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驱风扇式空气炸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8299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20:0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驱风扇式空气炸锅,包括:机体,机体设置有内腔、第一外腔、第二外腔、出气口和进气口,出气口与第一外腔连通,进气口与第二外腔连通,第一外腔和第二外腔之间设置有连通口;加热装置;吹风装置,吹风装置包括驱动装置、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第一风扇设置于内腔,第二风扇设置于第一外腔,驱动装置设置于第二外腔,且第二风扇和驱动装置分别设置于连通口的两端。采用上述方案,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双驱第一风扇、第二风扇,且下方进入的空气从后方离开气流形成更短的双驱风扇式空气炸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空气炸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驱风扇式空气炸锅


技术介绍

1、空气炸锅,是一种可以用空气来进行“油炸”的机器,主要是利用空气替代原本煎锅里的热油,让食物变熟;同时热空气还吹走了食物表层的水分,使食材达到近似油炸的效果。

2、现有的空气炸锅可参考中国专利号cn201310101037.9公开的一种无烟空气炸锅,采用电机驱动内层的热风风叶转动以将电加热管产生的热量更快的传递进入空气炸锅移动体内以进行食物烹调,另外,电机同步驱动外层的冷风风叶,以使外层的空气从上方的进气口进入,并依次流经电机、冷风风叶,再沿着其图示的方向流向下方的出气口,实现对外层的散热作用。

3、上述结构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上侧作为进气口,将会导致上侧呈负压,从而易受到物体的遮盖导致无法进气的现象,而电机、冷风风叶、热风风叶又设置于空气炸锅的上部,而导致整体重心上移,易倾倒,最后,空气由上方进、下方出,流程较长,不易在出风口出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双驱第一风扇、第二风扇,且下方进入的空气从后方离开气流行程更短。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双驱风扇式空气炸锅,包括:机体,机体内设置有依次朝后排列的内腔、第一外腔和第二外腔,机体后侧设置有出气口、下侧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与第一外腔连通,进气口与第二外腔连通,第一外腔和第二外腔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二者连通的连通口;加热装置,其置于内腔用于对内腔加热;吹风装置,吹风装置包括驱动装置、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设置于内腔,所述第二风扇设置于第一外腔,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第二外腔,且第二风扇和驱动装置分别设置于连通口的两端;驱动装置工作以同步驱动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转动。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连通口位于各进气口的同侧,所述第二外腔内对应部分或者全部的进气口分别设置有导流罩,各所述导流罩背离连通口的一侧设置有导流出口;空气由进气口进入导流罩,再由导流出口进入第二外腔内。

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进气口呈矩阵或直线或波浪形的方式排列。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下方设置有支脚。

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外腔包括位于内腔后侧的后隔断域、位于内腔下侧的下隔断域、位于内腔左侧的左隔断域和位于内腔右侧的右隔断域,所述后隔断域分别与下隔断域、左隔断域和右隔断域连通,所述下隔断域分别与左隔断域和右隔断域连通。

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导流出口和进气口均呈长条形设置。

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导流罩包括位于对应的进气口朝向连通口的一侧的第一挡板、位于第一挡板背离对应的进气口的一侧的第二挡板,各所述第一挡板和对应的第二挡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小于等于110°。

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通口处设置有第一分隔网板,所述第一分隔网板上排列设置有若干的第一网孔以将第一外腔和第二外腔连通。

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分隔网板朝向第二外腔的一端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对应各第一网孔分别设置有第三网孔,部分或者全部第一网孔朝向加强板的投影落入对应的第三网孔的范围内,且部分或者全部第三网孔朝向第一分隔网板的投影部分落入对应的第一网孔的范围内。

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腔包括相同连通的加热腔和工作腔,所述加热腔和工作腔之间设置有第二分隔网板,所述第二分隔网板上排列设置有若干的第二网孔以将加热腔和工作腔连通。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进气口设置于机体,该位置下置而不易与受到外界干扰,防止进气口受遮盖导致气流截断,2、出气口后置设置的方式使得对周边的干扰最小,一般空气炸锅后侧贴墙,不进行物品的摆放,防止从出气口14吹出的热风影响周边物体,3、吹风装置4后置而使整体重心后移,从而重心较低,稳定性较好,4、气流从下侧进入,再从后侧排出,气流行程更短,从而气体热交换量更少,防止出气口处排出的空气温度过高而发生烫伤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驱风扇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风扇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5)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连通口(16)位于各进气口(15)的后侧,所述第二外腔(13)内对应部分或者全部的进气口(15)分别设置有导流罩(5),各所述导流罩(5)背离连通口(16)的一侧设置有导流出口(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驱风扇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进气口(15)呈矩阵或直线或波浪形的方式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驱风扇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下方设置有支脚。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双驱风扇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腔(13)包括位于内腔(11)后侧的后隔断域(131)、位于内腔(11)下侧的下隔断域(132)、位于内腔(11)左侧的左隔断域(133)和位于内腔(11)右侧的右隔断域(134),所述后隔断域(131)分别与下隔断域(132)、左隔断域(133)和右隔断域(134)连通,所述下隔断域(132)分别与左隔断域(133)和右隔断域(134)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驱风扇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流出口(51)和进气口(15)均呈长条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驱风扇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流罩(5)包括位于对应的进气口(15)朝向连通口(16)的一侧的第一挡板(52)、位于第一挡板(52)背离对应的进气口(15)的一侧的第二挡板(53),各所述第一挡板(52)和对应的第二挡板(53)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小于等于1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风扇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16)处设置有第一分隔网板(7),所述第一分隔网板(7)上排列设置有若干的第一网孔(71)以将第一外腔(12)和第二外腔(13)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驱风扇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网板(7)朝向第二外腔(13)的一端设置有加强板(8),所述加强板(8)对应各第一网孔(71)分别设置有第三网孔(81),部分或者全部第一网孔(71)朝向加强板(8)的投影落入对应的第三网孔(81)的范围内,且部分或者全部第三网孔(81)朝向第一分隔网板(7)的投影部分落入对应的第一网孔(71)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风扇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11)包括相同连通的加热腔(111)和工作腔(112),所述加热腔(111)和工作腔(112)之间设置有第二分隔网板(9),所述第二分隔网板(9)上排列设置有若干的第二网孔(91)以将加热腔(111)和工作腔(112)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驱风扇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风扇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5)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连通口(16)位于各进气口(15)的后侧,所述第二外腔(13)内对应部分或者全部的进气口(15)分别设置有导流罩(5),各所述导流罩(5)背离连通口(16)的一侧设置有导流出口(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驱风扇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进气口(15)呈矩阵或直线或波浪形的方式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驱风扇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下方设置有支脚。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双驱风扇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腔(13)包括位于内腔(11)后侧的后隔断域(131)、位于内腔(11)下侧的下隔断域(132)、位于内腔(11)左侧的左隔断域(133)和位于内腔(11)右侧的右隔断域(134),所述后隔断域(131)分别与下隔断域(132)、左隔断域(133)和右隔断域(134)连通,所述下隔断域(132)分别与左隔断域(133)和右隔断域(134)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驱风扇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流出口(51)和进气口(15)均呈长条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驱风扇式空气炸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翁聪德戎胜耀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师升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