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898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液分离器,它包括封闭的壳体(1)、位于壳体(1)内的进液管(2)和出气管(3),所述的出气管(3)的底端设有第一回油孔(3.1),所述的出气管(3)的出口端设有第二回油孔(3.2),所述的进液管(2)的进口端伸出壳体(1)的侧壁之外,所述的出气管(3)的出口端还设有一倒U型出气管(4),所述的倒U型出气管(4)的出口端向下伸出壳体(1)的底端之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液分离器具有节省安装空间,不与空调系统中其他部件发生干涉的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本技术涉及空调系统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用于分离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 的气液分离器。技术背景在空调系统中气液分离器的主要作用是将回到压缩机回气管前的低压低温气液 两相制冷剂中的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分离开来,使气态制冷剂通过气液分离器的出气 管回到压缩机,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则贮存在气液分离器里,同时使沉积在气液分离器底 部或制冷剂液面上的润滑油经设在出气管上的回油孔随气态制冷剂带回压缩机。这样,便 能防止压缩机受液态制冷剂的液击、制冷剂过多而稀释压缩机油、系统中润滑油不能返回 压缩机而缺油的现象发生,保持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曲轴箱内的油面。图1为常规空调系统中应用的气液分离器,如图所示,该气液分离器包括封闭的 壳体1'、位于壳体1'内的进液管2'和出气管3'。进液管2'的入口端向上伸出壳体 1'的顶端之外,并与外接管相连通。出气管3'呈U型,顺置于壳体1内,出气管3'的出 口端也向上伸出壳体1'的顶端之外,同样也与外接管相连通。采用以上结构的现有技术的气液分离器具有以下缺点由于进液管的入口端向上 伸出壳体的顶端之外,并与外接管相连通,同样出气管的出口端也向上伸出壳体的顶端之 夕卜,并与外接管相连通,占用了气液分离器上方大量的安装空间。这对于家用型空调系统而 言,气液分离器上方的安装空间非常有限,往往会导致气液分离器与气液分离器上方空调 系统中的其它部件发生干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节省安装空间,不与其他部件发生 干涉的气液分离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这样一种气液分离器它包括封闭的壳体、 位于壳体内的进液管和出气管,所述的出气管的底端设有第一回油孔,所述的出气管的出 口端设有第二回油孔,所述的进液管的进口端伸出壳体的侧壁之外,所述的出气管的出口 端还设有一倒U型出气管,所述的倒U型出气管的出口端向下伸出壳体的底端之外。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进液管的进口 端伸出壳体的侧壁之外,出气管的出口端还设有一倒U型出气管,倒U型出气管的出口端向 下伸出壳体的底端之外,也就是说进液管的进口端和倒U型出气管的出口端均不在气液分 离器的上方,这样分别与进液管的进口端和倒U型出气管的出口端相连通的外接管便可以 从气液分离器的下方走管,节省了气液分离器上方大量的安装空间,不会使气液分离器与 气液分离器上方的空调系统中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作为改进,所述的进液管沿壳体侧壁的切线方向倾斜安装在壳体的侧壁上,且进 液管的出口端朝下,这样沿进液管流入的两相制冷剂便能从壳体侧壁的切线方向进入气液分离器,在离心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便能提高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果。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出气管上还设有第三回油孔,该第三回油孔位于第一回 油孔和第二回油孔的中间,当气液分离器中的液面位置出现在第一回油孔和第二回油孔之 间时,润滑油便可经该第三回油孔随气态制冷剂带回至压缩机内,有效增大了气液分离器 中润滑油的回油范围。作为进一步改进,由于壳体的上端设有过滤液态制冷剂的第一过滤网,其中出气 管的入口端向上伸出第一过滤网之外,另外进液管位于第一过滤网的下方,有效提高了气 液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分离出来的气态制冷剂需经第一过滤网的过滤后才能进入到出气管 内,避免了液态制冷剂随分离出来的气态制冷剂一起回到压缩机。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气液分离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气液分离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的气液分离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图中所示1'、壳体,2'、进液管,3'、出气管。本技术图中所示1、壳体,2、进液管,3、出气管,3. 1、第一回油孔,3. 2、第二回 油孔,3. 3、第三回油孔,4、倒U型出气管,5、第一过滤网,6、第二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为本技术的气液分离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主要显示了气液分离器的 内部结构。图3为图2中所示的气液分离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主要是为了显示进液管2 的安装位置。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气液分离器,它包括一封闭的壳体1、位于壳体1内的 进液管2和出气管3。进液管2的进口端伸出壳体1的侧壁之外,出气管3的出口端还设 有一倒U型出气管4,倒U型出气管4的出口端向下伸出壳体1的底端之外。这样进液管2 的进口端和倒U型出气管4的出口端均不在气液分离器的上方,这样分别与进液管2的进 口端和倒U型出气管4的出口端相连通的外接管便可以从气液分离器的下方走管,节省了 气液分离器上方大量的安装空间,不会使气液分离器与气液分离器上方的空调系统中的其 他部件发生干涉。如图2所示,进液管2沿壳体1的侧壁的切线方向倾斜安装在壳体1的侧壁上(详 见图3),进液管2的出口端朝下。这样沿进液管2流入的两相制冷剂便能从壳体1的侧壁 的切线方向进入气液分离器内,在离心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有效提高了气液分离器的 分离效果。如图2所示,出气管3呈U型,顺置于壳体1内,也可以叫顺U型出气管。该出气 管3上设有三个用于吸收润滑油的回油孔其中一个设在出气管3的底端的侧壁上,直径为 Imm 1.5mm,为第一回油孔3. 1,该第一回油孔3. 1的进口处安装有第二过滤网6 ;另一个 开设在靠近出口端的侧壁上,直径为0. 5mm 1mm,为第二回油孔3. 2 ;最后一个位于第一回 油孔3. 1和第二回油孔3. 2沿竖直方向的中间,直径为0. 5mm 1mm,为第三回油孔3. 3。随着空调系统运行状态的变化,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流量不断变化,气液分离器中液态制冷剂和润滑油液面位置不断变化。当满负荷情况时,气液分离器内液态制冷剂量 很少,润滑油积聚在底部,则通过第一回油孔3. 1由气态制冷剂携带回压缩机;当低负荷运 行时,液态制冷剂处于高位,润滑油也处于高位,这样润滑油就可以利用第二回油孔3. 2返 回压缩机;当部分负荷运行时,液态制冷剂处于中间位置,润滑油面也处于中间位置,这样 润滑油可以通过中间的第三回油孔3. 3返回压缩机。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第三回油孔3. 3 的设置增大了气液分离器的回油范围。如图2所示,壳体1的上端还设有用于过滤液态制冷剂的第一过滤网5,该第一过 滤网5为多层滤网,过滤效果比较好。而进液管2的出口端位于第一过滤网5的下方(从 图中可以看出,实际上进液管2整体都位于第一过滤网5的下方),出气管3的入口端向上 伸出第一过滤网5之外,这样经气液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气态制冷剂需先经过第一过滤网5 的过滤后才继续向上流入到出气管3的入口端,避免了液态制冷剂随分离出来的气态制冷 剂随气态制冷剂一起流入到出气管3中,并最终回到压缩机。以上仅就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最佳方案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 的限制。本技术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多种变化,只要在本权利要 求书内的变化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液分离器,它包括封闭的壳体(1)、位于壳体(1)内的进液管(2)和出气管(3),所述的出气管(3)的底端设有第一回油孔(3.1),所述的出气管(3)的出口端设有第二回油孔(3.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管(2)的进口端伸出壳体(1)的侧壁之外,所述的出气管(3)的出口端还设有一倒U型出气管(4),所述的倒U型出气管(4)的出口端向下伸出壳体(1)的底端之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气液分离器,它包括封闭的壳体(1)、位于壳体(1)内的进液管(2)和出气管(3),所述的出气管(3)的底端设有第一回油孔(3.1),所述的出气管(3)的出口端设有第二回油孔(3.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管(2)的进口端伸出壳体(1)的侧壁之外,所述的出气管(3)的出口端还设有一倒U型出气管(4),所述的倒U型出气管(4)的出口端向下伸出壳体(1)的底端之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管(2)沿壳体(1)的 侧壁的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德威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