第二焊盘均设置在电路板的连接面上,且第二焊盘与第一焊盘间隔分布,第二焊盘为闭环结构且环绕第一焊盘,阻焊区域位于第一焊盘与第二焊盘之间,因此,可以将待连接器件连接在第一焊盘与第二焊盘上。例如,将双通道的mos管的源极分别连接在第一焊盘与第二焊盘上。而第二焊盘为闭环结构,因此,待连接器件连接在第二焊盘上之后,第二焊盘上未连接待连接器件的部位的面积较大,一旦待连接器件产生热量,且热量传递至第二焊盘,第二焊盘的其余部位便可以较快的散热,第二焊盘的散热性能较好,从而使得待连接器件的热量快速散去。另外,在第一焊盘与待连接器件连接之后,第一焊盘的面积较大,从而在待连接器件的热量传递至第一焊盘之后,便可以将热量快速散去,从而有利于待连接器件散热。另外,阻焊区域位于第一焊盘与第二焊盘之间,第三焊盘设置在阻焊区域上,且第三焊盘分别与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间隔分布,从而第一焊盘与第二焊盘互不影响,第三焊盘分别与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互不影响,使得在将待连接器件连接在电路板上的焊盘之后,待连接器件的信号不会相互影响。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焊盘环绕第一焊盘,相当于增加了第二焊盘的面积,也使得第一焊盘的面积增大,从而在将待连接器件连接在电路板上的焊盘之后,有利于待连接器件散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101)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层(11)以及第二导电层(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中设置有第三导电层(13),所述本体(10)上设置有第一过孔(103),所述第一过孔(103)部分的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11),部分的位于所述第三导电层(13),所述第一导电层(11)与所述第三导电层(13)通过所述第一过孔(103)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中设置有第三导电层(13),所述第一焊盘(20)以及所述本体(10)均设置有第一过孔(103),所述第一焊盘(20)上的第一过孔(103)与所述本体(10)上的第一过孔(103)连通,所述本体(10)上的第一过孔(103)部分的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11),部分的位于第三导电层(13),所述第一导电层(11)与所述第三导电层(13)通过所述第一过孔(103)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上设置有第二过孔(104),所述第二过孔(104)部分的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12),部分的位于所述第三导电层(13),所述第二导电层(12)与所述第三导电层(13)通过所述第二过孔(10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盘(20)以及所述本体(10)均设置有第二过孔(104),所述第一焊盘(20)上的第二过孔(104)与所述本体(10)上的第二过孔(104)连通,所述本体(10)上的第二过孔(104)部分的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12),部分的位于第三导电层(13),所述第二导电层(12)与所述第三导电层(13)通过所述第二过孔(10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盘(20)的形状为方形,所述第二焊盘(30)的形状为四方环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焊盘(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焊盘(40)间隔分布于所述阻焊区域(10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包括MOS管,所述MOS管包括两组源极以及两组栅极,两组所述源极中的一组连接于所述第一焊盘(20),两组所述源极中的另一组连接于所述第二焊盘(30),两组所述栅极连接于所述第三焊盘(40)。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电池本体以及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101)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层(11)以及第二导电层(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中设置有第三导电层(13),所述本体(10)上设置有第一过孔(103),所述第一过孔(103)部分的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11),部分的位于所述第三导电层(13),所述第一导电层(11)与所述第三导电层(13)通过所述第一过孔(103)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中设置有第三导电层(13),所述第一焊盘(20)以及所述本体(10)均设置有第一过孔(103),所述第一焊盘(20)上的第一过孔(103)与所述本体(10)上的第一过孔(103)连通,所述本体(10)上的第一过孔(103)部分的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11),部分的位于第三导电层(13),所述第一导电层(11)与所述第三导电层(13)通过所述第一过孔(103)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上设置有第二过孔(104),所述第二过孔(104)部分的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12),部分的位于所述第三导电层(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莹莹李保才欧定康黄天定刘仕臻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欣旺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