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学教学作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9938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20:26
本技术涉及教学教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数学教学作图器。它解决了工具分散切换复杂的问题。它包括第一笔杆和第二笔杆,所述第一笔杆和第二铰接,所述第一笔杆和第二笔杆阻尼连接,所述第一笔杆上开设有收纳槽,所述第二笔杆和第一笔杆的转动中心重合,所述第二笔杆的一端位于收纳槽内,所述第一笔杆的底端可拆卸连接有笔头,所述第二底杆的底端设有笔尖,所述第一笔杆的外侧设有沿轴向分布的刻度尺。本技术有效整合多个作图工具,应用广泛,结构巧妙,避免作图时工具分散,提升作图工具的集中度,可携带不同的作图工具,工具之间切换快速,操作便利,便于教师管理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教学教具,尤其是指一种数学教学作图器


技术介绍

1、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经常在黑板上作图,与使用平面几何知识证明相比,尺规作图更具有首创性与逻辑性,构成了培养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精神的重要课程资源,尺规作图作为最基本的作图方法,不仅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在中学数学课程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尺规作图的教学研究有助于加深教师的系统认识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目前的作图工具大多分散,在作图时就需要携带不同的作图工具,工具之间切换复杂,不便于教师管理和使用,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是提供一种数学教学作图器,有效缩短作图器的整体空间占用,提升空间利用率,提升作图器的使用范围,有效整合多个作图工具,应用广泛,结构巧妙,避免作图时工具分散,提升作图工具的集中度,可携带不同的作图工具,工具之间切换快速,操作便利,便于教师管理和使用。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数学教学作图器,包括第一笔杆和第二笔杆,所述第一笔杆和第二铰接,所述第一笔杆和第二笔杆阻尼连接,所述第一笔杆上开设有收纳槽,所述第二笔杆和第一笔杆的转动中心重合,所述第二笔杆的一端位于收纳槽内,所述第一笔杆的底端可拆卸连接有笔头,所述第二笔杆的底端设有笔尖,所述第一笔杆的外侧设有沿轴向分布的刻度尺。

4、进一步地,所述收纳槽的截面内侧呈圆弧,所述第二笔杆的内侧与收纳槽的内侧配合。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笔杆的底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笔头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螺纹槽螺纹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收纳槽与第二笔杆平行。

7、进一步地,所述收纳槽的宽度等于第二笔杆的直径。

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9、有效缩短作图器的整体空间占用,提升空间利用率,提升作图器的使用范围,有效整合多个作图工具,应用广泛,结构巧妙,避免作图时工具分散,提升作图工具的集中度,可携带不同的作图工具,工具之间切换快速,操作便利,便于教师管理和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学教学作图器,包括第一笔杆和第二笔杆,所述第一笔杆和第二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笔杆上开设有收纳槽,所述第二笔杆和第一笔杆的转动中心重合,所述第一笔杆和第二笔杆阻尼连接,所述第二笔杆的一端位于收纳槽内,所述第一笔杆的底端可拆卸连接有笔头,所述第二笔杆的底端设有笔尖,所述第一笔杆的外侧设有沿轴向分布的刻度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学教学作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的截面内侧呈圆弧,所述第二笔杆的内侧与收纳槽的内侧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学教学作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笔杆的底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笔头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螺纹槽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学教学作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与第二笔杆平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学教学作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的宽度等于第二笔杆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学教学作图器,包括第一笔杆和第二笔杆,所述第一笔杆和第二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笔杆上开设有收纳槽,所述第二笔杆和第一笔杆的转动中心重合,所述第一笔杆和第二笔杆阻尼连接,所述第二笔杆的一端位于收纳槽内,所述第一笔杆的底端可拆卸连接有笔头,所述第二笔杆的底端设有笔尖,所述第一笔杆的外侧设有沿轴向分布的刻度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学教学作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芳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警察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