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模拟教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9012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20:16
本技术提出一种心肺复苏模拟教学装置,包括:模拟胸腔、按压板组、弹性支撑组件和按压力度报警组件,其中,弹性支撑组件设置在模拟胸腔内,按压板组设置在弹性支撑组件上,按压板组的上表面与模拟胸腔内壁抵接,按压板组包括:第一按压板、第二按压板和铰接端,其中,第一按压板的一端与第二按压板的一端铰接连接,第一按压板与第二按压板靠近铰接处的下表面连接有弹簧组。由此,平整表面的模拟胸腔配合模拟胸肌带来较为真实的使用体验,弹性支撑组件配合按压板提供更加真实的按压反馈,配合按压力度报警组件,较好的辅助使用者保持适当的按压力度,具有较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教学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心肺复苏模拟教学装置


技术介绍

1、心肺复苏是指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医学生在学校进行心脏复苏学习的时候会使用到教学模拟人配合练习,为学生提供模拟心肺复苏体验教学。

2、技术号为cn202222036612.9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心肺复苏模拟人胸腔按压结构,通过肋骨弹片与锁定杆的配合,实现肋骨弹片与模拟人本体内部的活动连接。可此种结构的胸腔模拟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有缺陷,锁定杆和拉板的设置会过于突兀,在按压模拟人体时会导致锁定杆和拉板等结构凸显在模拟人体表面,影响使用者的操作体验,并且此种模拟人体的按压结构简单,在使用过程中的按压反馈会有所欠缺过于单一,不能较好的提供贴合实际的心肺复苏按压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心肺复苏模拟教学装置,平整表面的模拟胸腔配合模拟胸肌带来较为真实的使用体验,弹性支撑组件配合按压板提供更加真实的按压反馈,配合按压力度报警组件,较好的辅助使用者保持适当的按压力度,具有较好的使用体验。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心肺复苏模拟教学装置,包括:模拟胸腔、按压板组、弹性支撑组件和按压力度报警组件,其中,弹性支撑组件设置在模拟胸腔内,按压板组设置在弹性支撑组件上,按压板组的上表面与模拟胸腔内壁抵接,按压板组包括:第一按压板、第二按压板和铰接端,其中,第一按压板的一端与第二按压板的一端铰接连接,第一按压板与第二按压板靠近铰接处的下表面连接有弹簧组,弹簧组固定设置在弹性支撑组件上,铰接端分别与第一按压板与第二按压板的底部可转动相连,铰接端固定设置在弹性支撑组件上并位于弹簧组的两侧,按压力度报警组件包括:触发头、触发端和报警装置,其中,触发头设置在第一按压板与第二按压板铰接处的下方,触发头通过弹性连接杆分别与第一按压板与第二按压板相连,触发端设置在触发头的正下方,触发端安装在弹性支撑组件上,报警装置安装在模拟胸腔的上表面,报警装置与触发端电性相连。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心肺复苏模拟教学装置,通过设置在平整表面的模拟胸肌在进行心肺复苏按压模拟过程中提供更加真实的触感,设置在模拟胸腔内部的的按压板组模拟人体的肋骨配合弹性支撑组件提供较好的弹性反馈,具有较好的按压体验,同时设置在按压板组和第一弹片之间的按压力度报警组件,在按压过程中,当使用者按压力度过大时,驱使触发头位移至触发端处触发报警装置,以提醒使用者减轻按压力度,以使其按压力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避免造成患者身体损伤。

5、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心肺复苏模拟教学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弹性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弹片、第二弹片、伸缩杆和支撑弹簧,其中,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上下对称设置,第一弹片的两端与第二弹片的两端铰接连接并均连接有支撑端,支撑端固定设置在模拟胸腔的内部两侧,伸缩杆设置在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之间,伸缩杆的一端与第一弹片相连,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弹片相连,支撑弹簧套设在伸缩杆上,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相连。

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铰接端与第一弹片的上表面两侧固定相连。

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触发端固定设置在第一弹片的上表面中心,弹簧组设置在触发端的两侧,弹簧组与第一弹片的上表面固定相连。

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均为弧形板状结构,且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均朝相对方向弯曲,第二弹片的底部与模拟胸腔的内底面抵接。

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模拟胸腔上设置有两块乳胶材质的模拟胸肌,模拟胸肌与模拟胸腔的上表面两侧固定相连,模拟胸肌设置在按压板组的正上方。

11、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肺复苏模拟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胸腔(1)、按压板组(2)、弹性支撑组件(3)和按压力度报警组件(5),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模拟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组件(3)包括:第一弹片(31)、第二弹片(32)、伸缩杆(33)和支撑弹簧(34),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肺复苏模拟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端(23)与所述第一弹片(31)的上表面两侧固定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肺复苏模拟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端(5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片(31)的上表面中心,所述弹簧组(4)设置在所述触发端(52)的两侧,所述弹簧组(4)与所述第一弹片(31)的上表面固定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肺复苏模拟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31)与所述第二弹片(32)均为弧形板状结构,且所述第一弹片(31)与所述第二弹片(32)均朝相对方向弯曲,所述第二弹片(32)的底部与所述模拟胸腔(1)的内底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模拟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胸腔(1)上设置有两块乳胶材质的模拟胸肌(11),所述模拟胸肌(11)与所述模拟胸腔(1)的上表面两侧固定相连,所述模拟胸肌(11)设置在所述按压板组(2)的正上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肺复苏模拟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胸腔(1)、按压板组(2)、弹性支撑组件(3)和按压力度报警组件(5),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模拟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组件(3)包括:第一弹片(31)、第二弹片(32)、伸缩杆(33)和支撑弹簧(34),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肺复苏模拟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端(23)与所述第一弹片(31)的上表面两侧固定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肺复苏模拟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端(5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片(31)的上表面中心,所述弹簧组(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维斌李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