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奇反应器,反应器主体从下到上包括布水区、主反应区、辅反应区、三相分离区和沉淀区。主反应区由三管隔板分隔为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两个反应室通过各自的气搅控制管控制自动进行气体搅拌。辅反应区位于主反应区上面,进一步降解主反应区上逸气体携带的基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通过三管隔板和沉淀区,可有效截留污泥,维稳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生态;2)通过主反应区和辅反应区串联,可限制基质返混,提高处理效率;3)通过主反应区中两个反应室各自气体搅拌,可强化传质效果,减少反应器死区;4)通过主反应区高度与辅反应区高度的匹配,可补充处理主反应区短流携带的基质,遏制短流所致的负面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反应器,尤其涉及一种安奇反应器。
技术介绍
2000年实施“一控双达标”后,我国有机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氮磷污染上升为主要 环境问题(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9年氨氮排放量达122.6万吨)。氮磷污染所致的湖 泊“水华”及近海“赤潮”频频发生,已危及农业、渔业、旅游业等诸多行业,并对饮水卫生和 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氮素污染的防治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常规脱氮技术由于效能低、成本高,与可持续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相悖。近年 来,随着生物脱氮理论和技术的突破,新型脱氮工艺(如短程硝化_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法) 得以脱颖而出。厌氧氨氧化法因具有容积氮去除速率高、供氧能耗省、不需要外加碳源等优 点而备受关注。然而,厌氧氨氧化菌细胞产率低、倍增时间长、对环境条件敏感,厌氧氨氧化 反应器启动时间长、稳定性差,限制了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因此,开发高效厌氧氨氧化反应 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菌种是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根本。因此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设计的主导思想是通 过改变反应器的结构、操作方式和操作条件等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空间、营养和环境,使反 应器内持留数量多、活性高的菌种,进而使反应器高效稳定。现有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大多由厌氧反应器演变而来,主要以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UASB)反应器、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为基础。此类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存在以下问 题①污泥流失现象严重,菌种持留能力不佳;②物料返混严重,反应效能受限;③死区面 积较大,沟流短流频发;④以泵进行污泥回流,不仅增加设备费用和动力消耗,而且破坏污 泥结构;⑤污泥在反应器内频繁上下交流,承受大幅静压变化,生物细胞易于破裂。针对现今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进行了以下改进1)通过三管隔 板和沉淀区,可有效截留污泥,维稳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生态;2)通过主反应区和辅反应区 串联,可限制基质返混,提高处理效率;3)通过主反应区中两个反应室各自气体搅拌,可强 化传质效果,减少反应器死区;4)通过主反应区高度与辅反应区高度的匹配,可补充处理 主反应区短流携带的基质,遏制短流所致的负面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生物脱氮装置——安奇反应器。安奇反应器主体从下到上包括布水区、主反应区、辅反应区、沉淀区和三相分离 区,主反应区分隔为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布水区底部设有排泥管和阀门,布水区侧壁 设有回流进水管、进水管和取样口 ;第一反应室上端部设有法兰,第一反应室上部设有三管 隔板,第一反应室上部侧壁设有取样口、气搅控制管,第一反应室中部侧壁设有取样口,第 二反应室上端部设有法兰,第二反应室上部设有三管隔板,第二反应室上部侧壁设有气搅 控制管,第二反应室上、中、下部侧壁设有取样口 ;辅反应区下端设有三相分离器,辅反应区3下部设有溢流口,辅反应区上部设有回流出水管,辅反应区上端与三相分离区相连,三相分 离区中部设有导气管,三相分离区上端设有排气管,沉淀区由辅反应区外围环腔构成,沉淀 区设有沉淀室,沉淀区上部设有出水管,沉淀区下部设有排泥管。所述的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和辅反应区的直径相同,三者高度之比为 1:1: 1,三者直径与总高度之比为1 6 8。所述的三管隔板由3根导管和挡板组成, 导管内管径均为2cm,导管中心间距为4cm,两导管夹角为120°,导管长度10cm,由挡板和 导管构成气室;在气室内设置气搅控制管,气搅控制管内径为1cm,气搅控制管管口与挡板 间距1cm,气搅控制管与反应器壁间成90°弯曲,气搅控制管弯管中心与三管隔板导管下 端间距5cm。所述的溢流口为4个,溢流口长为4cm,宽为2. 5cm。所述的一种安奇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区的环形截面积与辅反应区的圆截面积相同。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1)通过三管隔板和沉淀区,可有效截留污泥,维稳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生态;2)通过主反应区和辅反应区串联,可限制基质返混,提高处理效率;3)通过主反应区中两个反应室各自气体搅拌,可强化传质效果,减少反应器死 区;4)通过主反应区高度与辅反应区高度的匹配,可补充处理主反应区短流携带的基 质,遏制短流所致的负面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安奇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三管隔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溢流口示意图;图中排泥管1、阀门2、回流进水管3、气搅控制管4、法兰5、取样口 6、三管隔板7、 三相分离器8、溢流口 9、回流出水管10、出水管11、导气管12、排气管13、沉淀室14、排泥管 15、进水管16。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所示,安奇反应器主体从下到上包括布水区A、主反应区、辅反应区D、沉淀区 E和三相分离区F,主反应区分隔为第一反应室B)和第二反应室C ;布水区A底部设有排泥 管1和阀门2,布水区A侧壁设有回流进水管3、进水管16和取样口 6 ;第一反应室B上端部 设有法兰5,第一反应室B上部设有三管隔板7,第一反应室B上部侧壁设有取样口 6、气搅 控制管4,第一反应室B中部侧壁设有取样口 6,第二反应室C上端部设有法兰5,第二反应 室C上部设有三管隔板7,第二反应室C上部侧壁设有气搅控制管4,第二反应室C上、中、 下部侧壁设有取样口 6 ;辅反应区D下端设有三相分离器8,辅反应区D下部设有溢流口 9, 辅反应区D上部设有回流出水管10,辅反应区D上端与三相分离区F)相连,三相分离区F 中部设有导气管12,三相分离区F上端设有排气管13,沉淀区E由辅反应区D外围环腔构 成,沉淀区E设有沉淀室14,沉淀区E上部设有出水管11,沉淀区E下部设有排泥管15。所述的第一反应室B、第二反应室C和辅反应区D的直径相同,三者高度之比为 1:1: 1,三者直径与总高度之比为1 6 8。所述的三管隔板7由3根导管和挡板组4成,导管内管径均为2cm,导管中心间距为4cm,两导管夹角为120°,导管长度10cm,由挡板 和导管构成气室;在气室内设置气搅控制管4,气搅控制管内径为1cm,气搅控制管4管口与 挡板间距1cm,气搅控制管4与反应器壁间成90°弯曲,气搅控制管4弯管中心与三管隔板 7导管下端间距5cm。所述的溢流口 9为4个,溢流口(9)长为4cm,宽为2. 5cm。所述的沉 淀区E的环形截面积与辅反应区D的圆截面积相同。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安奇反应器可用有机玻璃和钢板构建,从下到上依次包括五个功能区,分别为布 水区、主反应区、辅反应区、沉淀区和三相分离区。废水经底部进水管进入布水区;布水完成 后发酵液进入主反应区的第一段(第一反应区),污泥和发酵液充分接触,并对其中的污染 物进行分解和转化,产生气体(N2)。由于三管隔板的阻挡作用,气体在第一反应室内累积并 被收集于气室内,发酵液由三管隔板的导管上升进入第二反应室,大部分污泥截留在第一 反应室。气体气搅控制管控制气室中的气体收集量,当气压超过气搅控制管内静水压时,气 体上升并最终由顶端的排气管排出,发酵液由第二反应室回补而产生强烈的自搅作用,此 过程不仅强化了传质过程、降低了动力消耗,而且有利于形成粒径适中的颗粒污泥。发酵液 在第二反应室的反应过程和第一反应室基本相同。通过主反应区的作用,可有效截留污泥, 强化传质效果,减少死区面积。发酵液由第二反应室进入辅反应区继续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奇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反应器主体从下到上包括布水区(A)、主反应区、辅反应区(D)、沉淀区(E)和三相分离区(F),主反应区分隔为第一反应室(B)和第二反应室(C);布水区(A)底部设有排泥管(1)和阀门(2),布水区(A)侧壁设有回流进水管(3)、进水管(16)和取样口(6);第一反应室(B)上端部设有法兰(5),第一反应室(B)上部设有三管隔板(7),第一反应室(B)上部侧壁设有取样口(6)、气搅控制管(4),第一反应室(B)中部侧壁设有取样口(6),第二反应室(C)上端部设有法兰(5),第二反应室(C)上部设有三管隔板(7),第二反应室(C)上部侧壁设有气搅控制管(4),第二反应室(C)上、中、下部侧壁设有取样口(6);辅反应区(D)下端设有三相分离器(8),辅反应区(D)下部设有溢流口(9),辅反应区(D)上部设有回流出水管(10),辅反应区(D)上端与三相分离区(F)相连,三相分离区(F)中部设有导气管(12),三相分离区(F)上端设有排气管(13),沉淀区(E)由辅反应区(D)外围环腔构成,沉淀区(E)设有沉淀室(14),沉淀区(E)上部设有出水管(11),沉淀区(E)下部设有排泥管(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平,丁爽,张吉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