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康复治疗床。
技术介绍
1、康复治疗床,一般供患者、重度残疾人、老年人、健康人在住院或居家治疗康复休养时使用,一方面用于帮助使用者及时地改变身体姿势,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另一方面还可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2、但是,现有康复治疗床一般只具有体重监测、起背就餐、移动运输、休息、输液给药等护理治疗功能,针对危重病人,在危重病人早期无法下地活动时,康复治疗床无法进行痰液引流,导致危重病人易出现肺不张现象,进而影响危重病人的术后康复锻炼,降低康复治疗床的护理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康复治疗床,所述康复治疗床不仅可实现痰液引流,还可准确地对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痰液引流,护理治疗效果好且适用范围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康复治疗床无法对使用者进行痰液引流的问题。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康复治疗床,包括:床体:床板,所述床板设于所述床体,所述床板包括正对用户胸部的胸部床板;多圈振动装置,多圈所述振动装置均设于所述胸部床板,多圈所述振动装置依次间隔套设配合。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康复治疗床,通过设置振动装置,并将振动装置设置在正对用户胸部的胸部床板上,这样当患者使用康复治疗床时,可使得振动装置正对患者肺部,以便于利用振动装置对患者肺部进行振动治疗,达到对患者肺部进行震荡的目的,这样可促进痰液引流、减少肺不张,利用患者的早日康复;同时,将振动装置设
4、在一些实施例中,每圈所述振动装置均包括多个振动头,多个所述振动头围绕所述振动装置的中心点间隔排列。
5、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振动头之间的距离为4cm~6cm。
6、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圈所述振动装置之间的距离为2cm~3cm。
7、在一些实施例中,每圈所述振动装置形成为方形圈、圆形圈或椭圆形圈中的一种;和/或,多圈所述振动装置的形状相似。
8、在一些实施例中,每圈所述振动装置均包括两组,两组所述振动装置沿所述康复治疗床的长度方向的对称轴形成左右对称布置。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康复治疗床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振动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分别控制其中一圈所述振动装置振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康复治疗床的左右方向上,所述床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床体。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康复治疗床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床板相对于所述床体转动。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驱动组件间隔设在所述床板的左右两侧,多个所述驱动组件配合以驱动所述床板转动。
1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康复治疗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每圈所述振动装置均包括多个振动头,多个所述振动头围绕所述振动装置的中心点间隔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康复治疗床,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振动头之间的距离为4cm~6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治疗床,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圈所述振动装置之间的距离为2cm~3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每圈所述振动装置形成为方形圈、圆形圈或椭圆形圈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每圈所述振动装置均包括两组,两组所述振动装置沿所述康复治疗床的长度方向的对称轴形成左右对称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康复治疗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振动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分别控制其中一圈所述振动装置振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康复治疗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康复治疗床的左右方向上,所述床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床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康复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驱动组件间隔设在所述床板的左右两侧,多个所述驱动组件配合以驱动所述床板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治疗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每圈所述振动装置均包括多个振动头,多个所述振动头围绕所述振动装置的中心点间隔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康复治疗床,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振动头之间的距离为4cm~6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治疗床,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圈所述振动装置之间的距离为2cm~3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每圈所述振动装置形成为方形圈、圆形圈或椭圆形圈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每圈所述振动装置均包括两组,两组所述振动装置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