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然光匀化装置,属于光学。
技术介绍
1、自然光照明这一绿色能源理念正逐渐进入大众视野,随着对太阳能照明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自然光采集照明系统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一天之中直射的太阳光因早晚时刻不同,其照明的强度和角度是不一样的,人们根据太阳和地面构成的夹角不同可将全天直射的阳光的变化情况分为三个照明阶段:
2、1、早晚的太阳光:当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以及傍晚太阳即将西落于地平线以下时,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成0°~15°角;
3、2、上午下午的太阳光:上午下午的太阳光与地面的角度呈15°~60°之间,通常是指上午八点到十一点,下午两点到五点这一时刻的光线,照明强度比较稳定;
4、3、中午的太阳光:又称为顶光,从上向下垂直照射地面,这一时刻的太阳光的照明角度常常受到季节的影响,夏季的中午太阳光基本上以90°垂直向下照射地面景物,地面景物的投影很小,而其它季节的中午,太阳光以近似垂直的角度从上向下照射,冬季的中午,其照射的角度会更偏一些。
5、以上三个照明阶段的自然光入射室内的角度各不相同,传统的采光窗帘无法保证每一个照明阶段的自然光都能均匀散射进室内,难以形成全天候的匀化照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传统的采光窗帘无法保证每一个照明阶段的自然光都能均匀散射进室内,难以形成全天候匀化照射效果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平面与自由曲面透镜组合式单片正弦布置的自然光匀化装置。
2、本专利技术为解决
3、第一薄光片内表面自由曲面透镜的锯齿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0°,
4、第二薄光片内表面自由曲面透镜的锯齿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
5、第三薄光片内表面自由曲面透镜的锯齿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
6、第四薄光片内表面自由曲面透镜的锯齿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
7、第五薄光片内表面自由曲面透镜的锯齿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
8、第六薄光片内表面自由曲面透镜的锯齿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75°,
9、第七薄光片内表面自由曲面透镜的锯齿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70°,
10、第八薄光片内表面自由曲面透镜的锯齿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60°,
11、第九薄光片内表面自由曲面透镜的锯齿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0°,
12、第十薄光片内表面自由曲面透镜的锯齿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30°。
13、进一步的,所述连续的自由曲面透镜的每个锯齿的下表面为外凸的曲面。
14、进一步的,所述平面的法线与入射自然光角度呈锐角。
15、进一步的,所述连续的自由曲面透镜的单个锯齿上不同位置x,y的厚度d3表达式为θ5为锯齿倾斜角,n为折射率。
16、进一步的,所述连续的自由曲面透镜的锯齿表面通过折射将光线折射于水平方向,其倾斜角度为20°~70°。
17、进一步的,薄光片采用透射率大于85%的透明材料制作。
18、进一步的,所述连续的自由曲面透镜的锯齿表面不同位置x1,y1的厚度d1表达式为n为折射率,θ1为凸自由曲面的倾角,r1为凸自由曲面的曲面半径,曲面半径为平面与凸自由曲面最小间距的1-5倍;所述凹自由曲面上不同位置x2,y2的厚度d2表达式为n为折射率,θ2为凹自由曲面的倾角,r2为凹自由曲面的曲面半径,曲面半径为平面与凹自由曲面最小间距的1-5倍。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专利技术能够吸收室外各个照明阶段的自然光,并将自然光均匀的散射到室内的每一个角落,形成无死角匀化照明;
21、2、本专利技术不受室外自然光照射角度的限制,能够将每一时间段、不同入射角度的自然光完全收集起来,均匀散射至室内,形成自然光的匀化照明,实现了绿色能源的充分利用;
22、3、本专利技术还能够替代传统的窗帘、遮光帘、窗户等保护室内隐私,防止室外对室内的窥探;
23、4、本专利技术采用轻量化设计理念,整体重量轻,易于批量化生产;
24、5、本专利技术可高效收集入射进窗户的自然光,将光线均匀发散至室内各个方向,匀化室内照明,并且有效保护室内隐私,轻薄易量产,环保无污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平面与自由曲面透镜组合式单片正弦布置的自然光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与自由曲面透镜组合式单片正弦布置的自然光匀化装置包括若干个薄光片(1),薄光片(1)的外侧面为平面(101),薄光片(1)的内侧面为连续的自由曲面透镜(102),若干个薄光片(1)呈矩阵状排列组成采光矩阵,所述采光矩阵的每排薄光片由左至右依次编号为第一薄光片、第二薄光片、第三薄光片、第四薄光片、第五薄光片、第六薄光片、第七薄光片、第八薄光片、第九薄光片和第十薄光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与自由曲面透镜组合式单片正弦布置的自然光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的自由曲面透镜(102)的每个锯齿的下表面为外凸的曲面(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与自由曲面透镜组合式单片正弦布置的自然光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101)的法线与入射自然光角度呈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与自由曲面透镜组合式单片正弦布置的自然光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的自由曲面透镜(102)的单个锯齿上不同位置x,y的厚度d3表达式为θ5为锯齿倾斜角,n为折射率。
...【技术特征摘要】
1.平面与自由曲面透镜组合式单片正弦布置的自然光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与自由曲面透镜组合式单片正弦布置的自然光匀化装置包括若干个薄光片(1),薄光片(1)的外侧面为平面(101),薄光片(1)的内侧面为连续的自由曲面透镜(102),若干个薄光片(1)呈矩阵状排列组成采光矩阵,所述采光矩阵的每排薄光片由左至右依次编号为第一薄光片、第二薄光片、第三薄光片、第四薄光片、第五薄光片、第六薄光片、第七薄光片、第八薄光片、第九薄光片和第十薄光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与自由曲面透镜组合式单片正弦布置的自然光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的自由曲面透镜(102)的每个锯齿的下表面为外凸的曲面(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与自由曲面透镜组合式单片正弦布置的自然光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101)的法线与入射自然光角度呈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与自由曲面透镜组合式单片正弦布置的自然光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的自由曲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俭,丁旭旻,王新伟,
申请(专利权)人:荣仪尚科光电技术哈尔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