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分布式光伏规模化接入背景下配电网运行改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分布式光伏规模化接入背景下配电网运行改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82384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光伏规模化接入背景下配电网运行改善方法。首先,给出了基于二阶锥松弛的配电网动态最优潮流基本模型;其次,针对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运行的影响,提出了主动管理、需求响应、网络重构的3种改善措施,以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为目标建立基于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的配电网优化模型。最后,采用改进的节点配电系统进行了算例仿真,并对不同节点分布式光伏规模化消纳能力进行了评估,验证了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配电,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布式光伏规模化接入背景下配电网运行改善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配电网网络结构及潮流分布的变化,逐步体现若干问题,其中,若在用电负荷小、供电能力弱的区域集中连片开发低压分布式光伏,则会严重超出配电网承载能力。在分布式光伏大发时刻(如:午间10点至14点时刻)可能引起潮流反送现象,导致配电变压器反向重过载以及台区用户过电压,严重影响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

2、现有技术中,传统基于支路潮流模型的配电网最优潮流模型,是指当系统的结构参数和负荷情况都已给定时,调节可利用的控制变量来找到能满足所有运行约束条件,并使系统的某一性能指标达到最优值下的潮流分布。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模型的调节可以优化潮流,以降低分布式光伏加装对配电网的影响。但是,最优潮流是一个典型的非凸非线性优化问题,且由于约束的复杂性使得其求解难度较大。虽然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种方法,并且在部分场合有所应用,但是要大规模实用化,满足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还有不少问题要解决。

3、在此背景下,对含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进行有效准确的优化控制,合理评估分布式光伏规模化消纳能力,是这一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方法,通过对模型改进从而减少分布式光伏入网对配电网的影响,使其安全经济运行。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光伏规模化接入背景下配电网运行改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a,对基于支路潮流模型的配电网最优潮流模型进行相角松弛和二阶锥松弛凸化处理,再将单时段扩展到多时段,建立基于二阶锥松弛的配电网动态最优潮流基本模型;

4、步骤b,增加改善措施,所述改善措施设有主动管理、需求响应和网络重构,并将所述改善措施加入所述配电网动态最优潮流基本模型;

5、步骤c,基于所述步骤b获得的所述配电网动态最优潮流基本模型,并以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为目标建立基于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的动态最优潮流优化模型;

6、步骤d,所述动态最优潮流优化模型通过节点配电系统进行算例仿真,并对各节点分布式光伏规模化消纳能力进行评估。

7、可选的,所述步骤b还包括:

8、步骤b1:所述主动管理的改善措施包括有载调压变压器调节、分组投切电容器组离散无功补偿、静止无功补偿器连续无功调节、储能系统有功调节以及光伏逆变器有功和无功调节。

9、可选的,所述步骤b1还包括:

10、建立所述主动管理的模型,并分别建立有载调压变压器、电容器组、静止无功补偿器、储能系统的模型。

11、可选的,所述步骤b1还包括:

12、所述主动管理的模型还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模型;

13、将所述主动管理的模型代入所述配电网动态最优潮流基本模型中。

14、可选的,所述步骤b还包括:

15、步骤b2:建立基于分时电价的需求响应的模型,将所述需求响应的模型代入所述配电网动态最优潮流基本模型中。

16、可选的,所述步骤b2还包括:

17、获得由配电网总负荷功率与分布式光伏功率作差得到的净负荷功率构成的数据集,并通过聚类算法将指定时段内的净负荷需求数据点划分到数个独立且互斥的簇中,每个簇对应制定不同的电价;

18、将所述电价对应代入所述需求响应的模型中。

19、可选的,所述步骤b还包括:

20、步骤b3:建立所述网络重构的模型,模型中通过对配电网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的组合状态进行动态调整,以改变调度周期内的网络潮流分布;

21、将所述网络重构的模型代入所述配电网动态最优潮流基本模型中。

22、可选的,所述步骤b3还包括:

23、计及支路开关状态,并通过大m法对所述动态最优潮流优化模型中欧姆定律的约束、支路容量的约束和支路电流的约束进行修正。

24、可选的,所述步骤c还包括:

25、以最小化配电网反向潮流、节点电压偏差、线路有功损耗与光伏有功削减惩罚之和为目标,并采用理想点法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面向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26、可选的,所述步骤d中的节点配电系统为改进的ieee 33节点辐射状配电系统,并将所述改进的ieee 33节点辐射状配电系统作为基本算例,且各节点负荷设定值作为峰值负荷,采用相同的负荷曲线;所述节点配电系统还包含分布式光伏的节点,并以光伏装机容量作为峰值光照点,采用相同的光照曲线。

27、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的分布式光伏规模化接入背景下配电网运行改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8、本专利技术通过针对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运行的影响,提出主动管理、需求响应、网络重构的3种改善措施,建立优化模型,并以此对含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进行有效准确的优化控制,同时可合理评估分布式光伏规模化消纳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布式光伏规模化接入背景下配电网运行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3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的节点配电系统为改进的IEEE 33节点辐射状配电系统,并将所述改进的IEEE 33节点辐射状配电系统作为基本算例,且各节点负荷设定值作为峰值负荷,采用相同的负荷曲线;所述节点配电系统还包含分布式光伏的节点,并以光伏装机容量作为峰值光照点,采用相同的光照曲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光伏规模化接入背景下配电网运行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肖阳薛勇杜宇王航星刘爽唐震方常冉陈艳波田昊欣张瑞芯张智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西峡县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