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SiC MOSFET及其制作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SiC MOSFET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84605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iC MOSFET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SiC MOSFET,栅极氧化层I、深N+源极区域、P+区域和ILD氧化层II组合形成一个沟槽,它不仅不影响阻断状态的器件安全性,同时相当于正向电流能力翻了一倍;浅P型基区与栅极氧化层接触的位置设有垂直方向的沟道I,深P型基区与栅极氧化层接触的位置设有水平方向的沟道II,沟道I、沟道II受同一个栅极控制,不仅充分利用了芯片面积,而且垂直方向和平行方向的两个MOSFET的开启是同步的,实现了并联的可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芯片利用率的同时,仍能保护沟槽底部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具体涉及一种sic mosfet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有的sicmosfet沟槽技术基本分为两个大类,即以英飞凌为首的半包围沟槽结构,如图1所示,第二类以日本公司罗姆、三菱等为首的带有dummy沟槽的结构,如图2所示。如图1所示的mos结构实际是由n+、pbody、n-drift组成,沟道由沟槽侧壁的栅氧控制,栅极由n掺杂的polysilicon导出,沟槽的一侧被一个很深的p-emitter区包围,形成一个半包围的结构。

2、如图1所示的半包围沟槽结构包括以下特点:1)沟道沿着c轴方向有一个小的偏角;2)每一个栅极沟槽实际只有一边用于mosfet的沟道开关,另一边使用p-emitter区包围,不做沟槽开关。该结构的优势有:1)沟道迁移率大,电流密度高;2)器件阻断时,p-emitter和n-drift区形成的pn结形成空间电荷区包围栅极沟槽底部,防止沟槽底部氧化层因为高电场而击穿。但是该结构相当于一个元胞的大部分区域是p-emitter,在mosfet工作时不起作用,虽然保护了沟槽底部的安全,但是牺牲了芯片的利用率。

3、如图2所示的带有dummy沟槽的结构,每个栅极沟槽的两侧都有沟槽,该结构牺牲栅极沟槽两侧的沟槽保全栅极两侧沟道,这样的设计明显浪费了芯片面积,芯片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icmosfet及其制作方法,能够充分利用芯片面积,并且提高芯片利用率的同时,仍能保护沟槽底部的安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sic mosfet,包括自下至上依次分布的衬底、外延层漂移区、金属层,所述外延层漂移区和金属层之间自下至上依次设有l型的深p型基区、条形的深n+源极区域;深n+源极区域位于深p型基区拐角处,其上平面与深p型基区竖直方向的上平面持平,深n+源极区域的右侧与l型的p+区域的水平方向相连,深n+源极区域的深度与p+区域的水平方向的深度一致;深p型基区竖直方向的上方连接有l型的栅极氧化层,栅极氧化层与氧化层形成封闭空间,封闭空间的内部填充有n型多晶硅,氧化层的外部覆盖有ild氧化层i,p+区域的竖直方向的左侧设有ild氧化层ii,p+区域的竖直方向的右侧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浅n+源极区域、浅p型基区;浅n+源极区域、浅p型基区的右侧与下一个l型的栅极氧化层的竖直方向相连;ild氧化层i、深n+源极区域、p+区域水平方向和ild氧化层ii组合形成一个沟槽,沟槽内部及其上方填充的是金属层。

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浅p型基区与栅极氧化层接触的位置形成垂直方向的沟道i,深p型基区与栅极氧化层接触的位置形成水平方向的沟道ii,沟道i与沟道ii的长度相同。

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形成p+区域、深p型基区、浅p型基区的掺杂离子是al;形成深n+源极区域、浅n+源极区域的掺杂离子是n或p。

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衬底是sic材料、外延层漂移区是sic材料外延,均是n型。

6、一种sic mosfet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提供一衬底;

8、s2、在衬底的上方外延生长外延层漂移区;

9、s3、向外延层漂移区的上方注入高能离子形成若干个凹槽区即形成深p型基区,相邻的深p型基区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

10、s4、相邻两个深p型基区之间通过离子注入形成浅p型基区;

11、s5、在深p型基区的右侧注入p+区域,其注入深度比深p型基区浅0.3~0.7um,浓度大于1019/cm3;

12、s6、自浅p型基区的右侧部分区域至p+区域的左侧进行干法刻蚀,形成沟槽,刻蚀深度保证p+区域的底部留有0.1~0.5um的空间,使p+区域、深p型基区形成l型分布;

13、s7、通过掩膜窗口在浅p型基区的上方注入浅n+源极区域,在深p型基区的垂直方向与p+区域的水平方向的连接处,注入深n+源极区域,两处n+源极区域的深度在0.1~0.5um之间,浓度大于1020/cm3;

14、s8、在碳膜覆盖下进行激活处理,激活温度在1600℃以上;

15、s9、在步骤s8完成后的模型上表面通过高温氧化形成栅极氧化层,其厚度在30~60nm之间,并且在no气氛中退火30min以上;

16、s10、在沟槽中淀积n型多晶硅,并且通过反刻或者cmp平坦化技术去除沟槽以外其他位置的n型多晶硅;

17、s11、通过二氧化硅做刻蚀掩膜去除沟槽中的部分n型多晶硅,形成一个新的沟槽,然后使用湿法将掩膜层连同栅氧形成过程中多余的栅极氧化层去除,仅保留n型多晶硅左侧和下方的l型的栅极氧化层;

18、s12、氧化n型多晶硅,在n型多晶硅的上方及右侧形成氧化层,氧化层与栅极氧化层形成封闭空间对n型多晶硅进行全保护,氧化层的厚度在50~200nm,氧化温度在1000℃附近,此温度不会对sic进行氧化;

19、s13、在步骤s12形成模型的上表面淀积ild氧化层,其材质是二氧化硅或者bpsg,厚度在400nm以上;

20、s14、通过光阻掩膜刻蚀掉部分ild氧化层,保留氧化层外部覆盖的ild氧化层i,及保留p+区域竖直方向与沟槽相接触部分的ild氧化层ii,其他部分漏出sic;为了保护sic不受损伤,通过干法加上湿法的方式进行刻蚀,即在干法刻蚀掉大部分ild氧化层后,使用boe进行缓慢刻蚀掉剩余的ild氧化层;

21、s15、在步骤s14形成的模型上方采用溅射工艺形成金属层,金属层包括形成欧姆接触的ni或电极金属al或alcu或ni+al或ni+alcu,所述金属层与sic接触的地方形成合金,该合金形成的温度大于850℃,金属层的厚度在4um以上,金属层完成后,采用钝化层工艺进行加工。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将p+区域设计成了平面mosfet,它不仅不影响阻断状态的器件安全性,同时相当于正向电流能力翻了一倍。与此同时,沟道i、沟道ii受同一个栅极控制,不仅充分利用了芯片面积,而且垂直方向和平行方向的两个mosfet的开启是同步的,实现了并联的可能。另外,当需要两个mosfet分开工作时,将其金属层或电极定义清楚即可实现,实现了器件在芯片层面的集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iC MOSFET,包括自下至上依次分布的衬底(301)、外延层漂移区(302)、金属层(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层漂移区(302)和金属层(101)之间自下至上依次设有L型的深P型基区(203-1)、条形的深N+源极区域(202-1);深N+源极区域(202-1)位于深P型基区(203-1)拐角处,其上平面与深P型基区(203-1)竖直方向的上平面持平,深N+源极区域(202-1)的右侧与L型的P+区域(201)的水平方向相连,深N+源极区域(202-1)的深度与P+区域(201)的水平方向的深度一致;深P型基区(203-1)竖直方向的上方连接有L型的栅极氧化层(204),栅极氧化层(204)与氧化层(204-1)形成封闭空间,封闭空间的内部填充有n型多晶硅(401),氧化层(204-1)的外部覆盖有ILD氧化层I(205-1),P+区域(201)的竖直方向的左侧设有ILD氧化层II(205-2),P+区域(201)的竖直方向的右侧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浅N+源极区域(202)、浅P型基区(203);浅N+源极区域(202)、浅P型基区(203)的右侧与下一个L型的栅极氧化层(204)的竖直方向相连;ILD氧化层I(205-1)、深N+源极区域(202-1)、P+区域(201)水平方向和ILD氧化层II(205-2)组合形成一个沟槽,沟槽内部及其上方填充的是金属层(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iC MOSFET,其特征在于,所述浅P型基区(203)与栅极氧化层(204)接触的位置形成垂直方向的沟道I(501),深P型基区(203-1)与栅极氧化层(204)接触的位置形成水平方向的沟道II(502),沟道I(501)与沟道II(502)的长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SiC MOSFET,其特征在于,形成P+区域(201)、深P型基区(203-1)、浅P型基区(203)的掺杂离子是Al;形成深N+源极区域(202-1)、浅N+源极区域(202)的掺杂离子是N或P。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SiC MOSFET,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301)是SiC材料、所述外延层漂移区(302)是SiC材料外延,均是N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iC MOSFET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ic mosfet,包括自下至上依次分布的衬底(301)、外延层漂移区(302)、金属层(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层漂移区(302)和金属层(101)之间自下至上依次设有l型的深p型基区(203-1)、条形的深n+源极区域(202-1);深n+源极区域(202-1)位于深p型基区(203-1)拐角处,其上平面与深p型基区(203-1)竖直方向的上平面持平,深n+源极区域(202-1)的右侧与l型的p+区域(201)的水平方向相连,深n+源极区域(202-1)的深度与p+区域(201)的水平方向的深度一致;深p型基区(203-1)竖直方向的上方连接有l型的栅极氧化层(204),栅极氧化层(204)与氧化层(204-1)形成封闭空间,封闭空间的内部填充有n型多晶硅(401),氧化层(204-1)的外部覆盖有ild氧化层i(205-1),p+区域(201)的竖直方向的左侧设有ild氧化层ii(205-2),p+区域(201)的竖直方向的右侧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浅n+源极区域(202)、浅p型基区(203);浅n+源极区域(202)、浅p型基区(203)的右侧与下一个l型的栅极氧化层(2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勇陈刚鲍舰商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科汉韵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