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5004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06
本申请提供一种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涉及蚂蚁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方案为:包括:机体,机体外侧在竖直方向上设有弹性件,弹性件一端与机体固定连接,弹性件另一端固定连接一连接块;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被配置为驱动机体移动;顶板,设于机体顶部,对机体进行遮挡;顶板与连接块连接;底部支撑板,设于机体底部;底部支撑板与顶板连接;顶板在受到超过预设压力之后,在弹性件的支持下,带动底部支撑板移动并对驱动机构进行制动。本申请提供的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通过在该用于搜救的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上添加了临时保护装置,能够有效避免物体直接与机体发生碰撞,避免机体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机器人技术、传感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


技术介绍

1、在复杂多变的废墟环境中搜寻幸存者,传统的人工搜救难以满足速度和效率要求。因此,对被困者进行快速而有效的搜救就成为第一要务。

2、传统的人工搜救方式,救援犬和其他大型设备,无法满足救援的迫切需要。

3、面对传统搜救方式的种种局限,使用机器人进行搜救成为一个有效的选择。机器人不会像人类一样受有毒有害气体、空间狭小等环境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起,各种搜救机器人被陆续研发使用,例如以色列研制的小型遥控车式机器人,日本研发的蛇形机器人,美国研制的充气轮式机器人等。这些搜救机器人体型较小,可以通过狭小空间进入废墟,使用照明设备、摄像头和传感器进行观察,并与操作人员实时通信传回信息。与人工搜救相比,机器人搜救可24小时持续不间断地进行,大大提升了搜救效率。其中,模仿蚂蚁行动的多足爬行机器人尤其适合复杂废墟环境,这类蚂蚁机器人灵活机动,可快速高效进入废墟的每个角落,进行详细搜寻。

4、现有的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主要是用来搜救用的,而整个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主要是通过热释红外传感器来实现的,通过热释红外传感器虽然能够起到搜救的作用,但是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一般是在废墟中进行行驶的,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上方是随时有可能掉落下来碎石等杂物的,而整个装置是比较的昂贵的,如果上面掉落的东西比较重时就会把整体砸坏,这样维修起来就会十分的昂贵,就会浪费不必要的金钱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b>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能够有效避免蚂蚁机器人的机体与掉落的东西发生碰撞,避免因此带来的损毁的情况。

2、本实施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包括:机体,机体外侧在竖直方向上设有弹性件,弹性件一端与机体固定连接,弹性件另一端固定连接一连接块;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被配置为驱动机体移动;顶板,设于机体顶部,对机体进行遮挡;顶板与连接块连接;底部支撑板,设于机体底部;底部支撑板与顶板连接;顶板在受到超过预设压力之后,在弹性件的支持下,带动底部支撑板移动并对驱动机构进行制动。

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机体相对两侧壁外侧设有凹槽,弹性件包括两个,两个弹性件分别设于相对两侧壁的凹槽内。

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顶板和底部支撑板通过连接板连接,顶板通过连接板与连接块连接。

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顶板上方设有顶部缓冲垫,和/或底部支撑板底部设有底部缓冲垫。

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机体在移动方向的前侧面设有红外设备,红外设备被配置为对搜救目标进行确定。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机体外侧面上设有超声波避障器。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机体在移动方向的前方设有触角,触角被配置为在接触到障碍物时,生成避障信号。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机体上设有摄像头,摄像头设于机体顶部,摄像头设于顶板下方,顶板在向下移动的极限状态下不与摄像头接触。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机体上设有补光灯,补光灯被配置为进行照明。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申请通过在该用于搜救的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上添加了临时保护装置,能够有效避免物体直接与机体发生碰撞,避免机体损坏。

14、2、本申请的临时保护装置是设置在机体的周侧,上方没有掉落杂物的时候,底部支撑板不会与地面接触,所以不会影响蚂蚁机器人正常的使用,当蚂蚁机器人上面掉落石块等重型物体的时候,这时候重型物体会掉落在顶部缓冲垫上,这时候临时保护装置整个外部就会下降,然后底部缓冲垫与地面接触,这时候顶板、顶部缓冲垫、底部支撑板、底部缓冲垫和连接板就会在装置的外侧形成独立的承重结构,在受力的时候装置不会受到外力,所以能够很好的保护内部的零件,在使用的时候就能够更加的安全。

15、3、本申请提供的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用于在复杂废墟环境下遭遇机体损坏的问题,通过在机器人上设置弹性减震装置,以及配合红外设备、超声波避障器、触角探测等传感器,实现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并在受到外力撞击时启动保护机制,避免机器人损坏。相关技术涉及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避障规划控制、多源传感融合等方面。该专利的应用可保护救援机器人安全有效开展多种任务,提高搜救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相对两侧壁外侧设有凹槽,所述弹性件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弹性件分别设于相对两侧壁的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部支撑板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顶板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方设有顶部缓冲垫,和/或所述底部支撑板底部设有底部缓冲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在移动方向的前侧面设有红外设备,所述红外设备被配置为对搜救目标进行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外侧面上设有超声波避障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在移动方向的前方设有触角,所述触角被配置为在接触到障碍物时,生成避障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设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于所述机体顶部,所述摄像头设于所述顶板下方,所述顶板在向下移动的极限状态下不与所述摄像头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设有补光灯,所述补光灯被配置为进行照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相对两侧壁外侧设有凹槽,所述弹性件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弹性件分别设于相对两侧壁的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部支撑板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顶板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方设有顶部缓冲垫,和/或所述底部支撑板底部设有底部缓冲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体智能蚂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在移动方向的前侧面设有红外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福永张恩浩欧阳春张鲲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璀璨机器人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