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搅拌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1141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3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搅拌反应器,包括罐体、电机、罐盖和握把,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罐体顶部的后侧,所述罐盖通过合页活动连接于罐体顶部的前侧,所述握把固定连接于罐盖的顶部,所述罐盖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挡块。通过设置挡块、壳体、定位结构、控制结构、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的配合使用,向下拉动拉杆,带动控位件向下移动,控位件通过导向通孔带动两侧控位柱向着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控位柱带动控位杆与控位柱进行同向移动,解决了现有搅拌釜反应器顶部所设的罐盖通常缺少对其在罐体顶部进行位置固定的结构,在运输时易因惯性而导致罐盖打开,使杂物落入罐体内,对搅拌釜反应器的使用造成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搅拌釜式反应器,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搅拌反应器


技术介绍

1、搅拌釜式反应器常用于微生物发酵,化学合成等研究与应用在现代化工生产中,混合在包括化工产品的加工等许多生产,工业上应用的搅拌釜式反应器有成百上千种,按反应物料的相态可分成均相反应器和非均相反应器两大类,非均相反应器包括固-液反应器,液-液反应器,气-液反应器和气-液-固三相反应器,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搅拌釜反应器顶部所设的罐盖通常缺少对其在罐体顶部进行位置固定的结构,在运输时易因惯性而导致罐盖打开,使杂物落入罐体内,对搅拌釜反应器的使用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搅拌反应器,具备可对罐盖进行位置固定,防止运输时罐盖在摇晃下打开,从而使罐体内落入杂物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搅拌釜反应器顶部所设的罐盖通常缺少对其在罐体顶部进行位置固定的结构,在运输时易因惯性而导致罐盖打开,使杂物落入罐体内,对搅拌釜反应器的使用造成影响的问题。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搅拌反应器,包括罐体、电机、罐盖和握把,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罐体顶部的后侧,所述罐盖通过合页活动连接于罐体顶部的前侧,所述握把固定连接于罐盖的顶部,所述罐盖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底部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控制结构,所述壳体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口,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口。

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限位杆和两个活动杆,两个活动杆分别设置于限位杆的两侧,两个所述活动杆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活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卡杆,所述活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位杆。

4、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控制结构包括拉杆和两个控位件,两个控位件分别固定连接于拉杆顶部的两侧,所述控位件的前侧开设有导向通孔,所述拉杆前侧的底部开设有下拉通口。

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前侧开设有与限位杆配合使用的限位通孔。

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控位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与导向通孔配合使用的控位柱,所述控位柱靠近导向通孔内壁的一侧与导向通孔的内壁相接触。

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杆靠近限位通孔内壁的一侧与限位通孔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弹簧远离活动杆的一侧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卡杆靠近挡块的一侧与挡块的表面相接触,所述定位卡杆靠近第一通口内壁的一侧与第一通口的内壁相接触。

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拉杆靠近第二通口内壁的一侧与第二通口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控位件的后侧与控位杆前侧的表面相接触。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技术通过设置挡块、壳体、定位结构、控制结构、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的配合使用,向下拉动拉杆,带动控位件向下移动,控位件通过导向通孔带动两侧控位柱向着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控位柱带动控位杆与控位柱进行同向移动,解决了现有搅拌釜反应器顶部所设的罐盖通常缺少对其在罐体顶部进行位置固定的结构,在运输时易因惯性而导致罐盖打开,使杂物落入罐体内,对搅拌釜反应器的使用造成影响的问题。

11、2、本技术通过设置定位结构,能够配合挡块使用,对罐盖的位置进行固定。

12、3、本技术通过设置控制结构,能够带动定位卡杆进行移动,使定位卡杆脱离对挡块的接触,解除对罐盖位置的固定。

13、4、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通孔,能够配合限位杆使用,对活动杆在壳体内腔中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

14、5、本技术通过设置控位柱,能够在导向通孔的带动下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控位杆进行移动,通过设置控位杆,能够带动活动杆进行移动。

15、6、本技术通过设置弹簧,能够在弹簧受到活动杆挤压后产生推力,推动活动杆进行移动,通过设置活动杆,能够带动定位卡杆进行移动,通过设置第一通口,能够对定位卡杆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

16、7、本技术通过设置拉杆,能够带动控位件进行移动,通过设置第二通口,能够对拉杆的位置进行限制,通过设置控位件,能够依靠其所开设的导向通孔带动控位柱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控位杆进行移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搅拌反应器,包括罐体(1)、电机(2)、罐盖(3)和握把(4),所述电机(2)固定连接于罐体(1)顶部的后侧,所述罐盖(3)通过合页活动连接于罐体(1)顶部的前侧,所述握把(4)固定连接于罐盖(3)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盖(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挡块(5),所述挡块(5)的底部设置有壳体(6),所述壳体(6)的内腔设置有定位结构(7),所述壳体(6)的内腔设置有控制结构(8),所述壳体(6)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口(9),所述壳体(6)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口(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搅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7)包括限位杆(701)和两个活动杆(702),两个活动杆(702)分别设置于限位杆(701)的两侧,两个所述活动杆(702)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703),所述活动杆(7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卡杆(704),所述活动杆(7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位杆(70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搅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结构(8)包括拉杆(801)和两个控位件(802),两个控位件(802)分别固定连接于拉杆(801)顶部的两侧,所述控位件(802)的前侧开设有导向通孔(803),所述拉杆(801)前侧的底部开设有下拉通口(80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搅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702)的前侧开设有与限位杆(701)配合使用的限位通孔(11)。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搅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位杆(70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与导向通孔(803)配合使用的控位柱(12),所述控位柱(12)靠近导向通孔(803)内壁的一侧与导向通孔(803)的内壁相接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搅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701)靠近限位通孔(11)内壁的一侧与限位通孔(11)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弹簧(703)远离活动杆(702)的一侧与壳体(6)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卡杆(704)靠近挡块(5)的一侧与挡块(5)的表面相接触,所述定位卡杆(704)靠近第一通口(9)内壁的一侧与第一通口(9)的内壁相接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搅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801)靠近第二通口(10)内壁的一侧与第二通口(10)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控位件(802)的后侧与控位杆(705)前侧的表面相接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搅拌反应器,包括罐体(1)、电机(2)、罐盖(3)和握把(4),所述电机(2)固定连接于罐体(1)顶部的后侧,所述罐盖(3)通过合页活动连接于罐体(1)顶部的前侧,所述握把(4)固定连接于罐盖(3)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盖(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挡块(5),所述挡块(5)的底部设置有壳体(6),所述壳体(6)的内腔设置有定位结构(7),所述壳体(6)的内腔设置有控制结构(8),所述壳体(6)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口(9),所述壳体(6)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口(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搅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7)包括限位杆(701)和两个活动杆(702),两个活动杆(702)分别设置于限位杆(701)的两侧,两个所述活动杆(702)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703),所述活动杆(7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卡杆(704),所述活动杆(7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位杆(70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搅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结构(8)包括拉杆(801)和两个控位件(802),两个控位件(802)分别固定连接于拉杆(801)顶部的两侧,所述控位件(802)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军戴国伟谈有彪高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阿科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