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垫。
技术介绍
1、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的概念由bryan在1974年首次提出,指在实施机械通气时协助患者置于俯卧位的体位,具有促进患者塌陷的肺泡复张、改善通气血流比及呼吸系统的顺应性,同时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作用,是机械通气治疗的一种保护性肺通气策略。1976年,piehl等首次将俯卧位通气治疗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近年来逐渐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和关注。多项研究结果显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降低重症ards患者的病死率,已被多项指南推荐用于ards治疗的临床实践中。
2、临床上,经典俯卧位治疗作为肺保护通气的重要策略之一,应用于有重症高危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的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重症化率,提高救治成功率。部分研究显示,对伴有低氧血症的患者,辅以俯卧位(awake prone position, app)治疗可显著改善肺氧合且有效降低病死率。但俯卧位通气治疗过程中,压力性损伤、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患者耐受性较差、护理难度大,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患者在接受俯卧位通气治疗期间可能会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部位包括前额、下颌、肩部和膝部等多个部位,且体位的转变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肺胸总顺应性和血流动力学,为此在俯卧位通气治疗期间做好预防压疮的相关护理干
4、俯卧位通气患者护理难度较仰卧位患者大,尤其是气管插管、胃管、鼻肠管、中心静脉通道、胸腔闭式引流管、腹腔引流管、尿管等重要管道可能在翻身过程中受到打折、牵扯或脱出,从而增加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5、俯卧位通气治疗时,患者各类导管均置于身体下方,导管出现易扭曲、受压、滑脱等情况。对于使用鼻导管/面罩吸氧、高流量吸氧、无创呼吸机治疗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患者而言,俯卧位通气治疗时,需严格保持此类导管保持通畅且不受压,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6、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俯卧位通气治疗仍存在一定的弊端,目前对于俯卧位通气的认知中,只要是俯卧位即可,对于俯卧位中用到的俯卧垫仅认为起到托举头部的效果,是否存在其他效果则缺少相应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垫,使得护理垫不仅仅能够对头部进行托举,同时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更可以减少俯卧位通气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为此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2、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垫,包括本体,所述本体整体为楔形结构;所述本体包括胸腹部、肩颈部和头托部,所述胸腹部、所述肩颈部和所述头托部连为一体;所述胸腹部与人体的接触面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胸腹部的底面夹角为10°至15°之间;所述头托部设置有头托,所述头托上设置有凹槽。
3、优选地,所述头托部设置有第一管道腔,所述第一管道腔的一端开口位于所述头托部的顶面,所述第一管道腔的另一端开口位于所述头托部的侧面。
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头托部还设置有第二管道腔,所述第二管道腔位于所述第一管道腔的对侧;所述第二管道腔的一端开口位于所述头托部的顶面,所述第二管道腔的另一端开口位于所述头托部的侧面。
5、优选地,所述斜面与所述胸腹部底面的夹角为10°。
6、优选地,所述斜面上设置有软垫。
7、优选地,所述头托上设置有保护垫。
8、优选地,还包括束带,所述束带在所述本体两侧的侧面对称设置。
9、优选地,还包括加长垫,所述加长垫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的底面连接,所述加长垫的另一端向所述本体方向延伸。
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加长垫上设置有脚踏。
11、优选地,所述肩颈部设置有颈托。
12、本技术提供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垫,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技术中,护理垫本体的整体结构为楔形结构,护理垫本体中胸腹部的斜面可将患者胸腹部抬高约10°,这样的设计是在经典俯卧位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得到的,从而能够贴合人体脊柱生理曲度,减轻脊柱压力,更符合患者的呼吸顺应性和血流动力学。
14、2.本技术中,通过管道腔可让各类氧疗和呼吸支持治疗的相关导管从中通过,防止患者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导管受压、扭曲、和意外滑脱等情况的发生。
15、3. 本技术中,使患者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过程中,更好的贴合患者的身体形态,保护患者骨突隆处,降低患者在俯卧位通气治疗过程中压疮的发生率,提升患者俯卧位通气的舒适性和耐受性。
16、4.本技术中,利用颈托、头托减少患者头部和颈部向下产生的剪切力,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舒适性。
17、5.本技术中,通过加长垫以及脚踏板防止患者俯卧时顺着斜面下滑,保障治疗效果,提高治疗稳定性。
18、6.本技术中,通过束带可以将护理垫进行固定限位,从而避免因为患者的翻动导致护理垫移位的问题,使护理垫持续发挥作用。
19、7.本技术中,护理垫的主要成分可以为聚氨酯薄膜和聚氨酯凝胶。凝胶垫与人体软组织相似,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组织相容性,可减低摩擦力和剪切力,具有降低吸收震动的能力,从而避免压力集中,有效分散受压部位压强,进而保护局部皮肤,改善局部供血供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垫,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与所述胸腹部底面的夹角为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上设置有软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托上设置有保护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束带,所述束带在所述本体两侧的侧面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长垫,所述加长垫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的底面连接,所述加长垫的另一端向所述本体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垫上设置有脚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颈部设置有颈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垫,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与所述胸腹部底面的夹角为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上设置有软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托上设置有保护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垫,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峰,黄晨,赵淑媛,蒋琰,戚雯雯,陈尔真,毛恩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