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和无线充电底座。
技术介绍
1、电子手写笔主要通过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两种方式进行充电。其中,有线充电通常是在电子手写笔上设置有线充电接口,然后通过线缆连接到适配器等供电设备上,这种充电方式难以实现电子手写笔的完整性和外观美观性。因此,大部分电子手写笔采用无线充电的方式进行充电。无线充电的方式通常是在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和电子手写笔上均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将电子手写笔固定到电子设备上时,电子手写笔上的无线充电线圈与电子设备上的无线充电线圈耦合,实现为电子手写笔无线充电。
2、然而,当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因产品自身定位等因素,不具备为电子手写笔充电的功能时,用户需单独购买无线充电磁棒、无线充电笔盒等无线充电设备为电子手写笔进行无线充电,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因此,电子手写笔需要寻求新的充电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和无线充电底座,能通过无线充电底座为电子手写笔进行无线充电。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无线充电底座和电子手写笔,无线充电底座包括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一磁吸件,第一充电线圈包括第一导磁板和第一线圈主体,第一导磁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一线圈主体层叠设置于第一表面;电子手写笔包括第二充电线圈和第二磁吸件,第二充电线圈包括磁芯和第二线圈主体,第二线圈主体绕设于磁芯的外周面,第二磁吸件用于与第一磁吸件磁吸配合,且在第二磁吸件与第一磁吸件磁吸配合
3、这样一来,本申请中的无线充电系统,可以通过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的磁吸配合对电子手写笔的充电位置进行定位,使得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具有较好的耦合状态,实现无线充电底座对电子手写笔的稳定充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底座不仅能用于对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还能用于对电子手写笔进行无线充电,能拓展无线充电底座的功能,并能拓展电子手写笔的充电场景,能提高电子手写笔的充电便捷性。
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线圈主体呈环状,第一线圈主体包括第一延伸段,第一延伸段位于第一线圈主体的环形延伸路径上,第一线圈主体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延伸段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有交叠,第二线圈主体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延伸段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这样,第一充电线圈产生的感应磁场h中的磁力线能沿第一方向穿过第二线圈主体,也即是,第一充电线圈产生的感应磁场h中的磁力线能沿磁芯的轴向穿过第二线圈主体,以在第二线圈主体上产生感应电流,为电子手写笔充电。也即是,第一充电线圈产生的感应磁场h中的磁力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磁力线,和/或包括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分量的磁力线。
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延伸段包括直线段,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60度且小于或等于120度,和/或第一延伸段包括弧线段,第一方向与第一延伸段的切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60度且小于或等于120度。这样,能使更多的磁力线沿第一方向穿过第二线圈主体,从而可以保证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有利于提高无线充电底座对电子手写笔的充电效率。
6、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线圈主体呈环状,第一线圈主体的中部形成有通孔,第二线圈主体的中心轴线与通孔的中心轴线相交。这样,能进一步增加沿第一方向穿过第二线圈主体的磁力线数量,从而能进一步增大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提高充电效率。
7、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线圈主体包括在第一线圈主体的径向上依次排布的外圈线圈、中圈线圈和内圈线圈,外圈线圈位于中圈线圈的远离通孔的一侧,内圈线圈位于中圈线圈的靠近通孔的一侧,外圈线圈所在区域的磁场强度为第一强度,中圈线圈所在区域的磁场强度为第二强度,内圈线圈所在区域的磁场强度为第三强度,第二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强度,且第二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三强度,第二充电线圈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与中圈线圈在第一表面的正投影有交叠。这样,能保证第二充电线圈所覆盖的区域具有较高的磁场强度,能增加沿第一方向穿过第二线圈主体的磁力线数量,从而能提高电子手写笔的充电效率。也即是,能保证第一线圈主体与第二充电线圈对齐的区域具有较高的磁场强度,能提高电子手写笔的充电效率。
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充电线圈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与外圈线圈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有交叠,且第二充电线圈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与内圈线圈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有交叠。这样,在充电过程中,可以保证第二充电线圈所处磁场环境的均匀性和对称性,且有利于增大第二充电线圈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和第一线圈主体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的交叠面积,能进一步增加沿第一方向穿过第二线圈主体的磁力线数量,从而能提高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有利于提高充电效率。
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线圈主体呈环状,第一线圈主体的中部形成有通孔,第一磁吸件设置于第一导磁板并位于通孔内。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磁吸件被第一线圈主体环绕,第二充电线圈无论是位于第二磁吸件的靠近笔尖的一侧,还是位于第二磁吸件的靠近后盖的一侧,均能使得第二充电线圈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线圈主体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有交叠,便于实现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之间的耦合;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利用第一线圈主体中部的空间,使得无线充电底座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减小无线充电底座的整体体积,实现无线充电底座的小型化设计;又一方面,第一线圈主体的通孔内的磁场强度较低(也即是磁感应密度较低),将第一磁吸件设置于通孔内,能降低第一磁吸件对感应磁场造成的干扰。
1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线圈主体包括第一内周面,第一磁吸件与第一内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3mm。这样,可以避免第一磁吸件对感应磁场造成的干扰。
1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线圈主体包括第一内周面,第一磁吸件与第一内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或等于5mm。这样,一方面能避免第一磁吸件对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之间的感应磁场造成干扰,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大第一磁吸件的长度,保证第一磁吸件的体积,从而能保证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之间的磁吸力。
12、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磁吸件的中心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覆盖通孔的中心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由于通孔处的磁感应密度最低,将第一磁吸件的中心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覆盖通孔的中心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可以降低第一磁吸件对感应磁场造成干扰。
13、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磁吸件的中心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与通孔的中心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重合。这样,有利于增大第一磁吸件与第一线圈主体之间的间距,同时有利于增大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主体呈环状,所述第一线圈主体包括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位于所述第一线圈主体的环形延伸路径上,所述第一线圈主体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延伸段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有交叠,所述第二线圈主体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段包括直线段,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60度且小于或等于120度;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主体呈环状,所述第一线圈主体的中部形成有通孔,所述第二线圈主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主体包括在所述第一线圈主体的径向上依次排布的外圈线圈、中圈线圈和内圈线圈,所述外圈线圈位于所述中圈线圈的远离通孔的一侧,所述内圈线圈位于所述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线圈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外圈线圈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有交叠,且所述第二充电线圈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内圈线圈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有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主体呈环状,所述第一线圈主体的中部形成有通孔,所述第一磁吸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磁板并位于所述通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主体包括第一内周面,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一内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3mm;或者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的中心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通孔的中心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的中心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通孔的中心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为长条形,所述第一磁吸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磁吸配合时,所述第一线圈主体与所述第二线圈主体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3mm。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均为海尔贝克阵列磁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吸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磁吸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的两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板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磁吸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板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三磁吸件,所述第三磁吸件用于与所述第一磁吸件磁吸配合,且所述第三磁吸件与所述第一磁吸件磁吸配合时,所述第三线圈主体的中心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线圈主体的中心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重合。
19.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0.一种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主体呈环状,所述第一线圈主体的中部形成有通孔,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为长条形,所述第一磁吸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的中心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通孔的中心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重合。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底座包括壳体,所述第一充电线圈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主体呈环状,所述第一线圈主体包括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位于所述第一线圈主体的环形延伸路径上,所述第一线圈主体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延伸段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有交叠,所述第二线圈主体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段包括直线段,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60度且小于或等于120度;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主体呈环状,所述第一线圈主体的中部形成有通孔,所述第二线圈主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主体包括在所述第一线圈主体的径向上依次排布的外圈线圈、中圈线圈和内圈线圈,所述外圈线圈位于所述中圈线圈的远离通孔的一侧,所述内圈线圈位于所述中圈线圈的靠近所述通孔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线圈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外圈线圈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有交叠,且所述第二充电线圈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内圈线圈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有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主体呈环状,所述第一线圈主体的中部形成有通孔,所述第一磁吸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磁板并位于所述通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主体包括第一内周面,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一内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3mm;或者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的中心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通孔的中心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的中心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通孔的中心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