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便拆卸的密肋楼盖加强膜壳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很多建筑物采用了现浇砼楼板的施工方法,密肋楼盖是现浇砼楼板的一种,由现浇混凝土板、现浇混凝土纵横肋梁、现浇混凝土框架梁、扁梁等彼此结成密肋楼盖的网状正交框架结构。网格形密肋的空心楼板,提高了楼盖的整体性能、抗震性能和强度,减少楼盖厚度,减轻结构重,传力途径明确,双向受力传力性能基本相同,采用密肋楼盖结构体系最大的优点是:结构好、材料省、重量轻、造价低、施工速度快。现存问题在于:与现浇密肋楼盖砼楼板配套的密肋楼盖膜壳在施工时要大量重复使用,而在实际施工拆卸过程中,密肋楼盖膜壳的报废率较高,一般是由于膜壳拆卸碰撞以及混凝土水化放热以及养护过程中膜壳自身的永久变形所导致的,而随着密肋梁高度升高,密肋楼盖膜壳拆除工艺难度进一步加大。
2、相对于多项已有的相关专利包含以下区别特点:如申请号为cn02117552.7的“一种现浇砼密肋楼盖成型用模壳”专利技术专利,它的膜壳采用直角边过渡,导致应力集中现象发生;该专利技术侧重于凸台设计以减轻结构肋梁重量,可能导致结构实际强度不足设计强度的问题。如申请号为cn00203695.9的“一种组合砼肋楼盖板”技术专利,它是由预制薄板、膜壳、暗肋、上板组成,由于膜壳与预制薄板是分开的,使得膜壳体内的预制底板、暗肋、上板不能整体受力,不能参与整体受力,易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提高脱模速率、保证密肋楼盖膜壳使用寿命、减少工期并降低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首先提出了一种方便拆卸的密肋楼盖加强膜壳,包括结构模板、加劲肋、法兰边、气孔阀门和辅助滑轮组,结构模板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内部设有内腔,结构模板内腔的内壁上沿横向、纵向以及对角线布设有多根加劲肋,所述底板上、在底板中心到四条棱边垂线的中心处均开设有气孔阀门,所述气孔阀门将结构模板的内腔与外界贯通,所述气孔阀门在内腔内设有凸出的气嘴,所述气嘴通过软管与气泵连接,结构模板的开口均向外延伸出法兰边,法兰边与结构模板的底板相互平行,所述结构模板内腔内固定有多个辅助滑轮组。
3、采用上述结构,结构模板内侧沿横向、纵向以及对角线布设有多根加劲肋以增强结构稳定性,气孔阀门开设在底板上应力最小的位置,将开孔的影响减到最小,同时气孔阀门在内腔内设有凸出的气嘴,气嘴通过软管与气泵连接实现辅助脱模功能,这样提高了密肋楼盖膜壳的强度,在提高密肋楼盖膜壳的使用寿命的前提下,还提高了脱模的速率。
4、本实施方式中,结构模板包括四块侧板和一块底板,四个侧板首尾相连并与底板连接围合形成底部开口面积大于底板面积的内腔,底板与每一侧板之间通过弧形的连接面连接形成第一圆弧过渡段,相邻侧板之间也通过弧形的连接面连接形成第二圆弧过渡段,第一圆弧过渡段和第二圆弧过渡段的圆弧尺寸与密肋梁侧边斜率相匹配,通过第一圆弧过渡段和第二圆弧过渡段可以减小应力集中现象。
5、本实施方式中,对角线加劲肋位于结构模板内腔内、沿相对布设的第一圆弧过渡段的中心线布设且穿过底板的中心,相邻横向加劲肋间距相同,相邻纵向加劲肋间距相同,且横向加劲肋与纵向加劲肋相互垂直。
6、本实施方式中,加劲肋采用矩形截面的加劲肋。
7、本实施方式中,结构模板内腔内安装有四组辅助滑轮组,四组辅助滑轮组对应安装在底板四条棱所在位置,辅助滑轮组包括滑轨结构和连结结构,滑轨结构通过两端的连结结构固定在结构模板内腔内,使得滑轨结构与底板上对应的棱平行。
8、本实施方式中,滑轨结构由两端粗中间细的光滑圆柱体构成,所述滑轨结构作为定滑轮与绳索连接,防止绳索在施力过程中偏移;连结结构为l型,连结结构的中部固定在滑轨结构的两端,连结结构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侧板和底板上。
9、采用上述结构,一方面,在脱模时,辅助滑轮组可以作为与绳索连接的着力点,方便密肋楼盖加强膜壳的脱模,另一方面,在支撑时,连结结构的两端分别与侧板和底板连接,作为支撑与荷载传递构件,减小了结构模板形变的几率,提高了结构模板的强度。
10、本实施方式中,每组辅助滑轮组的两个连结结构分别位于底板对应棱长度的1/3与2/3处。
11、本实施方式中,气嘴的外部形状为中间粗两端细异型圆柱结构,这样利用软管的径向延展性,软管安装在气嘴上后保证外接软管与气嘴连接气密性良好,气嘴内部气体通道为进口小出口大的圆台形,利用流体伯努利原理,加快了气体流动速度。
1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结构模板、加劲肋、法兰边、气孔阀门通过高分子树脂材料一体化浇筑成型。
13、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密肋楼盖加强膜壳施工方法,利用上述的密肋楼盖加强膜壳进行施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4、步骤一、密肋楼盖支模架按照设计布置图搭设,铺设水平模板;
15、步骤二、在楼板模板上放线,弹出主梁和肋梁中心线,根据密肋楼盖加强膜壳的具体尺寸弹出肋梁中心线距离密肋楼盖加强膜壳边缘的安装控制线;
16、步骤三、将密肋楼盖加强膜壳按设计摆放,使得底板紧贴模板不能有缝隙;
17、步骤四,用铁钉将密肋楼盖加强膜壳四个角固定在模板上,相邻密肋楼盖加强膜壳之间缝隙采用低标号水泥砂浆填充,待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再用铁皮密封;
18、步骤五,密肋楼盖加强膜壳安装完后,在密肋楼盖加强膜壳外表面刷上一层脱模剂,并在底板外侧、气孔阀门上粘贴油性纸封堵,而后进行框架梁、肋梁钢筋绑扎;
19、步骤六,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布料与振捣同步进行;
20、步骤七,待混凝土养护完成,搭设密肋楼盖加强膜壳拆除操作平台;
21、步骤八,密肋楼盖加强膜壳拆除时,采用两人一组,首先拆掉铁皮和砂浆填充料,第一人在拆模操作平台上,第二人在地面上,第一人将绳子穿过密肋楼盖加强膜壳内相对的辅助滑轮组,通过软管将气泵的出气口与气孔阀门的气嘴连接,第一人握持另一对未穿绳子的辅助滑轮组,第二人在拆模操作平台下将穿过辅助滑轮组的绳子施加向下的力,同时打开气泵开关,向气孔阀门内鼓气,使得混凝土与密肋楼盖加强膜壳之间形成气隙,使得密肋楼盖加强膜壳拆除落入第一人手中;
22、步骤九,对密肋楼盖加强膜壳清理检查,将变形的剔除,其余分类堆放,便于周转使用。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4、(1)本专利技术结构模板内侧沿横向、纵向以及对角线布设有多根加劲肋以增强结构稳定性,气孔阀门开设在底板上应力最小的位置,将开孔的影响减到最小,同时气孔阀门在内腔内设有凸出的气嘴,气嘴通过软管与气泵连接实现辅助脱模功能,一方面,提高了密肋楼盖膜壳的强度,提高了密肋楼盖膜壳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脱模的速率。
25、(2)本专利技术设置了辅助滑轮组,一方面,在脱模时,辅助滑轮组可以作为与绳索连接的着力点,方便密肋楼盖加强膜壳的脱模,另一方面,在支撑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拆卸的密肋楼盖加强膜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模板、加劲肋、法兰边、气孔阀门和辅助滑轮组,结构模板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内部设有内腔,结构模板内腔的内壁上沿横向、纵向以及对角线布设有多根加劲肋,所述底板上、在底板中心到四条棱边垂线的中心处均开设有气孔阀门,所述气孔阀门将结构模板的内腔与外界贯通,所述气孔阀门在内腔内设有凸出的气嘴,所述气嘴通过软管与气泵连接,结构模板的开口均向外延伸出法兰边,法兰边与结构模板的底板相互平行,所述结构模板内腔内固定有多个辅助滑轮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拆卸的密肋楼盖加强膜壳,其特征在于:结构模板包括四块侧板和一块底板,四个侧板首尾相连并与底板连接围合形成底部开口面积大于底板面积的内腔,底板与每一侧板之间通过弧形的连接面连接形成第一圆弧过渡段,相邻侧板之间也通过弧形的连接面连接形成第二圆弧过渡段,第一圆弧过渡段和第二圆弧过渡段的圆弧尺寸与密肋梁侧边斜率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拆卸的密肋楼盖加强膜壳,其特征在于:对角线加劲肋位于结构模板内腔内、沿相对布设的第一圆弧过渡段的中心线布设且穿过底板的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便拆卸的密肋楼盖加强膜壳,其特征在于:加劲肋采用矩形截面的加劲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拆卸的密肋楼盖加强膜壳,其特征在于:结构模板内腔内安装有四组辅助滑轮组,四组辅助滑轮组对应安装在底板四条棱所在位置,辅助滑轮组包括滑轨结构和连结结构,滑轨结构通过两端的连结结构固定在结构模板内腔内,使得滑轨结构与底板上对应的棱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便拆卸的密肋楼盖加强膜壳,其特征在于:滑轨结构由两端粗中间细的光滑圆柱体构成,所述滑轨结构作为定滑轮与绳索连接,连结结构为L型,连结结构的中部固定在滑轨结构的两端,连结结构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侧板和底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便拆卸的密肋楼盖加强膜壳,其特征在于:每组辅助滑轮组的两个连结结构分别位于底板对应棱长度的1/3与2/3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拆卸的密肋楼盖加强膜壳,其特征在于:气嘴的外部形状为中间粗两端细异型圆柱结构,气嘴内部气体通道为进口小出口大的圆台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拆卸的密肋楼盖加强膜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模板、加劲肋、法兰边、气孔阀门通过高分子树脂材料一体化浇筑成型。
10.一种密肋楼盖加强膜壳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5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密肋楼盖加强膜壳,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拆卸的密肋楼盖加强膜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模板、加劲肋、法兰边、气孔阀门和辅助滑轮组,结构模板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内部设有内腔,结构模板内腔的内壁上沿横向、纵向以及对角线布设有多根加劲肋,所述底板上、在底板中心到四条棱边垂线的中心处均开设有气孔阀门,所述气孔阀门将结构模板的内腔与外界贯通,所述气孔阀门在内腔内设有凸出的气嘴,所述气嘴通过软管与气泵连接,结构模板的开口均向外延伸出法兰边,法兰边与结构模板的底板相互平行,所述结构模板内腔内固定有多个辅助滑轮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拆卸的密肋楼盖加强膜壳,其特征在于:结构模板包括四块侧板和一块底板,四个侧板首尾相连并与底板连接围合形成底部开口面积大于底板面积的内腔,底板与每一侧板之间通过弧形的连接面连接形成第一圆弧过渡段,相邻侧板之间也通过弧形的连接面连接形成第二圆弧过渡段,第一圆弧过渡段和第二圆弧过渡段的圆弧尺寸与密肋梁侧边斜率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拆卸的密肋楼盖加强膜壳,其特征在于:对角线加劲肋位于结构模板内腔内、沿相对布设的第一圆弧过渡段的中心线布设且穿过底板的中心,相邻横向加劲肋间距相同,相邻纵向加劲肋间距相同,且横向加劲肋与纵向加劲肋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便拆卸的密肋楼盖加强膜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卿信强,陈镜丞,王力东,杨瑛,韩艳,杨益文,庞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