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740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的生产方法及栽培设施。生产方法包括脱毒试管苗和无土栽培方法,其特点是:培养基质采用纯蛭石;脱毒组培苗生长到“五叶一心”时摘除茎尖;微型薯第一茬收获后将老秧再植,冬季用抠豆法、夏季用移栽法收薯与再植;根据秧苗不同生长阶段采用不同的营养液配方。栽培设施由栽培床组成,栽培床长360cm,宽96cm,深7.5cm,距地高度50cm,坡降比1/300-1/400,可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方案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马铃薯脱毒苗与无土栽培技术相结合生产微型种薯的方法及其栽培设施,尤其涉及一种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单株两茬生产方法及其栽培设施。中国专利“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快繁技术”(CN1048141A)创造了一种敞开式工厂化周年快繁脱毒微型薯的方法。该技术利用茎尖剥离脱去病毒,组织培养快速扩繁,防蚜温室内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微型薯,首次将组织培养与无土栽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其工艺流程是茎尖剥离→培育脱毒苗→工厂化生产微型薯(无土栽培)。我们在引进该项技术后的实施过程中,发现该专利技术在无土栽培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栽培设施过小,无坡降,不利秧苗生长和结薯,操作不简便,劳动量大,且设施成本贵,实施中每100平米设施造价7000元。(2)培养基质过于复杂(2/3蛭石和1/3草碳),与营养液组成不配套造成基质不能连续使用,每年每平米扔掉基质价值66元。(3)价格昂贵的脱毒组培苗只能一次结薯,之后便扔掉,每平米每次苗源成本近50元,每年六茬栽培则300元,损失率大。(4)夏季高温季节不能生产。(5)生产周期较长,效率较低,每茬需40-50天,每平米年产8000-10000粒微型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栽培床、培养基和营养液配方,二次利用已经结过薯的脱毒苗,使其在短期内再次结薯,既减少浪费又缩短生长期,并可在夏季高温季节生产一茬微薯,提高产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措施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的生产方法,包括试管苗的选择、育苗盘和培养基的准备、试管苗切段、药剂处理、茎段扦插、扣棚保湿和温度控制、肥水管理、微型薯收获,其特点在于(1).培养基质采用纯蛭石;(2).茎段扦插后脱毒组培苗生长到“五叶一心”时摘除茎尖;(3).微型薯第一茬收获后将老秧再植,冬季用抠豆法、夏季用移栽法收薯与再植;(4).根据秧苗不同生长阶段采用不同的营养液配方,脱毒苗刚扦插至“五叶一心”时使用(CN1048141A)原配方,茎尖摘除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新配方,第一茬微型薯收获后老秧再植时又采用原配方,二周后采用新配方;(5).再植后的老秧二次结薯,再植33天后第二茬微型薯收获。上述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生产方法专用的栽培设施,由栽培床组成,其特点是栽培床长360cm,宽96cm,深7.5cm,距地高度50cm,坡降比1/300-1/400,栽培床可移动。通过一系列的栽培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合适的栽培床比使用育苗盘增产214%,而设施投资下降,每100平米仅需3000元,降低了57.1%。(2)营养液与培养基质配套、基质可连续使用4茬,每年每平米节省50元。(3)脱毒苗二次结薯,每平米每年节省苗源3000株,节支150元。(4)脱毒苗两次结薯,其第二次结薯不再需要营养生长期(20天),直接进入结薯期,并可在夏季高温季节收获一茬微型薯,提高了年复种指数,每年每平米可增收微型薯4000-6000粒,增收产值350元。实验证明采用单株两茬结薯生产技术每年总成本节省11.6%,纯效益值增加44.6%。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A.组培室内扩繁出的脱毒组培苗→B.脱毒苗茎尖扦插于栽培床→C.五叶一心时茎尖摘除→D.第一茬微型薯收获→E.收完薯后的脱毒苗再植→F.再植后的老秧二次结薯→G.第二茬微型薯收获。A→B、B→C、E→F过程使用的营养液为(CN1048141A)原配方,C→D、F→G过程使用的营养液为本专利技术的新配方。下面将周对比实验数据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点(1)栽培床现有技术栽培设施由长53cm、宽27cm、深6cm的育苗盘组成,本专利技术通过试验确定采用栽培床最为理想。a.深度用深度为7.5cm的栽培床与深度为4.5cm的育苗盘同时同条件下试验,则前者比后者的株高要高5cm;第一茬单株结薯重量前者比后者重2.33克,达216%;再植成活率,前者比后者高24%;第二茬微型薯前者比后者增收2.22克/株,达347%。b.长、宽、距地高度及移动性。分四个方案A.长360cm、宽96cm、高50cm、可移动;B.长360cm、宽96cm、高10cm、可移动;C.长2500cm、宽170cm、高50cm、可移动;D.长2500cm、宽170cm、高50cm、不能移动,分别调查扦插速度,再植速度及工人疲劳程度。结果表明A的扦插速度分别比D、C、B快300株/人小时、200株/人小时、150株/人小时;再植速度分别快200株/人小时、150株/人小时、50株/人小时;A的疲劳程度最轻,D最重;而且栽培床可移动还能扩大实用面积。故A为最佳方案。c.栽培床的坡降比。分五个方案A.坡降比为0;B.坡降比1/100;C.坡降比1/200;D.坡降比1/300;E.坡降比1/400。在多浇水的情况下,分别调查扦插成活率,再植成活率,高、低端株高,高、低端第一、二茬单株产量。结果表明方案D、E为最佳扦插成活率100%;再植成活率95%;高端株高18.3cm,低端株高18.4cm,比较均匀;高、低端的单株产量第一茬为4.1克/株和4.0克/株,第二茬为3.3克/株和3.1克/株,也很均匀。故坡降比宜为1/300-1/400。d.栽培床的最佳方案为栽培床长360cm,宽96cm,深7.5cm,距地高度50cm,坡降比1/300-1/400,可移动。(2)营养液a.营养液的初次使用时间现有技术的培养基质过于复杂(2/3蛭石和1/3草碳),与营养液组成不配套使基质不能连续使用,基质扔掉造成浪费。本专利技术改用纯蛭石作为培养基质,并筛选出与之配套的营养液配方,使基质可连续使用四茬。由于微型薯是在纯蛭石的培养基质中进行生产,又没有种薯块作营养源,故营养液的初次使用时间相当重要。试验在两个小区内进行A区刚扦插时就喷淋营养液;B区喷淋清水,7天生根后再喷淋营养液。结果表明尽管二者的生根时间相同,成活率均为100%,但20天后,A的株高比B的株高要高7.5cm,第一茬、二茬产量A比B分别高0.53克/株和0.5克/株。故营养液的初次使用宜在刚扦插时进行。b.营养液的组成与不同生长阶段的关系任何作物不同的生长阶段其养分需求均不同,这与产量和品质直接相关。我们把现有技术(CN1048141A)的营养液配方称为原配方,本专利技术通过试验筛选出来的营养液配方称为新配方。本试验分做四个小区A.只用新配方;B.只用原配方;C.五叶一心茎尖摘除前用新配方,之后用原配方;D.与C相反,先用原配方后用新配方。试验结果A.B.C.D四个小区每盘产量分别为118克、136克、120克和175克,D最高;A.B.C.D四个小区的大薯数(1克以上)的百分率分别为51%、55%、53%、73%,D为最佳。故D小区的营养液组成与秧苗的生长阶段搭配得最为现想。c.营养液使用的最佳方案根据秧苗不同生长阶段采用不同的营养液配方,脱毒苗刚扦插至“五叶一心”时使用(CN1048141A)原配方(Ec值1.0mmSo),茎尖摘除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新配方,第一茬微型薯收获后老秧再植时又采用原配方,二周后采用新配方。本专利技术的营养液配方每吨含有硫酸镁295克、磷酸二氢钾109克、尿素75克、硝酸钾182克、硫酸钾192克、硝酸钙378克、硫酸锰3克、硼酸3克、硫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的生产方法,包括试管苗的选择、育苗盘和培养基的准备、试管苗切段、药剂处理、茎段扦插、扣棚保湿和温度控制、肥水管理、微型薯收获,其特征是:(1).培养基质采用纯蛭石;(2).茎段扦插后脱毒组培苗生长到“五叶一心” 时摘除茎尖;(3).微型薯第一茬收获后将老秧再植,冬季用抠豆法、夏季用移栽法收薯与再植;(4).根据秧苗不同生长阶段采用不同的营养液配方,脱毒苗刚扦插至“五叶一心”时使用(CN1048141A)原配方,茎尖摘除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新配方, 第一茬微型薯收获后老秧再植时又采用原配方,二周后采用新配方;(5).再植后的老秧二次结薯,再植约33天后第二茬微型薯收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的生产方法,包括试管苗的选择、育苗盘和培养基的准备、试管苗切段、药剂处理、茎段扦插、扣棚保湿和温度控制、肥水管理、微型薯收获,其特征是(1).培养基质采用纯蛭石;(2).茎段扦插后脱毒组培苗生长到“五叶一心”时摘除茎尖;(3).微型薯第一茬收获后将老秧再植,冬季用抠豆法、夏季用移栽法收薯与再植;(4).根据秧苗不同生长阶段采用不同的营养液配方,脱毒苗刚扦插至“五叶一心”时使用(CN1048141A)原配方,茎尖摘除后采用本发明的新配方,第一茬微型薯收获后老秧再植时又采用原配方,二周后采用新配方;(5).再植后的老秧二次结薯,再植约33天后第二茬微型薯收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微型薯第一茬收薯与再植根据不同季节采用不同方法,抠豆法,即用手指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旭
申请(专利权)人:大港油田集团运输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