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8532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17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锂装置,该提锂装置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可拆卸对接连接,第一板体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第二板体上设置有连通第一容纳腔和提锂装置的外部的液体进口;提取件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压紧结构设置在第一板体上并位于提取件远离第二板体的一侧,压紧结构向提取件施加压紧力;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提取件和第二板体之间,第一密封件位于液体进口的周向外侧。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对卤水中的锂离子进行提取时未对固体电解质进行密封,使得固体电解质会与卤水进行反应造成固体电解质腐蚀,并且在固体电解质上提取的锂会与空气发生反应,导致对锂离子的提取效率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回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提锂装置


技术介绍

1、锂金属因其低电极电位和高理论比容量,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动汽车以及电网能量存储,尤其是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近年来,对用于电池的锂的需求显著增加,随着锂消耗的迅速增长,锂资源短缺成为一个重大问题,锂资源分布在固相和液相中,固相包括矿石资源、废旧锂电池回收等,液相包括海水和盐湖卤水,从固态锂资源中提取锂具有成本高和效率低的缺点,而从盐湖卤水中提取锂的方式具有较高的可利用储量的特点,因此需要设置一个提锂装置提取盐湖卤水中的锂资源。

2、在相关技术中,基于固体电解质的电解技术逐渐应用于卤水提取锂,子电场作用下,卤水中的锂离子在固体电解质和液体有机电解质中移动,并沉积在惰性阴极上,进而能够将锂离子在惰性阴极上形成金属锂。

3、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对卤水中的锂离子进行提取时,未对固体电解质进行密封,使得固体电解质会与卤水进行反应造成固体电解质腐蚀,并且在固体电解质上提取的锂会与空气发生反应,导致对锂离子的提取效率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锂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对卤水中的锂离子进行提取时未对固体电解质进行密封,使得固体电解质会与卤水进行反应造成固体电解质腐蚀,并且在固体电解质上提取的锂会与空气发生反应,导致对锂离子的提取效率不佳的问题。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锂装置,提锂装置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可拆卸对接连接,第一板体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第二板体上设置有连通第一容纳腔和提锂装置的外部的液体进口;提取件,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压紧结构,设置在第一板体上并位于提取件远离第二板体的一侧,压紧结构向提取件施加压紧力;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提取件和第二板体之间,第一密封件位于液体进口的周向外侧。

3、进一步地,压紧结构包括:垫片,垫片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驱动部,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板体上,驱动部驱动垫片与提取件贴合以压紧第一密封件,垫片和驱动部均由导电材质制成。

4、进一步地,第一板体远离第二板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部,第一凸部内设置有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安装孔,安装孔位于第一容纳腔远离第二板体的一侧;驱动部包括调节套筒和驱动主体,驱动主体穿设于安装孔并与垫片接触,调节套筒可移动地套设在第一凸部上,以带动驱动主体压紧提取件。

5、进一步地,驱动主体包括驱动柱,驱动部还包括套设在驱动柱上的锥形筒,锥形筒的外径在第一板体至第二板体的方向上逐渐减小,调节套筒包括筒体段及设置在筒体段上的径向止挡部,锥形筒的第一端与径向止挡部配合,锥形筒的第二端伸入至驱动柱和安装孔之间。

6、进一步地,筒体段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第一凸部的外侧壁设置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驱动主体还包括弹簧,弹簧的第一端与驱动柱配合,弹簧的第二端与垫片配合。

7、进一步地,第一板体靠近第二板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部,第一容纳腔设置在第二凸部内;第二板体朝向第一板体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凸部伸入第二容纳腔内,第一密封件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

8、进一步地,提锂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第二密封件的直径大于第一密封件的直径,第二密封件分别与第二凸部和第二容纳腔的侧壁相贴合。

9、进一步地,第一板体的周向的外边沿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板体的周向的外边沿设置有第二通孔,提锂装置还包括连接螺栓和螺纹套,连接螺栓依次穿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螺纹套螺纹连接。

10、进一步地,提取件包括在第一板体至第二板体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铜箔、隔膜以及电解质片,电解质片朝向第二板体的表面与第一密封件贴合,垫片与铜箔贴合。

11、进一步地,压紧结构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制成。

12、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锂装置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提取件、压紧结构以及第一密封件,将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可拆卸地对接连接,这样便于将提锂装置的装配,第一板体上设置有容纳提取件的第一容纳腔,压紧结构设置在第一板体上,压紧结构能够对提取件施加压紧力,由于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提取件和第二板体之间,并且第一密封件设置在第二板体上的液体进口的周向外侧,使得在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进行连接时,压紧结构能够对提取件施加压紧力,使得提取件在压紧力的作用下压紧第一密封件,进而能够使得提取件的一侧能够与卤水接触的同时利用第一密封件受压对液体进口起到密封的作用。进而在提锂装置安装在卤水槽上进行通电时时,利用提取件能够对卤水中的锂离子起到提取的作用,在第一密封件和压紧结构配合作用下,避免卤水槽内的卤水通过液体进口进入第一容纳腔,导致卤水对提取件造成腐蚀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提锂装置对锂离子的提取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锂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结构(4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锂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主体(422)包括驱动柱(4221),所述驱动部(42)还包括套设在所述驱动柱(4221)上的锥形筒(423),所述锥形筒(423)的外径在所述第一板体(10)至所述第二板体(20)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调节套筒(421)包括筒体段(4211)及设置在所述筒体段(4211)上的径向止挡部(4212),所述锥形筒(423)的第一端与所述径向止挡部(4212)配合,所述锥形筒(423)的第二端伸入至所述驱动柱(4221)和所述安装孔(12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锂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锂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锂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件(52),所述第二密封件(52)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23)内,所述第二密封件(5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密封件(51)的直径,所述第二密封件(52)分别与所述第二凸部(13)和所述第二容纳腔(23)的侧壁相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0)的周向的外边沿设置有第一通孔(14),所述第二板体(20)的周向的外边沿设置有第二通孔(24),所述提锂装置还包括连接螺栓(53)和螺纹套(54),所述连接螺栓(53)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4)和所述第二通孔(24)与所述螺纹套(54)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件(30)包括在所述第一板体(10)至所述第二板体(20)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铜箔、隔膜以及电解质片,所述电解质片朝向所述第二板体(20)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密封件(51)贴合,所述垫片(41)与所述铜箔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锂装置,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锂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结构(4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锂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主体(422)包括驱动柱(4221),所述驱动部(42)还包括套设在所述驱动柱(4221)上的锥形筒(423),所述锥形筒(423)的外径在所述第一板体(10)至所述第二板体(20)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调节套筒(421)包括筒体段(4211)及设置在所述筒体段(4211)上的径向止挡部(4212),所述锥形筒(423)的第一端与所述径向止挡部(4212)配合,所述锥形筒(423)的第二端伸入至所述驱动柱(4221)和所述安装孔(12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锂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锂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华南何永平张荣子孙海东林雨涵马彦军李娟尹盼盼张楠郑鸿鹏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