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属于连接器。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的板对板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每一个导电端子包括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接触弹臂以及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二接触弹臂。所述第一接触弹臂配置为与第一电路板相抵接,以实现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弹臂配置为与第二电路板相抵接,以实现电性连接。
2、随着对板对板连接器信号传输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降低信号之间的串扰是所属
的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问题。
3、为此,相关技术中提出在相邻的导电端子之间增加接地隔离片。然而,考虑到端子密度以及所述绝缘本体的结构强度等问题,如何对所述接地隔离片进行优化是所属
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化结构接地隔离片的板对板连接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包括:
3、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安装面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面相对的第二安装面;
4、若干导电端子,所述若干导电端子至少排列为第一排和第二排,所述第一排与所述第二排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每一个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凸出所述第一安装面的第一接触弹臂以及延伸凸出所述第二安装面的第二接触弹臂;以及
5、接地隔离片,所述接地隔离片位于所述第一排的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排的导电端子之间,所述接地隔离片包括第一接地隔离片以及第二接地隔离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弹臂(21)包括配置为与第一电路板(201)相抵接的第一接触部(211),所述第二接触弹臂(22)包括配置为与第二电路板(202)相抵接的第二接触部(221);所述第一抵接部(3131)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01)相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3231)配置为与所述第二电路板(202)相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312)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臂(312)的自由端的第一偏转部(3121),所述第二连接臂(322)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连接臂(322)的自由端的第二偏转部(3221),所述第一偏转部(3121)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臂(322)的一侧向外偏转,所述第二偏转部(3221)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臂(312)的一侧向外偏转,所述第一偏转部(3121)与所述第二偏转部(3221)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以至少部分重叠的方式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安装面(11)的第一安装槽(14)、贯穿所述第二安装面(12)的第二安装槽(15)、连通所述第一安装槽(14)和所述第二安装槽(15)的连接槽(16)、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4)和所述第二安装槽(15)之间的加强部(17);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部(311)设有与所述绝缘本体(1)相抵接以将所述第一接地隔离片(3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第一凸块(3111);和/或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312)设有与所述绝缘本体(1)相抵接以将所述第一接地隔离片(3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第一倒刺(3120);和/或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L1)以及所述第二排(L2)均沿第二方向(A2-A2)延伸,所述第一方向(A1-A1)与所述第二方向(A2-A2)相互垂直;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弹臂(313)呈悬臂状,所述第一接地弹臂(313)通过第一连接部(3130)始终与所述第一基部(311)相连;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弹臂(313)包括第一臂部(3134)以及第一自由末端部(3135),所述第一抵接部(3131)连接在所述第一臂部(3134)和所述第一自由末端部(3135)之间,所述第一回路部位于所述第一自由末端部(3135);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部(311)设有沿所述第一基部(311)的厚度方向凸出的第一凸出部(3112),所述第一凸出部(3112)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一自由末端部(3135)的第一凹槽(3113)以及暴露于所述第一凹槽(3113)内的第一接触面(3114);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3114)包括向所述第一凹槽(3113)内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面(3114b);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地弹臂(323)呈悬臂状,所述第二接地弹臂(323)通过第二连接部(3230)始终与所述第二基部(321)相连;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地弹臂(323)包括第二臂部(3234)以及第二自由末端部(3235),所述第二抵接部(3231)连接在所述第二臂部(3234)和所述第二自由末端部(3235)之间,所述第二回路部位于所述第二自由末端部(3235);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部(321)设有沿所述第二基部(321)的厚度方向凸出的第二凸出部(3212),所述第二凸出部(3212)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二自由末端部(3235)的第二凹槽(3213)以及暴露于所述第二凹槽(3213)内的第二接触面(3214);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面(32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弹臂(21)包括配置为与第一电路板(201)相抵接的第一接触部(211),所述第二接触弹臂(22)包括配置为与第二电路板(202)相抵接的第二接触部(221);所述第一抵接部(3131)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01)相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3231)配置为与所述第二电路板(202)相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312)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臂(312)的自由端的第一偏转部(3121),所述第二连接臂(322)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连接臂(322)的自由端的第二偏转部(3221),所述第一偏转部(3121)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臂(322)的一侧向外偏转,所述第二偏转部(3221)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臂(312)的一侧向外偏转,所述第一偏转部(3121)与所述第二偏转部(3221)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以至少部分重叠的方式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l1)以及所述第二排(l2)均沿第二方向(a2-a2)延伸,所述第一方向(a1-a1)与所述第二方向(a2-a2)相互垂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安装面(11)的第一安装槽(14)、贯穿所述第二安装面(12)的第二安装槽(15)、连通所述第一安装槽(14)和所述第二安装槽(15)的连接槽(16)、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4)和所述第二安装槽(15)之间的加强部(17);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部(311)设有与所述绝缘本体(1)相抵接以将所述第一接地隔离片(3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第一凸块(3111);和/或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312)设有与所述绝缘本体(1)相抵接以将所述第一接地隔离片(3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第一倒刺(3120);和/或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l1)以及所述第二排(l2)均沿第二方向(a2-a2)延伸,所述第一方向(a1-a1)与所述第二方向(a2-a2)相互垂直;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弹臂(313)呈悬臂状,所述第一接地弹臂(313)通过第一连接部(3130)始终与所述第一基部(311)相连;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弹臂(313)包括第一臂部(3134)以及第一自由末端部(3135),所述第一抵接部(3131)连接在所述第一臂部(31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佥昱,江惠雪,林季葳,
申请(专利权)人: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