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束层型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642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15
本技术属于带束层型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束层型胶,包括第一带束层,所述第一带束层上设置有第二带束层,所述第二带束层上设置有第三带束层,所述第三带束层上设置有第四带束层,所述第四带束层上设置有胎冠,所述第二带束层上设置有型胶。本技术通过在第二带束层两端上面增加一个型胶,弥补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之间落差,同时增加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胎面的牢固程度,能有效的改善肩空、肩裂等问题,可以降低生热,长途性能好,高速性能好,抗偏磨、抗耐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带束层型胶,具体为一种带束层型胶。


技术介绍

1、轮胎胎面部位主要构成半部件:胎冠、带束层、垫胶、胎体、内衬及胎侧,轮胎在行驶过程中易出现肩空、肩裂等问题,发生部位主要在最宽带束层端部,现有技术带束层设计宽度带束层1#200mm,带束层2#225mm,带束层3#200mm,带束层4#100mm,带束层2#、带束层3#之间存在12.5mm宽度差,同时也存在一个厚度落差,成型硫化后轮胎易存在开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束层型胶,解决了带束层之间存在12.5mm宽度差,同时也存在一个厚度落差,成型硫化后轮胎易存在开裂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束层型胶,包括第一带束层,所述第一带束层上设置有第二带束层,所述第二带束层上设置有第三带束层,所述第三带束层上设置有第四带束层,所述第四带束层上设置有胎冠,所述第二带束层上设置有型胶。

3、优选的,所述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宽度差为12.5mm。通过设置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用于构成轮胎胎面。

4、优选的,所述型胶宽度33mm,所述型胶最厚点3.5mm。通过设置型胶,用于弥补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之间宽度差。

5、优选的,所述胎冠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为v字形结构。通过设置凹槽,增加胎冠表面粗糙度。

6、优选的,所述型胶端部和第二带束层齐平。通过设置型胶,保证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可以压实。

7、优选的,所述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第四带束层厚度相同。通过设置以上结构,作为轮胎基础支撑。

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9、本技术通过在第二带束层两端上面增加一个型胶,弥补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之间落差,同时增加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胎面的牢固程度,能有效的改善肩空、肩裂等问题,可以降低生热,长途性能好,高速性能好,抗偏磨、抗耐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束层型胶,包括第一带束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束层(1)上设置有第二带束层(2),所述第二带束层(2)上设置有第三带束层(3),所述第三带束层(3)上设置有第四带束层(4),所述第四带束层(4)上设置有胎冠(5),所述第二带束层(2)上设置有型胶(6),所述第二带束层(2)和第三带束层(3)宽度差为12.5mm,所述型胶(6)宽度33mm,所述型胶(6)最厚点3.5mm,所述胎冠(5)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为V字形结构,所述型胶(6)端部和第二带束层(2)齐平,所述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第三带束层(3)、第四带束层(4)厚度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束层型胶,包括第一带束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束层(1)上设置有第二带束层(2),所述第二带束层(2)上设置有第三带束层(3),所述第三带束层(3)上设置有第四带束层(4),所述第四带束层(4)上设置有胎冠(5),所述第二带束层(2)上设置有型胶(6),所述第二带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锋才其普王阳谭光磊石明飞阚华健朱桂福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玲珑轮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