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847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17
本技术提供一种道路结构,其位于原始地基上方,道路结构包括:防渗层,避免后续淤泥固化土向原始地基渗透;复合填料层,复合填料层设于防渗层的上方,复合填料层包括第一淤泥固态土层,第一淤泥固态土层中设有加筋结构,第一淤泥固态土层的高度不小于加筋结构的高度。第一淤泥固态土层由将固化剂加入淤泥得到的淤泥流态土固化而成,解决路基边缘难以完全压实的问题,使得路基一致性好,施工质量可控;加筋结构为道路结构提供良好的侧向约束,增加地基承载力,有效预防路基塌陷或路面反射裂缝;同时,复合填料层采用工程废弃淤泥作为路基填料,可以实现工程废弃淤泥的再利用,耗费费用低,处理时间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结构


技术介绍

1、道路路基位于原始地基上方,修建过程中需要大量填料,施工中一般采用二灰土作为填料,并通过分层压实控制施工质量。该方法对土质要求较高,施工质量受土料的含水率和压实度影响,路基边缘处难以完全压实,导致二灰土路基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2、而道路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淤泥、泥浆,需要耗费较高的费用和较长的时间进行处置。如果能将废弃淤泥、泥浆就近作为路基填料,则处置费用能够降低且花费时间能够缩短。但目前由于废弃淤泥含水量大、孔隙比高、抗剪强度低,虽然能够提供良好的流动性,能够自主填充路基边缘,但是无法直接用作路基填料。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二灰土路基边缘处难以完全压实,且道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淤泥无法直接用作路基填料的缺陷,提供一种道路结构。

2、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道路结构,其位于原始地基上方,所述道路结构包括:

4、防渗层;

5、复合填料层,所述复合填料层设于所述防渗层的上方,所述复合填料层包括第一淤泥固态土层,所述第一淤泥固态土层中设有加筋结构,所述第一淤泥固态土层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加筋结构的高度。

6、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提供一种道路结构,其位于原始地基上方,道路结构包括:防渗层,避免后续淤泥固化土向原始地基渗透;复合填料层,复合填料层设于防渗层的上方,复合填料层包括第一淤泥固态土层,第一淤泥固态土层中设有加筋结构,第一淤泥固态土层的高度不小于加筋结构的高度。

7、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复合填料层包括第一淤泥固态土层,而第一淤泥固态土层由通过将固化剂加入淤泥得到的淤泥流态土固化而成,淤泥流态土在早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浇注时能够自主填充加筋结构和模板边缘间隙,解决路基边缘难以完全压实的问题,使得路基一致性好,施工质量可控;淤泥流态土固化后形成板块结构,整体性好,不易产生差异沉降;加筋结构为道路结构提供良好的侧向约束,增加地基承载力,有效预防路基塌陷或路面反射裂缝;同时,复合填料层采用工程废弃淤泥作为路基填料,可以实现工程废弃淤泥的再利用,耗费费用低,处理时间短。

8、优选地,所述道路结构还包括防裂层,所述防裂层设于所述复合填料层的上方;和/或,

9、所述道路结构还包括垫层,所述垫层位于所述原始地基和所述防渗层之间。

10、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道路结构还包括防裂层,防裂层设于复合填料层的上方,以避免淤泥流态土固化后形成的板块结构在上部其他结构施工时开裂。通过设置道路结构还包括垫层,垫层位于原始地基和防渗层之间,使原始地基表面平整,便于上部的道路结构向原始地基均匀传递荷载,保护原始地基。

11、优选地,所述复合填料层还包括第二淤泥固态土层,所述第二淤泥固态土层设于所述防渗层与所述第一淤泥固态土层之间,所述第一淤泥固态土层和所述第二淤泥固态土层分层形成。

12、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复合填料层还包括第二淤泥固态土层,第二淤泥固态土层设于防渗层与第一淤泥固态土层之间,第二淤泥固态土层先于第一淤泥固态土层形成,以在加筋结构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复合填料层的厚度,进一步便于上部的道路结构向原始地基均匀传递荷载,保护原始地基。

13、优选地,所述加筋结构为土工格室。

14、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加筋结构为土工格室,以便于运输和施工,且为复合填料层提供较强的侧向限制和较大的刚度。

15、优选地,所述复合填料层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将所述土工格室固定在所述防渗层上。

16、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复合填料层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将土工格室固定在防渗层上,可以防止土工格室在张拉后回缩导致路基边缘的强度降低。

17、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楔子。

18、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固定件为楔子,以便于施工。

19、优选地,所述道路结构还包括路面层,所述路面层位于所述复合填料层的上方。

20、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道路结构还包括路面层,路面层位于复合填料层的上方,以便于承受人行与行车荷载,且避免道路结构受到降水的侵蚀或温度变化的影响。

21、优选地,所述道路结构还包括半刚性基层,所述半刚性基层位于所述复合填料层和所述路面层之间。

22、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道路结构还包括半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位于复合填料层和路面层之间,以承载路面层的压力,且减薄路面层厚度,节省工程造价。

23、优选地,所述半刚性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层。

24、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半刚性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层,以便于施工。

25、优选地,所述复合填料层的上表面的坡度为1%-5%。

26、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复合填料层的上表面的坡度为1%-5%,以便于路面层排水找坡。

27、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28、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道路结构,其位于原始地基上方,道路结构包括:防渗层,避免后续淤泥固化土向原始地基渗透;复合填料层,复合填料层设于防渗层的上方,复合填料层包括第一淤泥固态土层,第一淤泥固态土层中设有加筋结构,第一淤泥固态土层的高度不小于加筋结构的高度。由于第一淤泥固态土层由将固化剂加入淤泥得到的淤泥流态土固化而成,淤泥流态土在早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浇注时能够自主填充加筋结构和模板边缘间隙,解决路基边缘难以完全压实的问题,使得路基一致性好,施工质量可控;淤泥流态土固化后形成板块结构,整体性好,不易产生差异沉降;加筋结构为道路结构提供良好的侧向约束,增加地基承载力,有效预防路基塌陷或路面反射裂缝;同时,复合填料层采用工程废弃淤泥作为路基填料,可以实现工程废弃淤泥的再利用,耗费费用低,处理时间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位于原始地基上方,所述道路结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结构还包括防裂层,所述防裂层设于所述复合填料层的上方;和/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填料层还包括第二淤泥固态土层,所述第二淤泥固态土层设于所述防渗层与所述第一淤泥固态土层之间,所述第一淤泥固态土层和所述第二淤泥固态土层分层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筋结构为土工格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填料层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将所述土工格室固定在所述防渗层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楔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结构还包括路面层,所述路面层位于所述复合填料层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结构还包括半刚性基层,所述半刚性基层位于所述复合填料层和所述路面层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刚性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填料层的上表面的坡度为1%-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位于原始地基上方,所述道路结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结构还包括防裂层,所述防裂层设于所述复合填料层的上方;和/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填料层还包括第二淤泥固态土层,所述第二淤泥固态土层设于所述防渗层与所述第一淤泥固态土层之间,所述第一淤泥固态土层和所述第二淤泥固态土层分层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筋结构为土工格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填料层还包括固定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卫斌陈沧吾钱卫祺薛云杨志豪周杰屠健谈伟青树本桢许玮李少波金逸涛明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闵行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