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球囊结构的延长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829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15
本技术公开了技术领域的一种带球囊结构的延长导管,包括球囊导管,所述球囊导管的外部活动套接有延长导管,所述球囊导管包括球形气囊和前段导管,所述前段导管一端的外部固定套接有球形气囊,所述前段导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后段导管,所述后段导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头,所述延长导管包括交换导管,所述球形气囊的外部活动套接有交换导管,通过球囊导管与延长导管相互配合使用,使得球囊导管与延长导管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沿着微导丝往前输送,减少延长导管与微导丝的缝隙,避免微导丝在延长导管的内壁晃荡,便于为延长导管建立有效通路,继而避免出现“剃胡刀效应”,降低对血管的损伤,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引导导管,具体为一种带球囊结构的延长导管


技术介绍

1、在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之一,其中冠状动脉疾病(cad)或冠心病,由于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且经常伴随着复杂病变,成为导致大多数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是目前冠心病最普遍的治疗手段之一,相对于传统的pci手术股动脉入路方式,桡动脉入路成为近十年来较为主流的入路方式,然而,桡动脉入路时代,pci手术系统支撑力不足已然是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传统的解决方法往往操作繁琐、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引发并发症,临床上一度曾使用“子母导管”技术来解决支撑力不足带来的器械输送问题,然而传统的子导管(otw结构)使用操作较为繁琐,手术效率较为低下,取而代之的是更高效的“延伸导管技术”。

3、延长导管技术是指通过延长导管来配合导引导管进行深插血管,使导引导管与对侧血管壁或冠脉窦相互作用增加,为导引导管提供额外的支撑力。同时通过其快速交换的结构,可以为后续的介入器械的输送提供有效的通道。

4、中国专利申请号202223001636.7公开了一种带球囊结构的导引延长导管,在介入式冠脉装置进入端设计一漏斗状球囊且球囊表面带有亲水涂层,使远侧导管体的进入端形成口径渐变的喇叭口形状,结合球囊表面的亲水涂层,方便介入式冠脉装置更加顺滑地进入远侧导管体的内腔内,防止介入式冠脉装置在远侧导管体的进入端口上被绊住、夹住、或者卡住,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又使球囊充盈后球囊壁能紧贴导引导管壁,球囊使得导引延长导管能够固定在指定位置,便于后续介入器械的送入。

5、虽然上述申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问题如下,现有延长导管内径普遍较大,比如注册证编号为国械注进20193030524的延长导管,其常用规格6f的内径为0.057”(1.45mm),兼容的微导丝直径为0.014”(0.36mm),微导丝在延长导管中会出现晃荡、不同轴现象,无法为延长导管建立有效通路,且易发生“剃胡刀效应”,损伤血管,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带球囊结构的延长导管,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球囊结构的延长导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延长导管内径普遍较大,比如注册证编号为国械注进20193030524的延长导管,其常用规格6f的内径为1.45mm,兼容的微导丝直径为0.36mm,微导丝在延长导管中会出现晃荡、不同轴现象,无法为延长导管建立有效通路,且易发生“剃胡刀效应”,损伤血管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球囊结构的延长导管,包括球囊导管,所述球囊导管的外部活动套接有延长导管,所述球囊导管包括球形气囊和前段导管,所述前段导管一端的外部固定套接有球形气囊,所述前段导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后段导管,所述后段导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头,所述延长导管包括交换导管,所述球形气囊的外部活动套接有交换导管,所述交换导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送杆,所述推送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设有限位件。

3、所述前段导管包括主体段,所述主体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渡段,所述主体段的另一端开设有快速交换口,所述过渡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变径段,所述变径段的一端设有尖端,所述尖端的端面设有头端,所述变径段的一侧开设有加气孔。

4、所述主体段的内部开设有导丝通过腔和第一加气腔,所述后段导管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后段导管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加气腔,所述导丝通过腔近端到达快速交换口,远端延伸到达头端,并且整个贯通。

5、所述球形气囊为一种非顺应性球囊或者半顺应性球囊,直径在2~5mm之间,长度为15~20mm。

6、所述前段导管是一种双腔变径导管,所述主体段的外径略小于交换导管的内径,并且与交换导管的内腔基本贴合,所述前段导管与交换导管同轴。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8、通过球囊导管与延长导管相互配合使用,使得球囊导管与延长导管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沿着微导丝往前输送,减少延长导管与微导丝的缝隙,避免微导丝在延长导管的内壁晃荡,便于为延长导管建立有效通路,继而避免出现“剃胡刀效应”,降低对血管的损伤,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球囊结构的延长导管,包括球囊导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导管(1)的外部活动套接有延长导管(2),所述球囊导管(1)包括球形气囊(101)和前段导管(102),所述前段导管(102)一端的外部固定套接有球形气囊(101),所述前段导管(1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后段导管(103),所述后段导管(1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头(104),所述延长导管(2)包括交换导管(201),所述球形气囊(101)的外部活动套接有交换导管(201),所述交换导管(2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送杆(202),所述推送杆(2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203),所述手柄(203)的一端设有限位件(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球囊结构的延长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导管(102)包括主体段(1021),所述主体段(10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渡段(1022),所述主体段(1021)的另一端开设有快速交换口(1025),所述过渡段(10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变径段(1023),所述变径段(1023)的一端设有尖端(1024),所述尖端(1024)的端面设有头端(1026),所述变径段(1023)的一侧开设有加气孔(102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球囊结构的延长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段(1021)的内部开设有导丝通过腔(10211)和第一加气腔(10212),所述后段导管(103)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1031)和第二凹槽(1032),所述后段导管(103)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加气腔(1033),所述导丝通过腔(10211)近端到达快速交换口(1025),远端延伸到达头端(1026),并且整个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球囊结构的延长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气囊(101)为一种非顺应性球囊或者半顺应性球囊,直径在2~5mm之间,长度为15~2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球囊结构的延长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导管(102)是一种双腔变径导管,所述主体段(1021)的外径略小于交换导管(201)的内径,并且与交换导管(201)的内腔基本贴合,所述前段导管(102)与交换导管(201)同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球囊结构的延长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气孔(1027)与第一加气腔(10212)相通,所述过渡段(1022)为锥形,并且外径略小于主体段(102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球囊结构的延长导管,包括球囊导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导管(1)的外部活动套接有延长导管(2),所述球囊导管(1)包括球形气囊(101)和前段导管(102),所述前段导管(102)一端的外部固定套接有球形气囊(101),所述前段导管(1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后段导管(103),所述后段导管(1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头(104),所述延长导管(2)包括交换导管(201),所述球形气囊(101)的外部活动套接有交换导管(201),所述交换导管(2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送杆(202),所述推送杆(2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203),所述手柄(203)的一端设有限位件(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球囊结构的延长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导管(102)包括主体段(1021),所述主体段(10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渡段(1022),所述主体段(1021)的另一端开设有快速交换口(1025),所述过渡段(10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变径段(1023),所述变径段(1023)的一端设有尖端(1024),所述尖端(1024)的端面设有头端(1026),所述变径段(1023)的一侧开设有加气孔(10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聪曹亚洲邓舒浩马饮川马晓冬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韦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