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织物黄变试剂及织物黄变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织物黄变试剂及织物黄变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82564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织物黄变试剂及织物黄变的方法,涉及日化产品技术领域。所述的织物黄变试剂包括质量百分比1%至3%的组氨酸溶液和细菌浓度为1*10<supgt;5</supgt;CFU/mL至9*10<supgt;5</supgt;CFU/mL的细菌悬液;所述细菌是指表皮葡萄球菌和藤黄微球菌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的组氨酸溶液的溶剂为含质量百分比0.15%至1%胰蛋白胨的生理盐水;所述的细菌悬液的溶剂为含质量百分比0.1%至0.2%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的生理盐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织物黄变试剂,可用于模拟织物黄变,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重现性,及数据可信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日化产品,尤其涉及抑制织物黄变的组合物、织物黄变试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需求从饱和型向品质型跃升,对洗涤产品需求从“希望把衣服洗干净”转变成“干净如新且久置不发黄”。此类需求慢慢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推动洗涤产品的创新。

2、织物出现黄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四种:一、纤维降解,因光、热、辐射、化学品和生物降解等因素造成纤维降解。二、添加剂,加入柔软剂、油类、荧光增白剂等化合物都会引起织物泛黄和变色。三、大气污染,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及臭氧也会引起织物泛黄。四、消费者的污染,出汗、香水、润肤膏、止汗剂及家庭洗涤漂白剂的残留物。原因四是衣领、腋窝和后背发黄的主要原因。

3、生活中,常用特定洗涤剂(漂渍液)去除织物上的黄渍,这种污渍依靠漂白渍不能有效去除,可能导致衣服发生串色或者变红的现象,造成织物的损害,并且无法复原。另外,市售的去渍产品多为含氯漂渍液,氧漂类产品需用热水浸泡,这些都会对织物有所损害。同时,安全绿色等效能也是消费者所关注的焦点。但是,业界并无良好的解决方案,能够抑制织物的黄变问题。

4、为了研究织物的黄变问题,建立可信稳定的测试方法是关键之一。手段之一是人体法。通过收集志愿者所穿着的白色衣物获得,但周期长,需要较多的志愿者配合;也可通过收集志愿者汗液对汗液成分进行分析,找出使织物黄变的物质。本法优点是最为接近真实情况,缺点是个体差异较大,且所需的实验成本较高,实验周期较长,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较难保证。手段之二是模拟法,通过微生物和特定物质在织物表面产生黄色变化。本法优点是稳定性好,均一性强,重复性强,时间成本少,缺点是和真实情况有一定差异性。

5、孙云嵩使用的人工汗液感染柞丝绸,发现人工汗液(组成为l-组氨酸盐酸盐-水合物、氯化钠、磷酸氢二钠十二水合物)中的无机盐和溶液的酸、碱值对黄变有一定的作用(孙云嵩,吴惠珍.光照下人工汗液浸渍柞丝绸的黄变探讨[j].纺织学报,1988(06):19-22.)。kwada采用人造汗及汗成分(组成为硫酸钾、尿素、氨水、尿酸、肌酸酐、精氨酸盐酸盐、葡萄糖和乳酸)处理布,放置或光照一段时间后,均出现黄变,对于棉织物来说,尿素、乳酸的影响较大(kwada.studies on the changes in quality of textile due to the sweat(part 3)[j].journal of home economics of japan,2010,13.)。谢仁章等人研究发现真丝的黄变与真丝中氨基酸的种类有关;色氨酸、酪氨酸和它们的黄变产物都能促进染料光褪色(谢仁章,邵建中,郑旭明.氨基酸及其黄变产物对染料光褪色的影响[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3,19(1):8.)。以上研究均说明汗液中的某些成分能导致织物黄变,但具体导致织物黄变的原因并不明晰,且以上研究均从化学角度出发,未考虑微生物对因汗液导致织物黄变的影响。winder l通过实验证实了羊毛黄变与细菌与高湿度的共同作用有关,但并未提及微生物的种类,以及微生物在羊毛黄变中所起的作用(winder l,baronian k,webber j,et al.unravelling the causes of wool yellowing:part ii involvementof bacteria[j].1998.)。

6、因此,迫切的需要开发一种模拟织物黄变的方法,这个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重现性,及数据可信性。同时,需要开发一种抑制织物黄变的抑制剂,抑制因微生物和汗液的组份导致的织物黄变。进一步地,抑制织物黄变的抑制剂还需要具备长效抑菌效果,赋予织物抵御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微生物和组氨酸共同作用导致的织物黄变的方法。该方法具有重复性强,结果稳定,可操作性好等特点。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织物黄变的组合物,能抑制微生物和组氨酸共同作用导致的黄变,并能赋予织物对细菌大于等于90%的长效抑菌率。

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抑制织物黄变的组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成分:

5、组份a,0.3%至1.5%;

6、组份b,0.2%至1%;

7、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15%至1%;

8、环糊精,0.2%至1.5%;

9、有机酸的盐,0.1%至1%;

10、薄荷醇,0.01%至0.2%;

11、余量为水;

12、所述的组份a选自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组合物:甲基甘氨酸二乙酸盐、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盐、环己二胺四乙酸盐、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盐、三乙撑四胺六乙酸盐、羟基乙叉二膦酸盐、乙二胺四甲叉膦酸盐,乙二胺-n,n'-二琥珀酸盐;所述的盐的阳离子部分为钠离子、钾离子、铵根离子的一种或多种;

13、所述的组份b选自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组合物:c8-c18烃基二甲基苄基铵盐、c8-c18烃基三甲基铵盐、氯化c8-c18烃基吡啶盐、溴化c8-c18烃基吡啶盐、c8-c18烃基乙基吗啉乙基硫酸酯盐、c8-c18烃基乙基吗啉甲基硫酸酯盐、氯己定醋酸盐、氯己定葡糖酸盐、双癸基二甲基铵盐、聚羟丙基二甲基铵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聚六亚甲基单胍盐酸盐;所述的烃基是指有碳原子、氢原子组成的链式或环式结构,双键数目选自0,1,2,3,4;铵盐的阴离子部分选自氯离子或溴离子的至少一种。

14、所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c10-c22烷基二甲基氧化胺、c10-c22烷基酰胺丙基氧化胺中的至少一种。

15、所述的有机酸的盐中有机酸部分选自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有机酸的盐的阳离子部分为钠离子、钾离子或铵根离子。

16、所述的环糊精选自α-环糊精、β-环糊精、γ-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羟乙基-β-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17、进一步的,抑制织物黄变组合物还可以包含ph调节剂、螯合剂、表面活性剂、香精、色素中的至少一种。

18、更进一步的,抑制织物黄变组合物还包含20%至40%乙醇。

19、上述的抑制织物黄变的组合物,可用于抑制微生物和组氨酸共同作用导致的织物黄变。

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织物黄变试剂,包括质量百分比1%至3%的组氨酸溶液和细菌浓度为1*105cfu/ml至9*105cfu/ml的细菌悬液;所述细菌是指表皮葡萄球菌和藤黄微球菌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21、所述的组氨酸溶液的溶剂为含质量百分比0.15%至1%胰蛋白胨的生理盐水。

22、所述的细菌悬液的溶剂为含质量百分比0.1%至0.2%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的生理盐水。优选的,所述的细菌悬液的溶剂为含质量百分比0.15%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的生理盐水。

23、本专利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织物黄变试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质量百分比1%至3%的组氨酸溶液和细菌浓度为1*105CFU/mL至9*105CFU/mL的细菌悬液;所述细菌是指表皮葡萄球菌和藤黄微球菌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2.一种织物黄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一种抑制织物黄变效果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织物黄变试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质量百分比1%至3%的组氨酸溶液和细菌浓度为1*105cfu/ml至9*105cfu/ml的细菌悬液;所述细菌是指表皮葡萄球菌和藤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丹黄亮钟正刚钟美李淑钰刘都树张利萍沈兵兵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