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水冷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68573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20:11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率水冷散热系统,包括水冷头、水冷排、输水管道和水泵;所述水冷排包括设于两端的第一储水腔和第二储水腔、连通所述第一储水腔与所述第二储水腔的水冷管道,所述第一储水腔内设有第一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将所述第一储水腔分隔形成第三储水腔和第四储水腔,所述第二储水腔内设有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二分隔件将所述第二储水腔分隔成第五储水腔和第六储水腔,所述水冷排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储水腔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四储水腔连通,所述水泵设于所述水冷排的端面上,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通过所述水泵连通。本技术提高装配效率和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冷散热,特别涉及到一种高效率水冷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1、cpu是中央处理器的缩写,cpu是电子计算机的主要设备之一,也是电脑中的核心配件,cpu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不将这些热量及时散发出去,轻则导致死机,重则可能将cpu烧毁。所以,在cpu等发热元件工作时,通常会选择安装水冷散热系统进行散热降温。

2、现有的水冷散热系统一般采用三种方案。第一种是将水泵安装在输水管道上,这种方案会导致输水管道受到水泵的干涉,导致其灵活性较差,不便于方位、角度的调整;第二种方案是将水泵直接固设在水冷排内部,这种方案会导致水泵的装配较为麻烦,不便于安装和维护;第三种方案是将水泵与冷头结合为一体形成水冷头,整体安装贴合到发热元件上,这种方案的水冷头体积较大,同样是不便于装配,同时适配不同规格大小的发热元件时,需要修改整体水冷头的结构,无法做到较好的通配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率水冷散热系统,提高装配效率和散热效率。

2、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高效率水冷散热系统,包括水冷头,用于贴合发热元件并与之热交换,低温冷媒经所述水冷头与发热元件进行热交换后升温为高温冷媒;

3、水冷排,用于将高温冷媒降温为低温冷媒,所述水冷排与所述水冷头之间通过冷媒循环进行热交换;

4、输水管道,用于输送冷媒,所述输送水管连通所述水冷头与所述水冷排;

5、水泵,用于驱动冷媒在所述水冷头与所述水冷排之间循环流动

6、所述水冷排包括设于两端的第一储水腔和第二储水腔、连通所述第一储水腔与所述第二储水腔的水冷管道,所述第一储水腔内设有第一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将所述第一储水腔分隔形成第三储水腔和第四储水腔,所述第二储水腔内设有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二分隔件将所述第二储水腔分隔成第五储水腔和第六储水腔,所述水冷排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储水腔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四储水腔连通,所述水泵设于所述水冷排的端面上,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通过所述水泵连通。

7、进一步地,所述水冷管道包括若干第一散热管道和若干第二散热管道,所述第三储水腔与所述第五储水腔通过所述第一散热管道连通,所述第四储水腔与所述第六储水腔通过所述第二散热管道连通。

8、进一步地,所述水冷排的端部设有盖件,所述盖件覆盖所述水泵。

9、进一步地,所述输水管道包括第一输水管道和第二输水管道,所述第三储水腔室与所述水冷头的出水端通过所述第一输水管道连通,所述第六储水腔与所述水冷头的入水端通过所述第二输水管道连通。

10、进一步地,所述水冷排的端面固设一安装块,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均设于所述安装块上,所述水泵可拆装连接于所述安装块上。

11、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块的顶面设有滑轨,所述水泵的底面设有与所述滑轨匹配的滑槽,所述水泵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接口对应,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对应。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口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端、所述第二接口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端均设有密封垫圈。

13、进一步地,所述水泵包括上壳、底盖和由电机驱动的离心叶轮,所述上壳与所述底盖盖合后中部形成容置腔,所述离心叶轮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底盖的底面中部,所述进水口向上延伸至与所述容置腔的底部贯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容置腔的侧壁贯通。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5、1、水泵设于所述水冷排的一侧端面上,相比于将水泵安装在输水管道上的方案,本申请的输水管道调整更加灵活,便于机箱内部的装配与调整;相比于将水泵直接固设在水冷排的内部,本申请的水泵拆装更加便捷,方便维护;相比于水泵与水冷头结合为一体的结构,本申请可以根据发热元件的规格尺寸,匹配不同的冷头,其他结构不变,具有较强的通配性,同时避免了因水泵振动造成发热元件受损;整体结构简洁,材料成本较低,装配也更加方便快捷;

16、2、利用第一分隔件和第二分隔件对水冷排内部进行进行分腔分流管理,实现对冷媒流向的控制,进而实现热量的有效管理,提高散热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率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道包括若干第一散热管道和若干第二散热管道,所述第三储水腔与所述第五储水腔通过所述第一散热管道连通,所述第四储水腔与所述第六储水腔通过所述第二散热管道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排的端部设有盖件,所述盖件覆盖所述水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道包括第一输水管道和第二输水管道,所述第三储水腔室与所述水冷头的出水端通过所述第一输水管道连通,所述第六储水腔与所述水冷头的入水端通过所述第二输水管道连通。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效率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排的端面固设一安装块,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均设于所述安装块上,所述水泵可拆装连接于所述安装块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率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的顶面设有滑轨,所述水泵的底面设有与所述滑轨匹配的滑槽,所述水泵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接口对应,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对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率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端、所述第二接口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端均设有密封垫圈。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率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包括上壳、底盖和由电机驱动的离心叶轮,所述上壳与所述底盖盖合后中部形成容置腔,所述离心叶轮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底盖的底面中部,所述进水口向上延伸至与所述容置腔的底部贯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容置腔的侧壁贯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道包括若干第一散热管道和若干第二散热管道,所述第三储水腔与所述第五储水腔通过所述第一散热管道连通,所述第四储水腔与所述第六储水腔通过所述第二散热管道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排的端部设有盖件,所述盖件覆盖所述水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道包括第一输水管道和第二输水管道,所述第三储水腔室与所述水冷头的出水端通过所述第一输水管道连通,所述第六储水腔与所述水冷头的入水端通过所述第二输水管道连通。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效率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排的端面固设一安装块,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佳秀陈景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亿佳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