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杂交种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801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方法,包括选配亲本、适期播种、适宜行比、合理密植、去杂去劣措施,采用正交“48-2×8”或反交“8×48-2”配制“川农单交10号”。“川农单交10号”玉米单交种产量高,21个区试点平均亩产457.9公斤,比对照“七三单交”增加24.16%,居所有试种和旁试种的第一位。一般制种亩产200-250公斤,比制“七三单交”增产20%以上,比“七三单交”抗大斑病,轻感小斑病,抗青枯病和纹枯病,抗倒伏。(*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玉米杂交种的生产方法,属于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
西南山区自然条件十分复杂,自然灾害频繁,玉米栽培技术粗放,生产水平低,适应该区种植的玉米杂交种“七三单交”已连继种植近20年,抗病性逐渐衰退,产量潜力已充分发挥且逐年下降,继续种植该杂交种,已不可能再有效地提高山区玉米生产水平。“七三单交”的两个亲本“77”和“330”均是已使用了20多年的老自交系,由于生活力衰退,抗病性降低,产量下降,致使种子生产的投入不断增加,而产出却越来越小,成本逐年上升,因此,要进一步发展西南山区玉米生产的当务之急就只能是选育和推广新的优良杂交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提供一个适合四川省山区及西南山地种植,综合性状比“七三单交”更优,又具有制种优势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同时改进种子生产技术,以提高种植地区的玉米生产水平和种子生产效益。一种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方法,包括选配亲本、适期播种、适宜行比、合理密植、去杂去劣措施。采用正交“48-2×8”或反交“8×48-2”配制“川农单交10号”。“川农单交10号”的组合“48-2×8”或反交“8×48-2”亲本自交系“48-2”为自选系,“8”为外引改良系。“川农单交10号”的种子生产技术建立亲本种子的梯级繁殖体系,除一般正常的制种程序外,还特用姊姝种技术和雄性不育技术以有效地提高制种质量和产量。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玉米杂交种“川农单交10号”于1990—1991年参加四川省玉米区试山区组试验,1990年平均亩产381.1公斤,比对照“七三单交”增产9.1%;1991年平均亩产367.4公斤,比对照增产12.2%,两年均居第一位,是近十余年来我省通过山区组区试增产幅度最高的一个杂交种,1991年还参加了四川省区试组织的生产试验,五点平均亩产357.1公斤,比对照“七三单交”亩产12.2%。1992年“川农单交10号”作为旁试种参加了西南玉米区试,21个试点平均亩产457.9公斤,比对照“七三单交”增加24.16%,居所有参试种和旁试种的第一位。1992年四川省大面积示范“川农单交10号”2709亩,平均亩产432.7公斤,比对照“七三单交”增产14.4%,其中雅安市示范1109亩,平均亩产498.3公斤,比“七三单交”增产21.3%;沐川县示范100亩,平均亩产395.5公斤,比对照增产13.83%;丹棱县示范1500亩,平均亩产504.2公斤,比对照增产8.5%。“川农单交10号”抗大斑病,轻感小斑病,抗青枯病和纹枯病,抗倒伏,优于“七三单交”的抗性。“川农单交10号”一般制种亩产200—250公斤,比制“七三单交”增产20%以上,采用姊姝种技术制种,还可比一般制种增产25%以上。下面叙述具体实施例方式1、“川农单交10号”的选育“川农单交10号”的组合是“48-2×8”,于1987年组配,1988年参加小区比较试验,1989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引种试验,1990—1991年参加四川省山区组试验,并进行生产试验,1992年作为旁试种参加西南区试并进行大面积示范,于1993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亲本自交系“48—2”的特征特性自交系“48—2”系按我们倡导的“玉米群体改良与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其基础群体为优良杂交种“M017×340”与六个优良杂交种组配而成。已于1992年12月通过省级技术鉴定,鉴定认为是一个属国内领先水平的高产、高抗、高配合力的“三高”自交系。春播全生育期约125天,幼苗胚叶卵园形,叶鞘淡紫色,叶片嫩绿,叶沿波状,出苗好,长势旺,成苗率高,成株高230公分左右,穗位高约80公分,总叶片18—19叶,叶色深绿,穗下叶略披,穗上叶斜冲,抗大小斑病,中抗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植株持绿期长,雄穗发达,分枝十余个,花药紫红色,粉量充足,散粉性好,单株散粉持续期约7天,雌穗花丝红色(间有个别白丝果穗),富粘性,茸毛多,果穗长锥型,籽粒黄色,中间型编硬,轴白色,雌雄开花协调,授粉良好。“48—2”还有一系列姊姝系,并转育有G、ES、S、T、C等多种胞质的不育系,可以根椐需要采用姊姝种技术和不育化技术制种,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3、亲本自交系“8”的特征特性自交系“8”源引美国自交系“B84”经回交改良选育而成。春播生育期约126天,幼苗绿色,叶沿略呈波状,苗势旺,成株株高180—200公分,穗位高70—80公分,总叶片数18—19叶,穗下叶窄长,穗上叶较短略上举,抗大小斑病,中抗纹枯病,抗矮花叶病,未发现青枯病和丝黑穗病,雄穗大小中等,散粉性好,花粉充足,雌穗花丝淡紫色,茸毛较多,果穗筒形,每穗14—16行,籽粒黄色,中间偏硬型,穗轴白色,出籽率84%左右。4、“川农单交10号”的特征特性“川农单交10号”中熟编晚,春播全生育期130天,株高257公分,苗期长势旺,成株19叶,着叶较稀,叶片较狭窄,穗上叶斜举上冲,株型较紧凑,秆硬抗倒,根系发达,耐旱性较好,雄穗花药紫色,散粉良好,粉量充足,雌穗花丝淡红色,雌雄花期协调,果穗筒形,穗长20公分左右,每穗14—16行,籽粒黄色,马齿型,千粒重330克,出籽率86%。5、“川农单交10号”的制种技术正反交均可,以春播为佳,正交制种母父本比例5—7∶1,母本“48—2”亩植3500—4000株,父本“8”亩植4000—4500株,父本与母本同期播种占20%,母本见针时,播第二期父本,占60%,母本一叶一心播第三期父本20%。反交制种母父本比例8—10∶1,母本“8”亩植4500—5000株,父本“48—2”亩植3800—4200株,先播母本“8”,母本见针播第一期父本20%,母本一叶一心播第二期父本占60%,母本二叶一心播第三期父本20%。6、“川农单交10号”的栽培技术“川农单交10号”主要适用我省盆周边缘山区及西南山地种植,以春播为佳,亩植2800—3000株,增施磷肥,施足底肥,苗期适当控制氮肥,见展叶差为5时重施穗肥,成熟后适当晚收3—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方法,包括选配亲本、适期播种、适宜行比、合理密植、去杂去劣措施,其特征在于:采用正交“48-2×8”或反交“8×48-2”配制“川农单交10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方法,包括选配亲本、适期播种、适宜行比、合理密植、去杂去劣措施,其特征在于采用正交“48-2×8”或反交“8×48-2”配制“川农单交10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适宜行比为正交制种母父本比例是5—7∶1,反交制种母父本比例是8—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合理密植为正交制种母本“48—2”亩植3500—4000株,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廷昭刘礼超倪昔玉雷本鸣潘光堂黄玉碧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