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4985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卷针机构,该卷针机构将第一卷针、第二卷针、第一夹条、第二夹条安装在第一针柄上,通过第一针柄的横向移动完成穿针和抽针动作,使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调节非常方便;而且将第一夹条固定端设置在所述调节块上,通过调节块的移动完成第一夹条相对于第二夹条进行夹紧或松开动作,使得该卷针机构的调节非常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卷绕设备,尤其是一种用于方形锂离子电池电芯的卷 绕装置的卷针机构
技术介绍
卷针机构在整个卷绕设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卷针机构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卷绕设 备完成卷绕后的电芯的精度。卷针的调节与型号的更换是否方便也直接决定着卷绕设备的 工作效率。目前的卷针机构对卷针调节范围小,对应不同尺寸的电芯型号需要更换不同规格 的卷针时,更换卷针时的调节较繁琐,这样一来使卷针机构调节卷针非常不便,不但耽误了 工作时间,而且影响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卷针调节不便,且卷针调节范围小,卷针调节繁琐的技术问 题,本技术提供了 一种卷针机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卷针机构,包括第一卷针、第二卷针、第一夹条、第二夹条、 可横向移动的第一针柄、调节块以及接收装置,所述调节块安装在所述第一针柄上、且所述 调节块可相对于所述第一针柄进行纵向移动;所述第一卷针和所述第二卷针位置平行,所 述第二卷针固定端和第二夹条固定端均设置在第一针柄上,所述第一夹条固定端设置在所 述调节块上,所述第一夹条和所述第二夹条位于所述第一卷针和所述第二卷针之间,所述 接收装置分别设有接收所述第一卷针自由端、第二卷针自由端、第一夹条自由端、第二夹条 自由端的通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针柄设有调整所述第一卷针和所述第二 卷针间距的调节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卷针固定端或所述第二卷针固定端与所述调节定位装 置相连。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定位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针柄上的 盖板,所述盖板至少开有一腰形孔,所述第一卷针固定端位置或所述第二卷针固定端位置 与腰形孔位置相对应,螺栓穿过所述腰形孔将所述第一卷针固定端或所述第二卷针固定端 与所述盖板连接在一起。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卷针固定端与所述调节块连接在一起, 卷绕时,所述第一卷针自由端、第二卷针自由端、第一夹条自由端、第二夹条自由端分别嵌 入所述通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卷针开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卷针开 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夹条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夹条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 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收装置包括第二针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3所述固定块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卷针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 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针柄相连、且驱动所述第一针柄进行横向移动;所述第二 驱动装置与所述调节块相连、且驱动所述调节块进行纵向移动。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第一针柄正面,所述调节块位于所述第一针柄后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卷针机构将第一卷针、第二卷针、第一夹条、第二夹 条安装在第一针柄上,通过第一针柄的横向移动完成穿针和抽针动作,使第一卷针和第二 卷针调节非常方便;而且将第一夹条固定端设置在所述调节块上,通过调节块的移动完成 第一夹条相对于第二夹条进行夹紧或松开动作,使的该卷针机构的调节非常方便,提高了 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卷针机构夹紧隔膜时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卷针机构夹紧隔膜时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卷针机构松开隔膜时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卷针机构,包括第一卷针003、第二卷针 005、第一夹条004、第二夹条006、可横向移动的第一针柄001、调节块009以及接收装置,所 述调节块009安装在所述第一针柄001上、且所述调节块009可相对于所述第一针柄001 进行纵向移动;所述第一卷针003和所述第二卷针005位置平行,所述第二卷针005固定端 和第二夹条006固定端均设置在第一针柄001上,所述第一夹条004固定端设置在所述调 节块009上,所述第一夹条004和所述第二夹条006位于所述第一卷针003和所述第二卷 针005之间,所述接收装置分别设有接收所述第一卷针003自由端、第二卷针005自由端、 第一夹条004自由端、第二夹条006自由端的通槽。该接收装置与第一针柄001位于同一 条水平线上,该接收装置包括第二针柄008,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针柄008上的固定块007, 各所述通槽设置在所述固定块007上。所述第一针柄001设有调整所述第一卷针003和所述第二卷针005间距的调节定 位装置,所述第一卷针003固定端或所述第二卷针005固定端与所述调节定位装置相连。所 述调节定位装置可以是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针柄001上的盖板002,所述盖板002至少开 有一腰形孔,所述第一卷针003固定端位置或所述第二卷针005固定端位置与腰形孔位置 相对应,螺栓穿过所述腰形孔将所述第一卷针003固定端或所述第二卷针005固定端与所 述盖板连接在一起。第一卷针003和第二卷针005有纵向的间距,卷针宽度就是第一卷针 003和第二卷针005纵向的间距,通过调整第一卷针003和第二卷针005的纵向间距便可以 改变卷针宽度。在本实施例中,仅将第一卷针003固定端与盖板002上的腰形孔对齐,通过 螺栓将第一卷针003固定端紧固在腰形孔处,因腰形孔具有一定长度,将螺栓定位在腰形 孔不同位置便可改变第一卷针003在盖板002上的位置,从而实现卷针宽度的调整。或者 也可仅将第二卷针005通过腰形孔与盖板002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卷针宽度的调整;或者 该腰形孔至少为两个,第一卷针003通过其中一个腰形孔与盖板002连接在一起,第二卷针4005通过另一个腰形孔与盖板002连接在一起。通过腰形孔与第一卷针003和/或第二卷 针005的配合,使的卷针宽度调节非常方便。当然该调节定位装置不仅限于在盖板002上 设置腰形孔这一种结构,只要是能够调整第一卷针003和第二卷针005间距的结构都属于 本技术所述的调节定位装置。如图1所示,该盖板002位于该第一针柄001正面,如图2所示,该调节块009位 于该第一针柄001后面。所述第一卷针003固定端与所述调节块009连接在一起,即第一 卷针003在调节块009的驱动下与第一夹条004同步移动。卷绕时,所述第一卷针003自 由端、第二卷针005自由端、第一夹条004自由端、第二夹条006自由端分别嵌入所述通槽 内。所述第一卷针003开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卷针005开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 夹条004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夹条006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该卷针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 针柄001相连、且驱动所述第一针柄001进行横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调节块 009相连、且驱动所述调节块009进行纵向移动。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驱 动,节省了大量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时,一驱动机构(未标示)驱动调节块009在第一针柄001内由上至下进行 纵向移动,使第一夹条004也向下运动,从而使第一夹条004相对于第二夹条006做夹紧运 动,将隔膜夹紧,为电芯的卷绕做准备;电芯完成卷绕后,另一驱动机构(未标示)驱动第 一针柄001进行横向移动,使第一卷针003、第二卷针005、第一夹条004、第二夹条006抽 离固定块007以方便下料;下料完成后,再驱动调整块009做回原点移动,使第一夹条004 向上运动,使第一夹条004相对于第二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卷针(003)、第二卷针(005)、第一夹条(004)、第二夹条(006)、可横向移动的第一针柄(001)、调节块(009)以及接收装置,所述调节块(009)安装在所述第一针柄(001)上、且所述调节块(009)可相对于所述第一针柄(001)进行纵向移动;所述第一卷针(003)和所述第二卷针(005)位置平行,所述第二卷针(005)固定端和第二夹条(006)固定端均设置在第一针柄(001)上,所述第一夹条(004)固定端设置在所述调节块(009)上,所述第一夹条(004)和所述第二夹条(006)位于所述第一卷针(003)和所述第二卷针(005)之间,所述接收装置分别设有接收所述第一卷针(003)自由端、第二卷针(005)自由端、第一夹条(004)自由端、第二夹条(006)自由端的通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胜玲王维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