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的堆叠电量共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5797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1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的堆叠电量共享结构,本技术的母端子、弹片的一端均与控制板电连接,操作者想要实现储能电源之间的电量共享,只需要将储能电源的插脚转动到90度的位置,此时的插脚整体呈竖直向下延伸的状态,插脚向上伸出一段距离以压缩弹簧,并将插脚与弹片的另一端接通,紧接着将脚插入到另外一台储能电源的母端子上,进而将供电信息传递给控制板,以控制电池包的电流通过逆变器PCBA变压后传递到另一台储能,以实现储能电源间的电量堆叠共享。本技术通过在主壳的上下两侧设置的母座组件、公座组件,便可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对接插头及其连接线,以实现储能电源间的电量共享,使用简便,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储能电源,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的堆叠电量共享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储能电源之间的电量传递大部分都是通过对接插头进行连接导通,因此想要实现储能电源间的电量传递必须随身携带对接插头及其连接线,如果使用者忘记携带对接插头及其连接线,便无法实现储能电源的堆叠共享,不便于消费者的日常使用。

2、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储能电源间的电量传递必须随身携带对接插头及其连接线,不便于消费者的日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的堆叠电量共享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储能电源间的电量传递必须随身携带对接插头及其连接线,不便于消费者的日常使用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的堆叠电量共享结构,包括主壳,所述主壳右侧设有右盖,所述右盖上设有控制板,所述主壳内部从上往下依次设有逆变器pcba板、电池包,所述主壳下方设有公座组件,所述公座组件包括接头公座壳体、两个弹片、接头公座面盖、插脚,所述接头公座壳体与所述接头公座面盖之间设有可用于实现插脚进行90度旋转的空间,两个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控制板接线电连接,两个所述弹片的另一端可与旋转90度后的插脚电连接,所述插脚上方中部设有若干弹簧,若干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接头公座壳体过盈配合,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插脚弹性接触;所述主壳上方固定设有母座组件,所述母座组件包括两个母端子,两个所述母端子的一端与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旋转90度后的插脚与另一台储能电源的两个所述母端子的另一端电连接,以实现供电功能。

3、进一步地,所述插脚包括两个铜脚、旋转轴,两个所述铜脚、旋转轴一体化成型,所述旋转轴沿前后延伸,两个所述铜脚分别设置于旋转轴的前后两侧,两个所述铜脚向右穿过旋转轴,两个所述弹片分别设于插脚上方的前后两侧,所述接头公座壳体与接头公座面盖前后两侧对应设有用于放置旋转轴的转动槽,两个所述转动槽之间设有上下贯穿的转动孔,所述转动孔的左侧设有与两个铜脚相适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开口方向朝下,以放置原始状态下的插脚。

4、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铜脚与旋转轴垂直设置,所述转动孔的右侧壁设有两个向右延伸的u形定位槽,两个所述u形定位槽沿前后分布,所述u形定位槽与原始状态的铜脚位置相对应,以放置原始状态下的插脚;所述接头公座壳体内部左右两侧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于转动孔的左右两侧,以限制插脚在90度状态下左右运动的幅度。

5、进一步地,所述接头公座壳体内设有两个竖直向下的第一定位柱,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柱前后分布,所述弹簧的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的弹簧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的第一定位柱上,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柱设置于两个定位板之间,以避免弹簧在转动插脚的过程中跑位。

6、进一步地,所述接头公座壳体通过螺丝固定在接头公座面盖上,所述接头公座面盖前后两侧设有限位板,所述主壳底部的左侧边缘设有相向设置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限位板位置相适配,所述接头公座面盖通过限位板与主壳限位配合,以限制公座组件上下运动的幅度。

7、进一步地,所述主壳左侧设有左盖,所述左盖上固定设有ac输入座、ac输出座,所述左盖通过螺丝固定设于主壳的左侧,以限制公座组件左右运动的幅度。

8、进一步地,所述母座组件还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供电母座盖、接头母座上盖、接头母座中框、接头母座底盖,所述母端子设置于接头母座中框与所述接头母座底盖之间,所述母端子向上穿入接头母座中框内,所述接头母座中框、接头母座底盖、接头母座上盖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所述接头母座上盖上设有两个第一配合孔,所述接头母座底盖上设有两个第二配合孔,所述母端子的顶端与第一配合孔位置对应,所述母端子的底端与第二配合孔位置对应。

9、进一步地,所述主壳的上方设有上下贯穿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方向朝上,所述母座组件上的接头母座中框向下穿入主壳,并通过所述接头母座中框上的卡扣固定设于主壳上;所述阶梯孔的前侧还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供电母座盖前侧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上设有卡扣,所述供电母座盖的第二定位柱向下伸入第一定位孔,以促使供电母座盖与主壳形成紧密接触。

10、进一步地,所述主壳前后两侧的内侧壁从上往下依次对称设有第一滑轨、第二滑轨,所述主壳内部还设有散热片,所述逆变器pcba板通过螺丝固定设于散热片上,所述散热片设置于电池包与逆变器pcba板之间,所述散热片前后两侧对应位置设有与第一滑轨相适配的滑块,所述散热片通过滑块与第一滑轨限位配合,所述第一滑轨的左右两端分别插有固定销,所述散热片通过所述固定销固定于主壳上。

11、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的下方设有电池包固定板,所述电池包通过若干螺栓固定于电池包固定板上,所述电池包固定板前后两侧固定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第二滑轨相适配,所述电池包固定板通过定位块固定设于主壳上。

12、综上所述,运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1)母端子、弹片的一端均与控制板电连接,操作者想要实现储能电源之间的电量共享,只需要将储能电源的插脚转动到90度的位置,此时的插脚整体呈竖直向下延伸的状态,插脚向上伸缩一段距离以压缩弹簧,并将插脚与弹片的另一端接通,紧接着将脚插入到另外一台储能电源的母端子上,进而将供电信息传递给控制板,以控制电池包的电流通过逆变器pcba变压后传递到另一台储能,以实现储能电源间的电量堆叠共享;(2)电量共享完毕后,将储能电源抬起,使插脚脱离另外一台储能电源,再将插脚拨回原始状态。本技术通过在主壳的上下两侧设置的母座组件、公座组件,便可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对接插头及其连接线,以实现储能电源间的电量共享,使用简便,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的堆叠电量共享结构,包括主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1)右侧设有右盖(2),所述右盖(2)上设有控制板(3),所述主壳(1)内部从上往下依次设有逆变器PCBA板(4)、电池包(5),所述主壳(1)下方设有公座组件,所述公座组件包括接头公座壳体(601)、两个弹片(602)、接头公座面盖(603)、插脚(604),所述接头公座壳体(601)与所述接头公座面盖(603)之间设有可用于实现插脚(604)进行90度旋转的空间,两个所述弹片(602)的一端与控制板(3)接线电连接,两个所述弹片(602)的另一端可与旋转90度后的插脚(604)电连接,所述插脚(604)上方中部设有若干弹簧(605),若干所述弹簧(605)的一端与接头公座壳体(601)过盈配合,所述弹簧(605)的另一端与插脚(604)弹性接触;所述主壳(1)上方固定设有母座组件,所述母座组件包括两个母端子(703),两个所述母端子(703)的一端与控制板(3)电连接,所述旋转90度后的插脚(604)与另一台储能电源的两个所述母端子(703)的另一端电连接,以实现供电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的堆叠电量共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604)包括两个铜脚(6041)、旋转轴(6042),两个所述铜脚(6041)、旋转轴(6042)一体化成型,所述旋转轴(6042)沿前后延伸,两个所述铜脚(6041)分别设置于旋转轴(6042)的前后两侧,两个所述铜脚(6041)向右穿过旋转轴(6042),两个所述弹片(602)分别设于插脚(604)上方的前后两侧,所述接头公座壳体(601)与接头公座面盖(603)前后两侧对应设有用于放置旋转轴(6042)的转动槽(6031),两个所述转动槽(6031)之间设有上下贯穿的转动孔(6032),所述转动孔(6032)的左侧设有与两个铜脚(6041)相适配的定位槽(6033),所述定位槽(6033)的开口方向朝下,以放置原始状态下的插脚(6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的堆叠电量共享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铜脚(6041)与旋转轴(6042)垂直设置,所述转动孔(6032)的右侧壁设有两个向右延伸的U形定位槽(6034),两个所述U形定位槽(6034)沿前后分布,所述U形定位槽(6034)与原始状态的铜脚(6041)位置相对应,以放置原始状态下的插脚(604);所述接头公座壳体(601)内部左右两侧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定位板(6011),所述定位板(6011)设于转动孔(6032)的左右两侧,以限制插脚(604)在90度状态下左右运动的幅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的堆叠电量共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公座壳体(601)内设有两个竖直向下的第一定位柱(6012),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柱(6012)前后分布,所述弹簧(605)的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的弹簧(605)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的第一定位柱(6012)上,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柱(6012)设置于两个定位板(6011)之间,以避免弹簧(605)在转动插脚(604)的过程中跑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的堆叠电量共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公座壳体(601)通过螺丝固定在接头公座面盖(603)上,所述接头公座面盖(603)前后两侧设有限位板(6035),所述主壳(1)底部的左侧边缘设有相向设置的限位槽(101),所述限位槽(101)与限位板(6035)位置相适配,所述接头公座面盖(603)通过限位板(6035)与主壳(1)限位配合,以限制公座组件上下运动的幅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的堆叠电量共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1)左侧设有左盖(8),所述左盖(8)上固定设有AC输入座(9)、AC输出座(10),所述左盖(8)通过螺丝固定设于主壳(1)的左侧,以限制公座组件左右运动的幅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的堆叠电量共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座组件还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供电母座盖(701)、接头母座上盖(702)、接头母座中框(704)、接头母座底盖(705),所述母端子(703)设置于接头母座中框(704)与所述接头母座底盖(705)之间,所述母端子(703)向上穿入接头母座中框(704)内,所述接头母座中框(704)、接头母座底盖(705)、接头母座上盖(702)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所述接头母座上盖(702)上设有两个第一配合孔(7021),所述接头母座底盖(705)上设有两个第二配合孔(7051),所述母端子(703)的顶端与第一配合孔(7021)位置对应,所述母端子(703)的底端与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的堆叠电量共享结构,包括主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1)右侧设有右盖(2),所述右盖(2)上设有控制板(3),所述主壳(1)内部从上往下依次设有逆变器pcba板(4)、电池包(5),所述主壳(1)下方设有公座组件,所述公座组件包括接头公座壳体(601)、两个弹片(602)、接头公座面盖(603)、插脚(604),所述接头公座壳体(601)与所述接头公座面盖(603)之间设有可用于实现插脚(604)进行90度旋转的空间,两个所述弹片(602)的一端与控制板(3)接线电连接,两个所述弹片(602)的另一端可与旋转90度后的插脚(604)电连接,所述插脚(604)上方中部设有若干弹簧(605),若干所述弹簧(605)的一端与接头公座壳体(601)过盈配合,所述弹簧(605)的另一端与插脚(604)弹性接触;所述主壳(1)上方固定设有母座组件,所述母座组件包括两个母端子(703),两个所述母端子(703)的一端与控制板(3)电连接,所述旋转90度后的插脚(604)与另一台储能电源的两个所述母端子(703)的另一端电连接,以实现供电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的堆叠电量共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604)包括两个铜脚(6041)、旋转轴(6042),两个所述铜脚(6041)、旋转轴(6042)一体化成型,所述旋转轴(6042)沿前后延伸,两个所述铜脚(6041)分别设置于旋转轴(6042)的前后两侧,两个所述铜脚(6041)向右穿过旋转轴(6042),两个所述弹片(602)分别设于插脚(604)上方的前后两侧,所述接头公座壳体(601)与接头公座面盖(603)前后两侧对应设有用于放置旋转轴(6042)的转动槽(6031),两个所述转动槽(6031)之间设有上下贯穿的转动孔(6032),所述转动孔(6032)的左侧设有与两个铜脚(6041)相适配的定位槽(6033),所述定位槽(6033)的开口方向朝下,以放置原始状态下的插脚(6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的堆叠电量共享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铜脚(6041)与旋转轴(6042)垂直设置,所述转动孔(6032)的右侧壁设有两个向右延伸的u形定位槽(6034),两个所述u形定位槽(6034)沿前后分布,所述u形定位槽(6034)与原始状态的铜脚(6041)位置相对应,以放置原始状态下的插脚(604);所述接头公座壳体(601)内部左右两侧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定位板(6011),所述定位板(6011)设于转动孔(6032)的左右两侧,以限制插脚(604)在90度状态下左右运动的幅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的堆叠电量共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公座壳体(601)内设有两个竖直向下的第一定位柱(6012),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柱(6012)前后分布,所述弹簧(605)的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的弹簧(605)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的第一定位柱(6012)上,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柱(6012)设置于两个定位板(6011)之间,以避免弹簧(605)在转动插脚(604)的过程中跑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的堆叠电量共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公座壳体(601)通过螺丝固定在接头公座面盖(6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晋康何耀麟张彪鲁忠渝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天宝创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