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和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动汽车由于其高环保性、低噪音、使用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且能够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有利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电动汽车而言,电池技术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2、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除了提高电池的性能外,安全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电池的安全问题不能保证,那该电池就无法使用。因此,如何保障电池的安全性,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和用电装置,能够保障电池的安全性能。
2、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体,具有第一泄压机构;箱体,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电池单体,且箱体具有第二泄压机构;其中,至少一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泄压机构与箱体的第二泄压机构之间形成有排气通道,在第一泄压机构致动时,排气通道用于将至少一个电池单体的排放物由第一泄压机构排放至第二泄压机构,且排放物在排气通道内的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在0.1m至10m之间。
3、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一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泄压机构与箱体的第二泄压机构之间形成有排气通道,通过在箱体的内部设计排气通道,可以使得至少一个电池单体的排放物在该排气通道内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在0.1m至10m之间,防止排气路径过短造成排放物排出箱体的温度较高,也能防止排气路径过长造成排放物聚集于箱体内部产生较大的压强对箱体的密封性造成严重破坏。因此,通过该技术方案
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在0.3m至5m之间。
5、通过该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在0.3m至5m之间的情况下,排放物对于电池的箱体影响较小,电池的箱体可处于正常状态,而没有异常现象发生,可以较为可靠的保障电池整体的安全性能。
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大于第一泄压机构与第二泄压机构之间的最短距离。
7、通过该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排放物不会经由第一泄压机构至第二泄压机构之间的最短距离排放至箱体之外,而在箱体内部的排放路径较长。该技术方案有利于在箱体内部降低排放物的温度,从而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
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b与电池单体的体积能量密度e满足如下关系:0.0001m/(wh/l)≤b/e≤0.01m/(wh/l),其中,b的单位为m,e的单位为wh/l。
9、通过该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电池单体的体积能量密度与该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需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具体地,当电池单体的体积能量密度一定时,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与该电池单体的体积能量密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001m/(wh/l),从而保证排放路径具有足够的长度,进而使得电池单体的排放物在箱体内部得到充分的降温。进一步地,当电池单体的体积能量密度一定时,排气通道的长度与该电池单体的体积能量密度之比小于或等于0.01m/(wh/l),通过该方案,可以防止箱体的内部的排气通道过长造成过多的排放物积累在箱体内部造成箱体内部压力过大。因此,通过该方案,在可以兼顾保障电池的安全性能的同时,保障电池的密封性等综合性能。
1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b与电池单体的体积能量密度e满足如下关系:0.0002m/(wh/l)≤b/e≤0.005m/(wh/l)。
11、通过该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电池的箱体能够较为可靠的处于正常状态,此时电池的综合性能较佳,其安全性能以及密封性能均能得到较优的保障。
1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b、第一泄压机构与第二泄压机构之间的最短距离a以及电池单体的体积能量密度e满足如下关系:0.0015l/wh≤(b/a)/e≤0.08l/wh,其中,a和b的单位为m,e的单位为wh/l。
13、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的设计在考虑电池单体的体积能量密度的基础上,还考虑了第一泄压机构与第二泄压机构之间的最短距离,综合保证了该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设计在电池中的适应性,从而较佳的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以及密封性等性能。
1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b、第一泄压机构与第二泄压机构之间的最短距离a以及电池单体的体积能量密度e满足如下关系:0.003l/wh≤(b/a)/e≤0.04l/wh。
15、通过该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电池的箱体能够较为可靠的处于正常状态,此时电池的综合性能较佳,其安全性能以及密封性能均能得到较优的保障。
1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池还包括:围挡机构,用于围合形成与至少一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泄压机构对应的第一排气空间,且围挡机构设有与第一排气空间连通的开口,第一排气空间用于形成至少部分排气通道。
17、通过该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由于在电池的箱体内部设置有围挡机构,该围挡机构可在箱体内部形成有效的排气通道,通过对该围挡机构进行相关设计,可以实现对排气通道的长度以及其中排气路径的最小长度进行有效控制,以满足电池的安全需求和性能需求。
1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开口位于围挡机构中远离于第二泄压机构的位置。
19、通过该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将开口设置于围挡机构中远离于第二泄压机构的位置,可以使得开口与第二泄压机构之间的距离较远,从而进一步延长电池单体的排放物在电池的箱体内部的排放路径,进一步降低排放物到达第二泄压机构时的温度,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
2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开口朝向箱体中除第二泄压机构所在箱壁以外的其它箱壁。
21、通过该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围挡机构的开口可根据箱体的第二泄压机构的设置进行相应设计,从而保证该开口不朝向第二泄压机构所在的箱壁,增大开口与第二泄压机构之间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延长电池单体的排放物在电池的箱体内部的排放路径,以进一步降低排放物到达第二泄压机构时的温度,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
2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开口位于箱体的中部区域。
23、通过该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围挡机构的开口位于箱体的中部区域,也可以增大开口与位于箱体的箱壁的第二泄压机构之间的距离,从而延长电池单体的排放物在电池的箱体内部的排放路径,进一步降低排放物到达第二泄压机构时的温度,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
2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围挡机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围挡机构间隔设置。
25、通过该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多个围挡机构设置于电池的箱体内,该多个围挡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和调整,从而便于对箱体中不同位置处的电池单体的排放物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以进一步提升电池整体的安全性能。
2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围挡机构中相邻的两个围挡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在0.3m至5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泄压机构(213)与所述第二泄压机构(113)之间的最短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B与所述电池单体(20)的体积能量密度E满足如下关系:0.0001m/(Wh/L)≤B/E≤0.01m/(Wh/L),其中,B的单位为m,E的单位为Wh/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B与所述电池单体(20)的体积能量密度E满足如下关系:0.0002m/(Wh/L)≤B/E≤0.005m/(Wh/L)。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B、所述第一泄压机构(213)与所述第二泄压机构(113)之间的最短距离A以及所述电池单体(20)的体积能量密度E满足如下关系:0.0015L/Wh≤(B/A)/E≤0.0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B、所述第一泄压机构(213)与所述第二泄压机构(113)之间的最短距离A以及所述电池单体(20)的体积能量密度E满足如下关系:0.003L/Wh≤(B/A)/E≤0.04L/Wh。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10)还包括:围挡机构(30),用于围合形成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单体(20)的第一泄压机构(213)对应的第一排气空间(310),且所述围挡机构(30)设有与所述第一排气空间(310)连通的开口(301),所述第一排气空间(310)用于形成至少部分所述排气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301)位于所述围挡机构(30)中远离于所述第二泄压机构(113)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301)朝向所述箱体(110)中除所述第二泄压机构(113)所在箱壁以外的其它箱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301)位于所述箱体(110)的中部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机构(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围挡机构(30)间隔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围挡机构(30)中相邻的两个围挡机构(30)的开口(301)设置于所述相邻的两个围挡机构(30)中相邻的两个壁上,所述相邻的两个围挡机构(30)的开口(301)相互错开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单体(20)的第一壁(201)设置有所述第一泄压机构(213),所述至少一个电池单体(20)的第一壁(201)与所述箱体(110)的第一箱壁(101)相对设置,所述围挡机构(30)设置于所述第一箱壁(101)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单体(20)的第一壁(201)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机构(30)附接于所述第一箱壁(101)和所述至少一个电池单体(20)的第一壁(201),所述第二泄压机构(113)设置于所述箱体(110)中除所述第一箱壁(101)以外的其它箱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10)的第二箱壁(102)相交于所述箱体(110)的第一箱壁(101),所述第二泄压机构(113)设置于所述第二箱壁(102);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单体(20)排列形成电池单体序列,且所述电池单体序列中每个电池单体(20)的第一壁(201)设置有两个电极端子(214),所述第一泄压机构(213)设置于所述两个电极端子(214)之间;所述围挡机构(30)设置于所述电池单体序列中每个电池单体(20)的两个电极端子(214)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壁(101)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单体(20)的第一壁(201)之间设置有隔离部件(40),所述隔离部件(40)用于在所述箱体(110)的内部形成相互隔离的电气腔和排气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泄压机构(113)设置于所述箱体(110)对应于所述排气腔的箱壁。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在0.3m至5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泄压机构(213)与所述第二泄压机构(113)之间的最短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b与所述电池单体(20)的体积能量密度e满足如下关系:0.0001m/(wh/l)≤b/e≤0.01m/(wh/l),其中,b的单位为m,e的单位为wh/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b与所述电池单体(20)的体积能量密度e满足如下关系:0.0002m/(wh/l)≤b/e≤0.005m/(wh/l)。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b、所述第一泄压机构(213)与所述第二泄压机构(113)之间的最短距离a以及所述电池单体(20)的体积能量密度e满足如下关系:0.0015l/wh≤(b/a)/e≤0.08l/wh,其中,a和b的单位为m,e的单位为wh/l。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路径的最小长度b、所述第一泄压机构(213)与所述第二泄压机构(113)之间的最短距离a以及所述电池单体(20)的体积能量密度e满足如下关系:0.003l/wh≤(b/a)/e≤0.04l/wh。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10)还包括:围挡机构(30),用于围合形成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单体(20)的第一泄压机构(213)对应的第一排气空间(310),且所述围挡机构(30)设有与所述第一排气空间(310)连通的开口(301),所述第一排气空间(310)用于形成至少部分所述排气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301)位于所述围挡机构(30)中远离于所述第二泄压机构(113)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301)朝向所述箱体(110)中除所述第二泄压机构(113)所在箱壁以外的其它箱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301)位于所述箱体(110)的中部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机构(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围挡机构(30)间隔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围挡机构(30)中相邻的两个围挡机构(30)的开口(301)设置于所述相邻的两个围挡机构(30)中相邻的两个壁上,所述相邻的两个围挡机构(30)的开口(301)相互错开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单体(20)的第一壁(201)设置有所述第一泄压机构(213),所述至少一个电池单体(20)的第一壁(201)与所述箱体(110)的第一箱壁(101)相对设置,所述围挡机构(30)设置于所述第一箱壁(101)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单体(20)的第一壁(201)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机构(30)附接于所述第一箱壁(101)和所述至少一个电池单体(20)的第一壁(201),所述第二泄压机构(113)设置于所述箱体(110)中除所述第一箱壁(101)以外的其它箱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10)的第二箱壁(102)相交于所述箱体(110)的第一箱壁(101),所述第二泄压机构(113)设置于所述第二箱壁(102);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单体(20)排列形成电池单体序列,且所述电池单体序列中每个电池单体(20)的第一壁(201)设置有两个电极端子(214),所述第一泄压机构(213)设置于所述两个电极端子(214)之间;所述围挡机构(30)设置于所述电池单体序列中每个电池单体(20)的两个电极端子(214)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壁(101)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单体(20)的第一壁(201)之间设置有隔离部件(40),所述隔离部件(40)用于在所述箱体(110)的内部形成相互隔离的电气腔和排气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泄压机构(113)设置于所述箱体(110)对应于所述排气腔的箱壁。
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剑煌,陈小波,李耀,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