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式吸尘器,特别涉及一种手持式吸尘器的分离尘结构。
技术介绍
1、现有很多旋风方式的吸尘器,其工作模式是当吸入混有灰尘的空气后使混有灰尘的空气高速旋转,然后通过旋转空气的离心力,从混有污物的空气中将灰尘或小的污物以从重到轻的顺序逐个甩出后,把用出的灰尘或小的污物捕集到尘桶内;但在旋风式吸尘器中,尤其是多级旋风的尘杯式结构,最初采用外网孔过滤器,在外网孔过滤器的下游有若干个气流进入其下游第二级旋风的切向进风口,含少气流在进入初级分离器分离后,进入切向进风口,由于尘杯内的压力分布不均,气流在尘杯内出现紊流,导致影响分离效率,增大压力损失。
2、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吸尘效果好、实用性强的手持式吸尘器的分离尘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2、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手持式吸尘器的分离尘结构,包括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尘管、过滤器和过滤部件,进尘管设置在尘杯组件的底部,尘杯组件的内腔通过进尘管连通外界,过滤器设置在内腔内、其底部设置有螺旋状的导风板,以形成第一螺旋风道,过滤器与内腔侧壁之间形成第二螺旋风道,过滤部件设置在过滤器内部,过滤部件与过滤器之间形成第三螺旋风道,过滤器上设置有过滤孔,进尘管、第一螺旋风道、第二螺旋风道、过滤孔和第三螺旋风道依次连通;手持式吸尘器工作时,尘颗粒通过进尘管进入第一螺旋风道,并沿第一螺旋风道流动至内腔侧壁,尘颗粒沿内腔侧壁旋转、以使重质尘颗
3、导风板将进尘管局部包覆。
4、导风板包括弧形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互形成第一螺旋风道,第一挡板内设置有螺旋进风口,进尘管通过螺旋进风口连通第一螺旋风道。
5、第二挡板的一端与第一挡板对接、另一端延伸至靠近内腔侧壁的位置,以使第一螺旋风道与第二螺旋风道相互连通。
6、第二挡板的高度高于第一挡板的高度,且第二挡板高于第一挡板的部分形成包覆部,包覆部将进尘管局部包覆。
7、过滤部件呈锥形、且其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以使过滤部件与过滤器之间形成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第三螺旋风道。
8、过滤部件的截面呈倒梯形状。
9、过滤部件的顶部与过滤器连接,过滤部件的底部与过滤器之间留有间隙,间隙连通第三螺旋风道。
10、尘杯组件内设置有抽风部件,抽风部件的进风端连通过滤器内部、出风端连通外界。
11、进尘管的一端伸出尘杯组件外、另一端伸入尘杯组件的内腔内。
12、本技术通过设置进尘管、过滤器和过滤部件,过滤器底部设置螺旋状的导风板,以形成第一螺旋风道,过滤器与内腔侧壁之间形成第二螺旋风道,过滤部件与过滤器之间形成第三螺旋风道,尘颗粒从进尘管进入后到达第一螺旋风道,第一螺旋风道将尘成螺旋状分离至尘杯壁(内腔侧壁),然后尘颗粒沿内腔侧壁旋转、以使重质尘颗粒掉落,小部分轻质尘颗粒通过第二螺旋风道和过滤孔进入过滤器内部,在海帕和过滤器形成二次分离尘效果,进入过滤器内部的轻质尘颗粒沿第三螺旋风道进入海帕进行过滤,此结构可提高尘颗粒的分离效率,能有效分离尘颗粒,螺旋风道的设计使得尘杯内压力分布均匀;另外,轻质尘颗粒通过第三螺旋风道时高速旋转,使得尘颗粒不易粘附在过滤器上而导致吸尘器吸力减小、吸尘量变少,提高了吸尘器的吸尘能力、吸尘量。
13、此外,导风板将进尘管局部包覆,能更好地形成第一级螺旋气流,过滤部件的截面呈倒梯形状,过滤部件与过滤器之间下部空间大、上部空间小,才留有空间形成第三螺旋风道,并且由于吸尘气流的特性,第三螺旋风道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可以降低风阻,使得轻质尘颗粒能顺利进入海帕进行过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式吸尘器的分离尘结构,包括尘杯组件(a),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尘管(1)、过滤器(2)和过滤部件(3),进尘管(1)设置在尘杯组件(a)的底部,尘杯组件(a)的内腔(4)通过进尘管(1)连通外界,过滤器(2)设置在内腔(4)内、其底部设置有螺旋状的导风板(5),以形成第一螺旋风道(6),过滤器(2)与内腔(4)侧壁之间形成第二螺旋风道(7),过滤部件(3)设置在过滤器(2)内部,过滤部件(3)与过滤器(2)之间形成第三螺旋风道(8),过滤器(2)上设置有过滤孔(2.1),进尘管(1)、第一螺旋风道(6)、第二螺旋风道(7)、过滤孔(2.1)和第三螺旋风道(8)依次连通;手持式吸尘器工作时,尘颗粒通过进尘管(1)进入第一螺旋风道(6),并沿第一螺旋风道(6)流动至内腔(4)侧壁,尘颗粒沿内腔(4)侧壁旋转、以使重质尘颗粒掉落,部分轻质尘颗粒通过第二螺旋风道(7)和过滤孔(2.1)进入过滤器(2)内部,并沿第三螺旋风道(8)进入过滤部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的分离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导风板(5)将进尘管(1)局部包覆。
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的分离尘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挡板(10)的一端与第一挡板(9)对接、另一端延伸至靠近内腔(4)侧壁的位置,以使第一螺旋风道(6)与第二螺旋风道(7)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的分离尘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挡板(10)的高度高于第一挡板(9)的高度,且第二挡板(10)高于第一挡板(9)的部分形成包覆部(10.1),包覆部(10.1)将进尘管(1)局部包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的分离尘结构,其特征在于:过滤部件(3)呈锥形、且其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以使过滤部件(3)与过滤器(2)之间形成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第三螺旋风道(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的分离尘结构,其特征在于:过滤部件(3)的截面呈倒梯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的分离尘结构,其特征在于:过滤部件(3)的顶部与过滤器(2)连接,过滤部件(3)的底部与过滤器(2)之间留有间隙(11),间隙(11)连通第三螺旋风道(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的分离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尘杯组件(a)内设置有抽风部件(12),抽风部件(12)的进风端连通过滤器(2)内部、出风端连通外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的分离尘结构,其特征在于:进尘管(1)的一端伸出尘杯组件(a)外、另一端伸入尘杯组件(a)的内腔(4)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吸尘器的分离尘结构,包括尘杯组件(a),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尘管(1)、过滤器(2)和过滤部件(3),进尘管(1)设置在尘杯组件(a)的底部,尘杯组件(a)的内腔(4)通过进尘管(1)连通外界,过滤器(2)设置在内腔(4)内、其底部设置有螺旋状的导风板(5),以形成第一螺旋风道(6),过滤器(2)与内腔(4)侧壁之间形成第二螺旋风道(7),过滤部件(3)设置在过滤器(2)内部,过滤部件(3)与过滤器(2)之间形成第三螺旋风道(8),过滤器(2)上设置有过滤孔(2.1),进尘管(1)、第一螺旋风道(6)、第二螺旋风道(7)、过滤孔(2.1)和第三螺旋风道(8)依次连通;手持式吸尘器工作时,尘颗粒通过进尘管(1)进入第一螺旋风道(6),并沿第一螺旋风道(6)流动至内腔(4)侧壁,尘颗粒沿内腔(4)侧壁旋转、以使重质尘颗粒掉落,部分轻质尘颗粒通过第二螺旋风道(7)和过滤孔(2.1)进入过滤器(2)内部,并沿第三螺旋风道(8)进入过滤部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的分离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导风板(5)将进尘管(1)局部包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的分离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导风板(5)包括弧形的第一挡板(9)和第二挡板(10),第一挡板(9)和第二挡板(10)相互形成第一螺旋风道(6),第一挡板(9)内设置有螺旋进风口(9.1),进尘管(1)通过螺旋进风口(9.1)连通第一螺旋风道(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锐慕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