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接地开关及其具备引弧能力的触头组件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接地开关及其具备引弧能力的触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2499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地开关及其具备引弧能力的触头组件,属于中压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设计领域,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上设置有引弧装置或触发装置中的一个,所述动触头上设置有引弧装置或触发装置中的另一个,所述引弧装置包括向外伸出的用于在未合闸时与未设置引弧装置的触头发生引弧的引弧部和用于形变储能的储能装置,所述触发装置用于在未发生引弧时,挡止所述引弧部并使储能装置发生形变,并在所述引弧部与触发装置分离时,通过所述储能装置的释放形变储能,使引弧部先于动触头接触静触头。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接地开关结构相对复杂、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地开关及其具备引弧能力的触头组件,属于中压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急剧增加,电力电网及发电建设的规模不断加大,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中压接地开关是电网中使用量最大、应用最广的设备之一,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对电网运行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关于提高接地开关关合能力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2、受下级负载影响,接地开关关合时,有时会存在较大的关合电流,存在接地关合失败的风险。传统的接地开关,不具备引弧能力,用动触头头部拉弧和熄弧,容易出现预击穿位置距离接触部位太近,造成载流接触点触电烧伤,接触部位烧蚀严重会导致接地开关接地关合失败,使现场运行出现不安全因素。

3、申请公布号为cn10522588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文件,还公开了一种接地开关,如图1所示,该方案在静触头12侧设置设置有静引弧触子113,在动触头142侧设置有动引弧触头141。在合闸过程中,动引弧触头141和静引弧触子113先于静触头12和动触头142接触;在分闸过程中动引弧触头141和静引弧触子113晚于静触头12和动触头142分离,从而避免了在分合闸过程中电弧对动触头142和静触头12的烧蚀。还在静引弧触子113的末端设置回位弹簧114,同时保证动引弧触头141和静引弧触子113之间的可靠接触。

4、但是该方案在动静触头处均安装引弧零件,结构相对复杂、维护成本高,且降低了可靠性。

/>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地开关及其具备引弧能力的触头组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接地开关结构相对复杂、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包括:

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备引弧能力的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上设置有引弧装置或触发装置中的一个,所述动触头上设置有引弧装置或触发装置中的另一个,所述引弧装置包括向外伸出的用于在未合闸时与未设置引弧装置的触头发生引弧的引弧部和用于形变储能的储能装置,所述触发装置用于在未发生引弧时,挡止所述引弧部并使储能装置发生形变,并在所述引弧部与触发装置分离时,通过所述储能装置的释放形变储能,使引弧部先于动触头接触静触头。

4、通过在静触头上设置有引弧装置或触发装置中的一个,在动触头上设置有引弧装置或触发装置中的另一个,通过触发装置的挡止,使引弧部发生形变,并在引弧部与触发装置分离时,通过储能装置的释放形变储能,使引弧部先于动触头接触静触头。该方案设置一个储能装置和一个引弧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触头组件结构相对复杂、维护成本高的问题,提高可靠性。

5、当引弧装置与触发装置脱离接触后,储能装置释放能量为引弧装置提供额外动力,使引弧装置在原有合闸速度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速度,以更大的合闸速度转动到自身的极限位置,先接地动触头接触接地静触头,起到缩短预击穿后的燃弧时间的作用。

6、将发生电弧预击穿的位置和熄灭电弧的位置转移到接地静触头上触头接触部位以外其他部位,避免接触部位出现烧蚀,保证良好的通流能力,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7、进一步地,所述动触头上设置所述引弧装置,所述静触头上设置所述触发装置,所述引弧装置设置在动触头的侧面;所述触发装置设置在静触头的正上方,且具有一定宽度。

8、将触发装置设置在静触头上,引弧装置设置在动触头的侧面,并且触发装置设置在静触头的正上方,向外伸出一定长度。确保动触头带动引弧装置移动时,使引弧装置更容易与触发装置发生挡止,从而获得动力,先于动触头接触静触头,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9、进一步地,所述储能装置包括通过所述挡止产生形变的弹性件,所述引弧部设置在弹性件上。

10、储能装置包括通过挡止产生形变的弹性件,使得引弧装置可以获得更大的形变力,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11、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储能弹簧。

12、将弹性件设置为储能弹簧,材料易获取,装配方便,降低了成本。

13、进一步地,所述引弧部为球形引弧部。

14、有利于优化电场,避免尖端放电,提高断口耐压水平

15、一种接地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动触头和接地静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静触头上设置有引弧装置或触发装置中的一个,所述接地动触头上设置有引弧装置或触发装置中的另一个,所述引弧装置包括向外伸出的用于在未合闸时与未设置引弧装置的触头发生引弧的引弧部和用于形变储能的储能装置,所述触发装置用于在未发生引弧时,挡止所述引弧部并使储能装置发生形变,并在所述引弧部与触发装置分离时,通过所述储能装置的释放形变储能,使引弧部先于接地动触头接触接地静触头。

16、进一步地,所述接地动触头上设置有所述引弧装置,所述接地静触头上设置有所述触发装置,所述引弧装置设置在接地动触头的侧面;所述触发装置设置在接地静触头的正上方,向外伸出一定长度。

17、进一步地,所述引弧装置还包括通过所述挡止产生形变的弹性件,所述引弧部设置在弹性件上。

18、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储能弹簧。

19、进一步地,所述引弧部为球形引弧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引弧能力的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上设置有引弧装置或触发装置中的一个,所述动触头上设置有引弧装置或触发装置中的另一个,所述引弧装置包括向外伸出的用于在未合闸时与未设置引弧装置的触头发生引弧的引弧部和用于形变储能的储能装置,所述触发装置用于在未发生引弧时,挡止所述引弧部并使储能装置发生形变,并在所述引弧部与触发装置分离时,通过所述储能装置的释放形变储能,使引弧部先于动触头接触静触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引弧能力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上设置所述引弧装置,所述静触头上设置所述触发装置,所述引弧装置设置在动触头的侧面;所述触发装置设置在静触头的正上方,且具有一定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引弧能力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通过所述挡止产生形变的弹性件,所述引弧部设置在弹性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引弧能力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储能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引弧能力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部为球形引弧部。

6.一种接地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动触头和接地静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静触头上设置有引弧装置或触发装置中的一个,所述接地动触头上设置有引弧装置或触发装置中的另一个,所述引弧装置包括向外伸出的用于在未合闸时与未设置引弧装置的触头发生引弧的引弧部和用于形变储能的储能装置,所述触发装置用于在未发生引弧时,挡止所述引弧部并使储能装置发生形变,并在所述引弧部与触发装置分离时,通过所述储能装置的释放形变储能,使引弧部先于接地动触头接触接地静触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地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动触头上设置有所述引弧装置,所述接地静触头上设置有所述触发装置,所述引弧装置设置在接地动触头的侧面;所述触发装置设置在接地静触头的正上方,向外伸出一定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地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通过所述挡止产生形变的弹性件,所述引弧部设置在弹性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地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储能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地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部为球形引弧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引弧能力的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上设置有引弧装置或触发装置中的一个,所述动触头上设置有引弧装置或触发装置中的另一个,所述引弧装置包括向外伸出的用于在未合闸时与未设置引弧装置的触头发生引弧的引弧部和用于形变储能的储能装置,所述触发装置用于在未发生引弧时,挡止所述引弧部并使储能装置发生形变,并在所述引弧部与触发装置分离时,通过所述储能装置的释放形变储能,使引弧部先于动触头接触静触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引弧能力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上设置所述引弧装置,所述静触头上设置所述触发装置,所述引弧装置设置在动触头的侧面;所述触发装置设置在静触头的正上方,且具有一定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引弧能力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通过所述挡止产生形变的弹性件,所述引弧部设置在弹性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引弧能力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储能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引弧能力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部为球形引弧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钊宗恒达李长鹏张磊赵莹崔宇卢鹏旭王帅普
申请(专利权)人:许继德理施尔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