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熙臣专利>正文

无中空陀螺式旋转溅水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5248 阅读:4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无中空陀螺式旋转溅水碟,它涉及一种用于冷却塔内的喷溅装置,以解决现有喷溅装置存在溅水中空、伞状水膜、打散的水滴珠大及喷溅装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进水管装在支架内,至少三个内筋沿支架的圆周均匀分布,且内筋的上端与支架的下端连接,内筋的下端与分水器连接,至少三个外筋沿支架的外壁圆周均匀分布,且外筋的上端与支架的下端连接,外筋的下端与旋转室的上端面连接,旋转陀螺设有贯通的内腔,旋转陀螺设置在旋转室中,且旋转陀螺的出水端穿过旋转室,数个上叶片均布设置在旋转陀螺的上端,下叶片设置在旋转陀螺的下端,进水管的轴心、分水器的轴心、旋转陀螺的轴心、旋转室的轴心和下叶片的轴心在一条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冷却塔内喷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冷却塔内的喷溅装置。
技术介绍
冷却塔广泛的应用于火力发电、石油、化工、钢铁、轻纺和制冷等领域。其作用是将 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废热传输给空气并散入大气。湿式冷却塔 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冷却塔。其工作原理是,挟带废热的冷却水通过布水系统(管 式或槽式)分配到喷溅装置,喷溅装置将水打散变为小水滴,均勻的洒在淋水填料上,使其 与空气充分接触,实现换热的目的;其中的喷溅装置的性能对换热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理 想的喷溅装置喷溅出的水滴应均勻、细小、无中空、无伞状水膜,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水在填 料顶面上分布均勻,而且通风阻力小,与空气接触面积大、充分发挥配水过程中的热交换效 率。同时,喷溅装置应结实耐用,使用寿命长。现在大型火电机组大修周期都在4-6年,水 塔的大修一般也只能随机组进行,因此,喷溅装置不应在机组大修周期内出现大量的损坏, 其平均使用寿命应在5年以上。目前国内常用的喷溅装置主要有重力溅散型、反射型、旋喷型、旋转型。上述喷溅 装置均无法完全实现上述要求,且存在以下不足(1)、重力溅散型水流出喷嘴后在重力和出口压力作用下冲击下方的溅散盘,使 水溅成水滴,故称重力溅散型。这种喷嘴形成的水滴粗大,还会形成伞型水膜(水滴溅散不 充分便形成水膜,会增加通风阻力),在溅水盘下方有无水的中空区,导致单个喷嘴的水量 分布和水滴状态不佳。(2)、反射型反射型喷嘴下方有上、下重叠的两层溅散盘,水向下冲击下层溅散盘 后,上溅到上层溅散盘——反射盘。这种喷溅装置溅散盘周围仍有伞状水膜存在,喷嘴下方 仍有无水的溅水“中空”区域存在。(3)、旋喷型水流在喷头的蜗型壳体中旋转,在喷嘴出口形成伞状旋转水膜冲击 下方溅散齿环,水膜溅散成水滴。这种喷溅装置需要合理布水,弥补“中空”,旋喷型喷溅装 置在喷头内部消耗了较多的工作水头,所以流量系数较小。(4)、旋转式代表性产品如专利号为01240876. X(旋转式混合换热喷嘴)和专利 号为200920302958. 0(离心式高效喷溅装置)。在出水喷嘴正下方装一分水碟,在分水碟 上装有一个带有若干小叶片的旋转盘,在分水碟与旋转盘之间装有轴承或滑道。水从喷嘴 出来后经分水盘转向,冲击小叶片带动旋转盘旋转,小叶片再将水打成水滴,均勻的撒向填 料;其喷溅性能较好,但碟的中间仍存在中空,同时,由于轴承和滑道存在滑动或滚动摩擦, 并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下工作,轴承和滑道容易损坏,损坏后将会失去旋转能力,喷溅效果恶 化,使用寿命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喷溅装置存在溅水中空、伞状水膜、打散的水滴珠大及喷溅装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提供一种无中空陀螺式旋转溅水碟。本专利技术包括进水管、支架、分水器、旋转陀螺、旋转室、下叶片、至少三个内筋、至少 三个外筋和数个上叶片,进水管安装在支架内,至少三个内筋沿支架的圆周均勻分布,且每 个内筋的上端与支架的下端连接,每个内筋的下端与分水器连接,分水器的轴心与进水管 的轴心正对,旋转室为碗状,且旋转室的下端面上设有与旋转室的内腔相通的中心孔,至少 三个外筋沿支架的外壁圆周均勻分布,且外筋的上端与支架的下端连接,外筋的下端与旋 转室的上端面连接,旋转陀螺设有贯通的内腔,旋转陀螺设置在旋转室中,且旋转陀螺的出 水端穿过旋转室的下碗口外露在旋转室外面,数个上叶片均布设置在旋转陀螺的上端,下 叶片设置在旋转陀螺的下端,进水管的轴心、旋转陀螺的轴心、旋转室的轴心和下叶片的轴 心在一条线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由于本专利技术是靠水的浮力支撑旋转陀螺,阻力很小,陀 螺旋转速度快,可将水滴打的更细密;当旋转陀螺旋转时水被溅开;从旋转室和旋转陀螺 结合缝处流出的水,沿旋转陀螺外壁流向旋转陀螺下叶片,在下叶片作用下,水被打散。这 两部分水弥补了其它水碟存在的“中空”现象。又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旋转部件旋转陀螺靠水的 浮力支撑旋转,无轴承、滑道等固体部件接触,不存在磨损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寿命比轴承 或滑道支撑形式的旋转喷溅装置大幅度增加。二、本专利技术的溅水碟溅出的水即呈水滴状,并 呈立体溅出,水与空气接触面积大,对空气流通阻力小,大部分水滴溅出时呈水平或向上运 动,水滴行程长,下落起始速度为零或负值(相对于水碟水平出口),溅落时间长,与空气换 热充分,换热效率高,从换热性能上满足了冷却塔对喷溅装置的理想要求。三、在同等情况 下,用本专利技术进行配水计算要比其他有中空现象的溅水设备容易,减少工程师的计算工作 量,节约劳动力,同时,由于可以调整其喷溅半径,相比其他产品,所需数量要少,安装和调 试要相应的简单很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半剖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上叶 片5、旋转陀螺7和下叶片9连接关系主视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分水器4的结构 主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 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进水管1、支 架2、分水器4、旋转陀螺7、旋转室8、下叶片9、至少三个内筋3、至少三个外筋6和数个上 叶片5,进水管1安装在支架2内,至少三个内筋3沿支架2的圆周均勻分布,且每个内筋3 的上端与支架2的下端连接,每个内筋3的下端与分水器4连接,分水器4的轴心与进水管 1的轴心正对,旋转室8为碗状,且旋转室8的下端面上设有与旋转室8的内腔相通的中心 孔,至少三个外筋6沿支架2的外壁圆周均勻分布,且外筋6的上端与支架2的下端连接, 外筋6的下端与旋转室8的上端面连接,旋转陀螺7设有贯通的内腔,旋转陀螺7设置在旋 转室8中,且旋转陀螺7的出水端穿过旋转室8的下碗口外露在旋转室8外面,数个上叶 片5均布设置在旋转陀螺7的上端,每个上叶片5与旋转陀螺7固接,下叶片9设置在旋转 陀螺7的下端,进水管1的轴心、旋转陀螺7的轴心、旋转室8的轴心和下叶片9的轴心在4一条线上。旋转陀螺7的上、下端均为开口使得进入的水能顺畅流出。水在冲击上叶片5 时,进入单个叶片前面的水流会对叶片产生一个冲力,使其产生旋转的动力,在其旋转时叶 片又会对叶片后边出口的水产生一个冲击和切断的作用,从而将单个叶片前部水的动量传 递给单个叶片后部的水流,并使水流被切断成水滴高速溅出,水的能量在整个溅水过程中 充分的传递给溅出的水滴,能量损失小。在旋转陀螺7上的下叶片9的作用下,水流被均勻 的、呈立体形状的溅向四周。旋转陀螺7在旋转过程中自动聚中,使旋转陀螺7的轴心与进 水管1、分水器4、旋转室8对中。由于旋转陀螺7在周向是旋转运动,在纵向存在一个往复 运动,各处溅出的水滴轨迹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淋水会更均勻;水在上叶片5的作用下, 会沿溅水碟周向呈立体方式以水滴形态溅出,这样即避免了产生伞形水膜,还增加了水滴 在布水区域的停留时间,增强了换热效果。旋转室8具有自动排污功能,如水中杂质进入旋 转室8,旋转陀螺7会自动上浮,增加出水间隙,排出杂质。旋转陀螺7可以根据进入旋转室 8的水量自动调节流出水量,并在旋转过程中,受旋转力的作用会自动与各部件同心(即自 动聚中)。合理的设计分水器4与旋转陀螺7、旋转陀螺7与旋转室8之间的间隙,会使旋 转室8流出的水溅水密度与从上部溅出的水的密度相近。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分水器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中空陀螺式旋转溅水碟,所述溅水碟包括进水管(1)和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溅水碟还包括分水器(4)、旋转陀螺(7)、旋转室(8)、下叶片(9)、至少三个内筋(3)、至少三个外筋(6)和数个上叶片(5),进水管(1)安装在支架(2)内,至少三个内筋(3)沿支架(2)的圆周均匀分布,且每个内筋(3)的上端与支架(2)的下端连接,每个内筋(3)的下端与分水器(4)连接,分水器4的轴心与进水管1的轴心正对,旋转室(8)为碗状,且旋转室(8)的下端面上设有与旋转室(8)的内腔相通的中心孔,至少三个外筋(6)沿支架(2)的外壁圆周均匀分布,且外筋(6)的上端与支架(2)的下端连接,外筋(6)的下端与旋转室(8)的上端面连接,旋转陀螺(7)设有贯通的内腔,旋转陀螺(7)设置在旋转室(8)中,且旋转陀螺(7)的出水端穿过旋转室(8)的下碗口外露在旋转室(8)外面,数个上叶片(5)均布设置在旋转陀螺(7)的上端,下叶片(9)设置在旋转陀螺(7)的下端,进水管(1)的轴心、旋转陀螺(7)的轴心、旋转室(8)的轴心和下叶片(9)的轴心在一条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无中空陀螺式旋转溅水碟,所述溅水碟包括进水管(1)和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溅水碟还包括分水器(4)、旋转陀螺(7)、旋转室(8)、下叶片(9)、至少三个内筋(3)、至少三个外筋(6)和数个上叶片(5),进水管(1)安装在支架(2)内,至少三个内筋(3)沿支架(2)的圆周均匀分布,且每个内筋(3)的上端与支架(2)的下端连接,每个内筋(3)的下端与分水器(4)连接,分水器4的轴心与进水管1的轴心正对,旋转室(8)为碗状,且旋转室(8)的下端面上设有与旋转室(8)的内腔相通的中心孔,至少三个外筋(6)沿支架(2)的外壁圆周均匀分布,且外筋(6)的上端与支架(2)的下端连接,外筋(6)的下端与旋转室(8)的上端面连接,旋转陀螺(7)设有贯通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熙臣魏来
申请(专利权)人:魏熙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